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2023-02-11陈文玲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陆海双城经济圈

陈文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两地应加大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2022-10-25.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力度,努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面向未来行稳致远,就必须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独特作用,改变区域经济布局的思路与着眼点。

一、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深刻演变的背景下看,其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价值陡然上升

这里的价值不仅是一般意义区域经济学上所说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国竞争中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地位举足轻重:一是面向西南,特别是西藏,因为西藏接近成都。二是面向新疆,加强与中亚、西亚地区国家的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地位陡然上升。中国能源市场多元化布局已经完成,目前石油从24个国家进口,天然气有5个大方向的管道建设:俄罗斯有3条管道,土库曼斯坦有1条管道,缅甸有1条管道。所以,如果说我们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中亚、西亚,特别是面向中亚五国和面向俄罗斯的能源进口基地、能源交易中心、能源加工基地与新疆进行一体化布局,建立新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互动互补的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安全屏障,这在国家总体安全战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到目前为止已经占我国天然气、石油总量的22%。如果超过25%,我们也有战略风险,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太高。但我们现在是从24个国家进口,有几个国家是长期的贸易协议,俄罗斯长期,卡塔尔27年,伊朗25年,沙特25年,美国20年。我们现在与俄罗斯毫无疑问是长期合作、深度合作,其中能源合作肯定是重中之重。俄罗斯依赖中国的工业品、工业技术、工业能力,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有很大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新疆会成为最大的战略通道和战略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要地。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区,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地区的能源交易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地位作用相当重要。如果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新疆核心区联动,就形成了从新疆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集成优势,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能力比新疆更强,这就形成了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重化工地,特别是能源和经济安全屏障。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后来者居上正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典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

五年前,中国与新加坡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基础上,共同建设国际陆海新通道,这是两国政府着眼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中新国家领导人达成共识的重大项目。陆海新通道通过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通过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优势,推动物流、通道、贸易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我国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海南13个省(区、市),基本实现了“一带”与“一路”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连接与贯通。同时,国外有东南亚5个国家共同参与,成为有效衔接亚欧大陆的贸易物流、产业合作与科技交流的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重要国家战略,也是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中发展最迅速的一条经济大通道和开放新高地。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通道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加强中国西部与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定发展亚太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用,促进RCEP进一步连接中国西部,乃至亚欧大陆腹地的广阔市场;有利于推动各国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更有效对接,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探索者与先行者,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引擎;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投资、金融、产业合作与人文深度交流,带动中国西部成为开放发展前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方面作用极为重要,既是起始点也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的最大枢纽,可以进一步发挥长江上游最大城市群和经济圈支撑作用,是带动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腹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包括三条线路:中线从重庆到贵阳到南宁,最后到达钦州港出海;东线从重庆到怀化再到柳州,最后由北海港出海;西线由成都到泸州再到百色,最后到达防城港出海。我国西部地区和通道沿线国家民众,正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推动通道共建,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惠民成果,提升通道沿线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民生之路、民心之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形成国内外深度链接,使国际班列和一批港口活跃起来,成为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RCEP的经济走廊。

所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背景下看,它的战略价值陡然上升,其战略地位不亚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三个经济圈。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三大城市圈面向未来,成渝经济圈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成为开放的前沿,成为开放的高地,成为开放与安全、经济与安全的战略高地,成为中国在大国竞争博弈中安全的屏障。因此,更好地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三、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与战略型枢纽,拓展我国的战略纵深

中国西部地区深处亚欧大陆内部,“一带一路”倡议将其推向了开放前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开放最有实力最有基础的战略高地,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南向西向的开放门户,具有较为完善的开放通道、平台和机制,拥有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中欧班列开行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列。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新形势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挥更大的作用。

1.进一步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是推动创新环境优化,促进创新资源集成,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2)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重点是提高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率,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目的地。加快提升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提高一体化、协同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彰显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增强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3)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开放新高地。重点是积极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成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

(4)长江上游稳固的生态屏障。减少生态脆弱地区承载人口的压力,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使西部地区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屏障。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包容和谐、美丽宜居、充满魅力的高品质城市群。

(5)长江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6)支撑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要地。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契合互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2.完善长期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运输通道建设的几个方向布局应该是:

(1)东向通道:依托长三角—成渝主轴,沿长江经济带通往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粤港澳—成渝主轴,经遵义、桂林至粤港澳大湾区。沿厦蓉通道,经长株潭通往福建,衔接海上丝绸之路。

(2)西向通道:沿川藏通道经林芝至樟木,通往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北经兰西,沿大陆桥走廊经乌鲁木齐至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

(3)南向通道:沿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往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衔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成渝昆通道经滇中,连接瑞丽、磨憨、河口等边境口岸,衔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4)北向通道:依托京津冀—成渝主轴,沟通关中平原城市群,连接京津冀地区、呼包鄂榆城市群,并通过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等口岸,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重点打造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发挥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作用。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已达78条,物流网络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力越强,对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影响力越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从陆路建设看,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从水路建设看,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从航空建设看,成都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国第一,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

3.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应健康推动共建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组建重庆实验室和天府实验室。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机制。完善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术转移联盟。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以构建高水平的网络数字环境和知识服务环境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力点。

4.加快谋划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生产力布局

一是谋划与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联动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构建一体化能源市场,共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在建设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的基础上,与新疆共同打造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目前川渝正在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二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加快新基建领域建设,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后形成支撑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优质资产,如目前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成渝进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等。

5.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区域性城市群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万州、涪陵等在内的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德阳等15个市,总面积为18.5万平方公里。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经济圈建设的九项重点任务,指明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方向。规划明确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第二步是到2035年,成渝地区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当前,重点推进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两市为双核、以遂宁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内江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为成渝直线中心城市和成渝几何中心城市的建设。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将支持川渝打造(建设)8大区域中心城市。其中,打造2个(绵阳、乐山),建设6个(万州、黔江、南充、达州、宜宾、泸州)。相信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大大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

猜你喜欢

陆海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