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驱动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
——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论坛会议综述

2023-02-11窦晓铭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精尖高质量生态

窦晓铭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已进入创新自主化的攻坚期、产业集群化的发力期和数字智能化的迸发期。为进一步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2023年10月1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联合经济科学出版社共同举办“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论坛”。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高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应邀作报告。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设特邀报告、新书发布与博士圆桌三个阶段,议程丰富紧凑。

致辞环节,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郭鲁刚,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经济科学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陈迈利,电子城高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苗传斌分别致辞。郭鲁刚表示,聚焦创业创新重点难点问题,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黄速建提出,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提升密切相关。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持,新质生产力就没有支撑的载体,也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应积极进行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有利于高精尖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陈迈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1)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EB/OL].中国政府网,2023-05-25.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论坛的召开正当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苗传斌表示,北京市科技资源日益丰富,企业创新创业或高精尖产业共性技术需求旺盛,优化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对于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坚在题为《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创新与高精尖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创新经济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呈现差异化特征。创新产品以供给创造潜在需求,在收入和预算约束下,形成购买力并最终形成现实需求。中国经济应依靠创新形成潜力增长。在使用价值形成现实需求的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商业模式创新,也需要长期资金。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想要进入创新经济阶段,需要积累人力资本,大力发展量身定制的服务和标准化相结合的金融市场。

黄群慧在题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手段。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有五方面要求:先进性、协调性、安全性、完整性和包容性。第一,先进性的代表方向包括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和融合化。在“卡脖子”核心技术方面,十大新兴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工业)四基、五基或者六基落后程度较大,最根本的、基础性科学技术仍需时间打磨。第二,协调性不仅指一二三产业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也包括要素之间的协调。第三,安全性强调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能力安全,需防范别国“小院高墙”等能力缺失型战略、美国近岸外包等能力破坏型战略所导致的产业链风险。第四,完整性主要强调防范经济结构脱实向虚。现阶段,在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领先且快速上升的同时,制造业占国内GDP比重下降过快。产生内外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程度随着数字化程度提高。第五,现代化产业体系应该有一些包容性要求,实体经济不能被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为避免数字化、国际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考虑就业、收入分配、科技向善等议题。

穆荣平在题为《系统提升创新生态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北京高精尖产业应把握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势。过去ICT或者RCT,电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数字化等新技术革命,起初多从技术角度进行讨论。直至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实施科技5.0计划,逐步从产业角度指明数字化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科学研究范式、技术开发范式、产业发展范式、社会服务范式、文化发展范式以及环境发展范式转变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变化,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也实现了经济规模的增长,但增加值率仍有待提升。其中,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且能力越强,逆差增长也越快。在创新生态培育方面:一是强调创新动力转换,在市场拉动、技术驱动之外,注重愿景驱动,关注未来社会发展形态;二是关注体系建设,特别是以健全创新体系缩小未来差距;三是建设枢纽引擎,建设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作为前置条件的科学城;四是强化系统能力。

席酉民在题为《营造有利于高精尖企业成长的良好产业生态》的报告中提出,范式革命,即人类生存和认知社会方式的改变,使得共享、共生可以打破组织的边界,形成各种各样的生态。“生态”概念起源于市场经济,在企业家、企业集团到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市场机制、权利机制的影响;到数智时代又出现了以共享、共生和人机融合为核心的数智机制,进而诱发各种产业生态的出现。实体企业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在企业内部进行价值链重组,实现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改造。进一步地,企业穿越组织边界进行供应链的整合,形成“供应链+互联网”;供应链把各种企业之间连成一个产业整体,因此出现了产业链、互联网;并最终基于产业互联网形成各种各样产业生态。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发布《创新驱动高精尖产业研究》新书,并作题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的发言。《报告》是首份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建构了包括多样性包容性、营养物质、新陈代谢、能量转换、主体要素间的关联、环境支撑六大关键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北京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四方面趋势特征:一是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向上趋好,关键要素实现均衡发展;二是新型研发机构成为活跃力量,创新综合指数持续提升;三是科技园区支撑有力,高技术企业发展迅猛;四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加快,提升产学研结合水平不容延缓。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双碳”目标、就业优先战略及健康中国战略“五大宏观趋势”,需要把握产业互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产业生态、数字化驱动“五大中观力量”,需要把握技术引领、应用场景牵引、人才与企业的匹配、服务化创新及迭代进化“五大微观力量”。2024年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前沿科技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全要素生产率、深度融入绿色化、打造数字核心五大趋势。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李京栋博士在《政府创新政策对北京高精尖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的报告中,定量分析创新政策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政府创新政策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政府应该持续提升对高精尖企业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有效推动其前沿技术的提质增效。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姜宛贝博士在《国际首都科技服务业比较报告》中,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和评价国际首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识别北京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北京科技服务业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行业规模优势相对明显;二是北京研发投入力度高于其他首都城市;三是北京研发产出成果相对较多;四是生产效率距离其他国家首都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北京盈利能力相比其他国家首都较弱。南开大学马骆茹博士在《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的报告中,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位于核心层;集成电路、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位于连接层;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以及制药健康产业则位于外围层。此外,报告从人才、资本、技术、交通、环境五个方面挖掘高精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各区优势产业。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窦晓铭博士在《北京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研究了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政策演进与制度安排。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支持在节能环保产业的前期发展中至关重要,产业政策引导范围逐渐扩大至“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未来应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雨萌博士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中提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科教资源聚集,创新实力领先;二是知识产权有力支撑自主创新高地建设;三是产业结构完整,已形成全栈式产业链;四是产业聚集效应持续扩大;五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且拓展空间广阔。

猜你喜欢

高精尖高质量生态
永荣股份迈向“高精尖”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黑龙江:粮食产业迈向“高精尖”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