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2023-02-11张冠华谢军伟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院校

张冠华,谢军伟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宣传统战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要聚焦青少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要求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对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和谐稳定,极具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担当历史使命的应然需要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奋勇拼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华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爱国志士为寻求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真理而奔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号召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纲要》更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群体对象、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等做出了系统的、周密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力度。立足新时代,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对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要引导青年大学生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二)深化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党和政府相继颁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对1996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行首次大修。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就是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高度重视。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造成了冲击,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高职院校大学生处于思维活跃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思政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性、吸引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三)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多样且内容复杂,这些庞杂的信息难免充斥着负面、不实,甚至有毒信息,对青年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精神健康产生影响。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接班人的培养。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开拓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和格局,提升情怀和境界;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掌握哲学智慧和思辨方法,提高判断是非能力、抗压能力、困境成长能力;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培养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向上精神,进而助力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树立技能报国之志,最终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成长成才。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

爱国主义教育由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客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谁在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育谁。当前,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

(一)多维教育主体整合提升不够

教育主体即谁在教,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纲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并将广大人民群众也作为了组织领导的主体,动员人民团体、群众组织、模范人物等都参与爱国主义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从广义上讲涉及社会、家庭、高职院校以及青年大学生自身等四个层面,从狭义上讲主要指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可细分为学校党委、职能管理部门、党团组织、院系班级社团等,涉及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群团干部等群体。教育主体的多维性要求每一个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并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协调性。高职院校对爱国主义教育比较重视,青年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外部途径主要是学校课本知识教育,思政课教师作为校内关键性教育主体,承担任务较重,但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互动机制尚未健全,缺乏沟通交流,协同育人效果不强。此外,家庭潜移默化教育、社会舆论导向等作用的有效发挥待提升,与学校沟通互动且形成合力待加强。总之,不同教育主体缺乏工作协调性,致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体目标未能有机整合到整体目标中,影响了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多项教育内容建设供给不足

教育内容即教什么,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纲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由知到行”的递进规律,需按“知国、爱国、报国”的逻辑顺序开展,具体实践中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展开,由任课教师将多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堂进行讲授,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论知识逻辑体系的构建,进而提升整体育人效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制为3年,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工程统编教材,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复杂,职业教育类型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针对性内容供给,纵向进阶亟需完善。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章第一节“做忠诚的爱国者”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集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它思政课都有涉及,比较琐碎,由于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安排上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各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够,加之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论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欠佳,很难自发将各方面内容关联起来,系统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整体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纵向进阶、整体占比、横向贯通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程度,致使青年大学生“知”的程度偏低,进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整体育人效果。

(三)多样教育方式创新融合不高

教育方式即怎么教,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纲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明确了从不同层面丰富实践载体,营造浓厚氛围。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课堂,即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教学和网络课堂。这四类课堂教育方式各有所长,但要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作用,高职院校还需精雕细琢每类教育方式,将《纲要》丰富实践载体和营造浓厚氛围的各个要求有机融入,并打通之间的壁垒,实现无界教育、立体教育,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充分融合,从知识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知识的全域打通。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融合较低,思政课堂多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与说教,其实践教学基本限于在校内组织开展读书会或制作视频和PPT 展示新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组织学生校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频率偏低,没有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技能学习为导向,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爱国主义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入欠佳。此外,课外活动缺乏价值内涵,网络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与思政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呼。如,高职院校在重要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举行爱国主义主题校园活动时,基本以红色宣讲、主题征文等为主,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而网络平台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是官方媒体的简单复制,忽视内容的有效开发与价值引领,平台用户体验感不强,活跃度低,难以引起青年大学生共鸣。

(四)多元教育客体主动参与不强

教育客体即教育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纲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对象选择上以全体人民为基础面,聚焦青少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高职院校应把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做好教育和引导。在学习态度上,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对知识广泛涉猎的精神,自主开展爱国主义学习活动不强,主动思考、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意愿不高。在学习动机上,高职院校大学生关注未来就业,注重提升职业技能,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缺乏足够重视。这种重技能轻德育的思想认识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将培养职业技能与爱国情怀的关联度降低,弱化以技报国的行动,削弱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认识有偏差,加之日常课程负担过重,各项配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相关活动兴趣不高。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对策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复杂性、实践性的特点,需结合专业技能学习,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实践性,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各方面,形成德育与技育协同发展的格局,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德技并修、思想政治坚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整合教育力量,强化教育主体联动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关键作用,也要有效整合全社会教育力量,完善教育主体结构,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同向同行、有机衔接、效果叠加的整体效应[3]。首先,加强校内联动,强化高职院校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是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自觉能力、理论自觉能力,精准识别各种错误思想,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认知,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还应建立完善思政课教师与其它学科专业教师沟通交流机制,增强互通互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享素材库,实现共享共用、协同育人。其次,加强校社联动,发挥社会促进作用。社会是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域,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坚实保障。一是政府应承担起主体责任,深入挖掘本地区的红色资源,不断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精品力作,并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教育载体的投资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和保障机制,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二是新闻媒体应积极发挥先进人物的精神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正向引导舆论走向。最后,高职院校要与政府、媒体、行业、企业建立互动机制,努力在全社会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再次,加强家校联动,增强家庭基础作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助力。家长要自觉学习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关注时政热点和国家大事,通过言传身教,让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家长还要加强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同心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家校共育联动机制,共同致力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突出鲜明主题,优化教育内容供给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任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爱国主义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相结合,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首先,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引领[4]。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开足开好思政课,更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学内容与育人模式,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的重要地位,加大内容比重,并系统安排、优化设计,让爱国主义教育各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便于青年大学生系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知识要点,提升理论认知水平。其次,依照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应依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在国家稳步有序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完善中职升高职、五年一贯制相互协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体系,提供“私人订制”,实现纵向有效贯通,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再次,围绕新时代主题丰富充实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中,挖掘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爱国主义精神的育人价值,丰富充实优化教育内容供给,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涵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育新一代有为青年。

(三)丰富载体平台,促进教育方式融合

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高职院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广泛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课堂教学与其它形式的交流融合,活化课堂所授知识,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更深入感受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加深个人的体悟与理解。首先,拓宽实践教学载体。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课堂教学创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本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价值,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鼓励专业课教师从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爱国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元素,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充分结合,提升教育实效。有效开展职业技能理论或实操培训,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行为作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引导青年大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之中。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支持倡议合作企业的师傅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育人过程,并把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行为等纳入考评内容,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再次,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第二课堂,重视氛围营造,从不同层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在校园设立英雄烈士雕像,定期举办爱国主义展览、宣传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等。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重要节点、重大赛事,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后,深度融入网络平台建设。智媒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也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特点。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智媒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议题设置能力,精准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彰显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魅力与内涵价值,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认同[5]。此外,还要加大主流声音传播力度,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网上行为特点,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线上社交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传播,并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转发等行为,及时给予回应,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满足青年大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四)科学精准施策,激发教育客体参与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指向青年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力量,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强化担当意识、培养奋斗意识、提升力行意识,增强青年大学生爱国自觉,进而增强爱国情、展现爱国志、实践爱国行,助力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保持强大而持久的动力。首先,加强学风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学好思政课、领会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前提。高职院校应加强学风建设,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奋斗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并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纠正重技能轻德育的思想认识,努力成为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其次,加强考核评估。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学习动机还需要外力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调查研究,采取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整体状况,对教育效果作出基本评价,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改进提升。同时还要组织好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考评方式,将其爱国主义日常表现纳入德育评价体系和推优、发展党员的评价范畴,督促青年大学生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建立健全制度。高职院校应把爱国主义育人实效作为育人的重要标准,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建立和完善爱国主义精神育人的制度,在学生手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档案等处综合体现,用制度保障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各方面,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国主义教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