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电离平衡”一课为例

2023-02-11张旭波

新课程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电离醋酸离子

文| 张旭波

针对“电离平衡”,教师将带领学生穿越微观的化学领域,深入探讨溶液中的离子行为,并揭开化学反应平衡的神秘面纱。电离平衡是一门扣人心弦的科学,与日常生活中无数的现象密切相关,也是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前提和基础。大家是否好奇在溶液中发生的那些微小的离子变化,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周围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还将通过实验感受电离平衡的神奇之处。

本文通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3章第1 节“电离平衡”课的教学设计,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一、教材分析

“电离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课,深入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行为和相应的平衡状态。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逐渐理解电离平衡对化学反应造成的影响,探究其中的规律和原理。首先,教材从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溶液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过程。通过学习电离方程式,学生将逐渐领悟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离子产生规律。其次,教材详细介绍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等对平衡位置的影响,学生根据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可以深刻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电离平衡的,从而掌握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能。再次,教材还通过案例分析,将电离平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工业生产联系起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以此加深对电离平衡的认知。最后,教材还强调了数学在电离平衡中的重要性,通过计算离子浓度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1)

表1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整体水平

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离子、溶液、化学平衡等概念。然而,电离平衡是一个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主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学生已学的知识与电离平衡进行有效连接,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会因人而异。“电离平衡”涉及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教学目标

首先,了解离子平衡在弱电解质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条件,如浓度对离子平衡的影响。

其次,在教学中,利用演示式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学法引导

师: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别是什么?

生:强电解质溶液中只存在离子,而弱电解质溶液中却不一样,它们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师:当电离速率和结合速率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甚至相等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使电离进入平衡状态?

生:有可能。

师:CH3COOH 溶液中存在微粒吗?若是存在,则存在哪一些微粒呢?它们存在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若是出现运动状态,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让我们小组讨论吧!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交流思想,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促使其更好地理解CH3COOH 电离过程中各粒子浓度存在变化的情况,且能在分析和练习中增加学生对电离平衡的认知,以此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课堂导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两种不同的物质。(见图1)

图1

师:从中大家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是部分电离。

师:根据此种情况我们能分析出什么?

生1:在酸性介质中,既有未离子化的CH3COOH,又有CH3COOH 等分子电离产生的CH3COO-和H+。

生2:乙酸溶液中有两种反向反应:CH3COOH=CH3COO-+H+。

(设计意图:通过对强酸、弱酸溶液成分的对比分析,本项目将从微观层面深入理解“材料—性质—功能”的本质,从微观层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核心素养。教师让学生经过探究思考以后提出假设,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乙酸溶液中既有电离又有束缚的动力学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转变概念和均衡概念。)

(三)实验验证和评价

【实验操作】

1.将两个纯度、重量、表面积相等的锌粒放入一根管中,然后向其中加入等量的盐酸和醋酸。

2.将4~5 毫升1 摩尔/升的醋酸加到一根试管中,加甲基橙溶液2~3 滴,并将其分为两份,在每个样品中加入少量的乙酸氨晶体,摇晃,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视频实验】在烧杯中加入浓乙酸,放入石墨电极,接上电流表,并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构成一个闭环,接上电源,慢慢地往里面加蒸馏水,不停地搅动,观察电流表上的指针是否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首先,甲基橙具有一定的酸碱性,在pH<3.1 时,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变成红色;当3.1<pH<4.4 时,它会变成橙色;而当pH>4.4 时,它会变成黄色。其次,乙酸盐的水溶液是中性的。

(四)小组实验,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讨论、报告

【实验一】现象:盐酸气体生成率高于醋酸

结论:CH3COOH 在水溶液中不能充分离子化。

【实验二】现象:由原本的颜色变为红色。加入醋酸铵后,得到的结果是由红色变为橙色。

结论:提高有机溶剂中C(CH3COO-)含量,抑制醋酸电离,减少C(H+)。

【实验三】现象:安培计指针的偏转角先是增大,而后减小。

结论:水溶液中C(CH3COO-)、C(H+)的增加,有利于乙酸的离子化。

【证实猜想】在醋酸溶液中,分子离化为离子以及离子键合为分子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善,让学生对“问题的出现→提出猜测→试验证实→分析总结→得到结论”的探索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检验以及对同学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让学生认识醋酸溶液中既有电离又有束缚,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转变概念和平衡概念。)

(五)提出问题

之后让学生根据实验中的V 电离与V 结合浓度和时间的关系,用C(CH3COOH)、C(CH3COO-)或C(H+)的时间依赖性图(见图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两张图象绘制出来。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评价。

图2 C(CH3COOH),C(CH3COO-)或C(H+)的时间依赖性图

(设计意图:通过与图象的对比,让电离平衡的形成过程更形象直观,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用化学符号表达微观反应,让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学习协作,勇于对“异常”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化学原理方面的内容,如“电离平衡”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运用习题不仅能巩固学生认知,还能检测其学习弱点,以此提高其学习效率。)

六、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主要功能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一个关键的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把“实验”作为一条线索,通过激发“探索性”的思想,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教师要尤其注意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化学观念有较深的了解,能够自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实用,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理论。此时教师设置的实验探究作为主要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鼓励他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能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

其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图示模型的方式为基础,得出了醋酸溶液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这一“微”现象。该方法注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观察图示模型的了解,让学生理解溶液中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知晓溶液中化合物的微结构,并由此推断:醋酸溶液中既有电离也有结合。

再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转变观念与平衡理念进行了训练,使学生在培养中能逐步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中微观的变化和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检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能在学习中逐步增强自身的主动性,进而在观念的内生动力激发下主动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学生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不断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最后,通过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在最后进行电离平衡概念的有效总结,让学生在直观的图象呈现中理解抽象的化学,以此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具有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形成对电离平衡的综合认知。

猜你喜欢

电离醋酸离子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醋酸钙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与优化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图说醋酸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铝离子电池未来展望
醋酸甲酯与合成气一步合成醋酸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