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化教学实践

2023-02-12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李静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20期
关键词:情境课程教师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李静怡

新课改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大方面,而这四大方面都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想通过自己学习来养成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对生物学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生物学情境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不够真实

人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通常也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有些情境是在考虑到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进行创设的,但学生的兴趣常常也是天马行空,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因此这些缺乏真实度的情境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时,构建这样一个案例:一群长相相似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约定前往不同的大洲居住,数十万年后,为了适应自然,它们的样子就会发生很大改变,甚至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这样的例子想象大胆,也能很好地在吸引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以及一些物种虽然长相迥异但却拥有同一个祖先的现象。不过这一情境却存在诸如外星人是否存在、如何来到的地球、寿命是否有数十万年之长、其间是否存在与其他族群的混血或高度近亲结婚等潜在问题,经不起仔细推敲。

(二)教师对情境化教学的准备不足

一部分教师对于情境化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给学生编一个故事就是情境化,认为这样的故事在课堂上可以信手拈来,因此不重视备课和教学设计,也不重视对学生可能的反馈进行预设,导致在课堂上想要进行情境化教学时想不到好的例子,而当学生提问到其他情况时,教师也回答不上来,引发教学事故。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类遗传病”时,将班上学生分为21组,模拟人类的21对染色体,想要给学生列举出人类常见的染色体遗传疾病,但由于备课不充分,只能列举出21三体综合征、白化病、侏儒症、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等疾病,就无法再列举下去。当一些被分为常染色体,并且等待教师讲述在这一对染色体上可能发生的变异及疾病的学生提问时,教师回答不上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三)教师引导方式的合理性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并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或有别的问题,而碍于教师的权威,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因此教学质量一般。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后,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引导代替说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作出解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问题引导法。但一部分教师在应用问题引导法时出现了转折生硬、前后问题之间逻辑不紧密的情况,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时也由于问题之间的逻辑混乱而无法更高效地回顾并记忆,影响复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时,教师先让学生模拟细胞呼吸的过程,再总结原理,学生会因为不清楚原理而模拟不好,如果此时教师询问“细胞呼吸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很难回答上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化教学途径

(一)注重备课与教学设计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充分进行备课及教学设计工作,尤其是在情境化构建时,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结合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延伸。例如,在讲授“与生物学有关的工作育种工作者”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知名农业育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让学生模拟一回育种工作者,站在育种家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种子才是好种子,什么样的种业发展方向才是国家的希望。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种业振兴的重要性,激励一部分想做科学家的学生往育种方向学习,为我国种业发展培养人才。在进行备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观看一些相关内容的精品课程,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还可以观看一些社会新闻,从时事热点出发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二)注重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一次课程教学的开始,一个有趣的课程导入能让学生从下课时间的散漫状态中迅速脱离出来,投入到新的课程学习中。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构建情境进行教学,就要从课程导入开始,运用问候、闲聊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走近细胞”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与学生闲聊,询问学生上一节课都学了什么,难不难,进入高中后是否能听懂新的知识等,适时提出“思考有助于新陈代谢,会代谢掉一部分脑细胞”,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细胞的世界,以脑细胞为例探讨细胞如何进行工作,如何新陈代谢,运用科学事实鼓励学生多思考,提升脑部新陈代谢,生成更多更有活力的细胞。注意语言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开始学习有关细胞的知识。而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则可以从教室里的盆栽或者自带盆栽进行导入,先让学生观赏美丽的花朵,再提出问题:“如果想要通过自行繁育,获得更多颜色的花,应当怎么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设计一些与杂交育种有关的教学实验,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植物,进行杂交育种尝试,并在实验开始时为学生布置几大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逐一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实操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注重情感融入

有时候适当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记忆知识点。尤其是一些激动、欢乐、感动等情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构建情境时,就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以“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为例,由于生命诞生于海洋,植物往往是由海洋中的藻类先进入淡水,在逐渐离水生活中适应干旱,最终登陆成为我们今天植物的祖先。教师可以此为背景,让学生模拟远古海洋中的藻类,在教师设定的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想办法登陆。在登陆成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植物能怎样持续生存下去,并在情况合理的前提下,让一部分选择错误的植物被自然淘汰。通过模拟植物的生存危机,让学生逐渐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大意义,之后再让学生畅想光合作用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最后利用图片或视频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作物生产方面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代表一类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再邀请几位学生扮演水、淀粉、酶和色素等植物光合作用中需要的物质和产生的物质,通过教师模拟白天和夜晚的环境,学生按照光合作用的原理路线进行沉浸式扮演,让学生快速理解并记忆光合作用的原理。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竞争元素,如“细胞器表现得又快又好,将能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等,激励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四)注重贴近生活

高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大学生和成年人而言,生活阅历较少,所学的知识在当下这一阶段很少能应用上,尤其是生物学这种在自然与社会中跨度较大的学科,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构建情境进行教学时,应当尽量贴近生活,或从生活中举出具体的案例,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人与环境”时,需要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可以先以学校所在地的工业发展情况和空气污染程度为例,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印象,随后邀请学生聊一聊学生知道的一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讲到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也可能会讲到雾霾、讲到水污染、讲到物种灭绝等,教师则可以在把握学生对此的掌握程度后,讲解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海洋垃圾在太平洋上汇聚成一小块大陆,或人类制造的微塑料已经在很多生物的血液和身体中被发现等。也可以陕西毛乌素沙地被消灭为例,说一说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一定要爱护自然,爱护地球环境。此外,还可以结合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地球流浪,在远离太阳后,地球表面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通过贴近学生生活构建情境,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生物,需要依赖环境生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注重重难点突破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水平不同,每个学生本身的生物学基础也不相同,因此,教材在进行编写时会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知识点的难易取舍,教材内有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比较难的拓展知识。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一视同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安排统一的时长,则有可能在教授简单知识时让学生感到不耐烦,在教授较难知识时难以让学生听懂。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梳理教材,理出重难点,利用情境化教学便于理解的优势,帮助学生重点突破较难的内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中,“神经调节”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神经调节时,往往感到知识点晦涩难懂,记忆起来没有规律,而教师则可以使用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先让学生玩一轮击鼓传花,初步建立起“传递”的概念,然后借用游戏过程,阐述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并传导的,最后让学生仿照多米诺骨牌,制作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线路图,利用图像加深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各部分名称的印象,从而记住神经调节的有关内容。

(六)注重课程的升华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养成正确的生命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及思维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也要适当升华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上文提到的人类遗传病,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患有遗传性疾病的人数及患病概率,让学生关注遗传病患者群体,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应当尽力给予帮助,同时可以展示一部分患者积极生活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普及家族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提前对学生进行优生优育教育,鼓励学生回家后了解家族遗传病史,并向父母普及遗传病知识。又如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蛋白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担负的巨大任务,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每日摄入多少营养才是健康的,并向学生普及人体每日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健康的膳食结构,鼓励学生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养成好身体,以便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一部分高中女生由于忙于学习,长期久坐,可能存在局部肥胖的情况,并且有节食减肥的现象,教师应当借课堂学习的机会,向学生宣传正确的形体审美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课程教学和素养培养方面虽然存在诸如情境真实度不够、教师准备不足等情况,但只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态度,注重备课,优化课程导入和教学引导方式,积极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情境,并适当加入一些激起学生情绪的活动设计,依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另外,在情境教学中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难易取舍和课程升华,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课程教师
不同情境中的水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