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实际 促进全面提升
2023-02-11吴娟
吴 娟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1 问题提出
在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中,一道简单的向量题难倒了一大片学生.题目如下:
第三,缺乏学情分析.本题结果之所以未能达到预期也暴露出教师对学情掌握不到位,未能根据学情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实施都需要以学情为依据,若对学生不了解,教学计划的实施会因缺乏针对性和落脚点而变得步履维艰.
基于此,若想提升高三数学教学品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以发展学生为目标,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思维品质.
2 解决策略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么要发展学生就要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若教学中不关注学生,不重视班级学情,盲目地搞“一刀切”,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因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而浪费宝贵时间,得不偿失.为此,在高三备考阶段,要提升教学品质,必须深入掌握学情,创设有梯度、有广度的问题情境.
2.1 精选习题,拓展最近发展区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去发现,进而挖掘出题目的不同侧面,以实现“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部分师生在高三复习阶段往往将难度拉高,习惯于解决一些难题和偏题,那样容易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部分学生因“够不着”而影响解题信心.为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要着眼于基础,以数学习题为载体,立足于学生,科学地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着力于“三基”能力的提升,通过适度、适量、适中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从上面的错题反馈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应用向量时,适于“算”而怯于“形”.为此,教师在选题时也应选择一些侧重于应用向量几何意义的题目,让学生借助“形”的妙用领悟向量的真正价值.
例2设非零向量a,b满足|a+b|=|a-b|=2|a|,若|b|=2,则向量b在a+b方向上的投影为.
显然,本题若仅依赖于“算”很难求得答案,若将其图形化,问题则会迎刃而解.教师在题目选择上遵循学生实际,选择了一道并不复杂的题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跳出固定思维的束缚,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结合学情的设计,有助于帮忙学生跳出“题海”,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
2.2 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主角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模式也日益多样化、丰富化,保守的、陈旧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言堂”教学模式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活力,因而慢慢退出高一、高二的数学舞台,然高三教学中因部分教师为了扩充课堂知识容量,避免学生走弯路,故在教学中依然延续着“满堂灌”的讲课方式,教师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课堂上上演着独角戏.因为缺少学生的参与,教师讲得累,课堂效果也差强人意.为此,高三数学课堂依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当然,让学生成为主角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当学生困惑时,当学生误入歧途时,当学生思维受阻时……都离不开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引导,让教师的经验和理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最终转化为学习能力.
例如,在例1讲解中,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就简单地给出解题过程,学生的疑问并未解决,那么,学生在日后的解题过程中依旧会“一错再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步步分析,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真懂真会”.
师:大家回想一下在解下题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教师PPT展示原题)
师:能联想到应用向量的内积计算,说明对向量的计算掌握的不错,那是什么原因未能求解呢?
师:确实很难直接开方,那么我们能不能平方呢?(教师似乎不经意的提示却给了学生无限的灵感,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利用平方的思路进行验证了.)
该方法虽然不是最优解决方案,但教师还是引导学生克服了难关,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价值.
师:生1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向量的运算,即从“数”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思考)
师:试想一下,在求BC时,是否可以利用“形”的思路求解呢?即用“解三角形”的思路来求BC呢?
生4:可以应用坐标法.
师:很好!现在请各小组利用坐标法求解BC.(教师给学生时间去动手实践.)
图1
生5:如图1,以A为原点,以直线A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有A(0,0),B(1,0),C(cos 150°,sin 150°).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第三种解法“坐标法”求得了答案,上述问题求解中顺应学生的思路,以学生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价值.学生的发展需要空间,而这个空间需要教师细心的营造,因此,教师要发挥好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适宜智慧生长的空间.
2.3 变式拓展,融会贯通
经过上面细致的引导,学生已经厘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也拥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为了巩固战果,在评讲后,教师可以通过几道相关联的变式题进行引导,以便学生在联系中掌握通法,在应用中灵动课堂.
图2
总之,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要杜绝“强灌”的教学模式,否则即使讲得面面俱到,精彩绝伦,然因未立足于学生实际,学生难以将知识内化,无形中僵化了思维,得不偿失.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