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军人大学生助推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2-10欧佳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路径研究

【摘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之下,外来的思想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提供现代科技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之间传播,大大增加了当下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管控工作的难度,防不胜防。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尚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于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他们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被其吸引,但又缺乏辨别的能力,容易被诱导。而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涉及大学生个人的安全和成长,同时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环节。退伍军人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融入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这些宝贵资源分享给其他大学生,通过他们的朋辈引领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开展。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担当与使命。

【关键词】退役军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路径研究

国家安全是关系着国家、民族发展进步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永不过时的命题。从国际形势来看: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安全等领域越来越相互依存,恐怖主义、保护主义、金融危机、网络电信诈骗等破坏和平的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其影响已经跨越国家界限。这使得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变得空前宽广,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部因素变得空前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并提出系列重要创新论断的赓续,也是对当前和今后处理好国家安全工作所提出的理论指南。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安全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稳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群体社会人生经验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应对安全危机相关的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求。而退伍军人大学生曾经服役于国防安全事业,他们身上承载着军人精神,刚毅、坚定、责任与担当。他们融入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情景再现,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并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为自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能够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意识,并内化为行为自觉。

一、退役军人大学生在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分析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教育普遍存在着内容上“重理论宣讲、轻实践运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形式上“枯燥单一”的问题。一是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的内容较为抽象,缺乏可感知的榜样。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知识层次丰富,覆盖面较为广泛,综合性强。在进行宣讲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结合退役军人亲身经历且细致鲜活的故事精神有待挖掘;二是教育的方式缺少系统性。开展课堂讲授、现场报告会、征兵宣讲等,分散且缺乏系统性,未能开发具有品牌效应的教育载体,难以聚合多方资源产生实效性。三是教育的语言与话术过于生硬,缺少情感认同与共鸣,教学语言过于严谨,疏忽了朋辈教育的心理感应。

(二)发挥退役军人大学生朋辈引领作用,提升安全观教育的实效性

退伍军人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知识,他们融入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这些宝贵资源分享给其他大学生。通过他们的朋辈引领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开展,将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课堂之中。他们通过分享亲身的军旅生活,讲授部队习得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观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拉近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教育的实际效果,促使国防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模式的立体化、效果的综合化,更多地呈现直接性和示范性。其次,退伍军人大学生作为曾经服役于国防安全事业,他们身上承载着军人精神,刚毅、坚定、责任与担当,能够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他们融入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情景再现,激发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并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最后,能够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为自觉。退伍军人大学生在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培养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能够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意识,内化为行为自觉。

(三)发掘退役军人大学生在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退役军人大学生回归高校后具有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既经过“校园”的系统性高等教育的培养,又通过“绿营”中严格的军事训练,一头连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安全,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与担当,家国情怀深厚、政治素质过硬,具备开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独特价值。退役军人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专业技能,在高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二者在实践中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能够助推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这一群体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中的价值引领效应,既吹响了国家对退役军人激励政策的号角,也助力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充分挖掘退役军人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使之成为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后备军和生力军。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大学生助推高校总体安全观教育,退役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将他们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思政”格局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退役大学生作为同辈最了解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激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着力提升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启发。

(四)退役军人大学生与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内在逻辑性

一是示范引领。退役军人大学生拥有大学生与军人的双重身份,对于开展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同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国家安全观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隐性功能,是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教育手段的延伸和创新,两者具有统一的价值指向与内在的逻辑契合点。二是人才支撑。退役军人大学生在服役期间接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他们在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领域更具有说服力、更加自信,这种实践经历是其他任课教师所不具备的。部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也使他们在观念养成、团队意识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他们能够承担起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主体角色。两者体现主体与载体的内在关系,是一对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共同体。三是法律支持。2020 年11 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而退役复学大学生又是退役军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助推融入国家安全观教育,也解决了对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校园融入问题,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退役军人大学生助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退役军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通过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朋辈引领能力,能够在高校中发挥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发挥“123实践模式”,即1支队伍、2个平台、3个阵地,从队伍建设、平台搭建、阵地建设的三个维度,分析退伍军人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可行性,打造内外联动、线上线下双重教育模式,助推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打造一支队伍

成立国家安全观宣讲团、退役军人青年突击队、国防教育大队或国家安全观教育协会等,树立榜样,打造典型,凝聚共识与合力,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着力于建设一支队伍,构建系统化的国家安全观教育,解决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单一问题。打造一支由退伍军人大学生组建的国家安全观教育宣讲团,在国家安全教育日、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知识宣讲,开展事迹交流分享会,以“现身说法”式打造鲜活的榜样力量。在宣讲活动中发扬军人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展现当代军人及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二)搭建二个平台

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在第一课堂之外,打造线上线下平台的协同育人模式。退役军人大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站、微课等线上平台传播国家安全理论知识,创新国家安全观育方式,增强吸引力,提升教育实效。线下培育并组建国家安全观教育退役军人核心队伍,深入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利用“4·15 国家安全日”等节日契机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打造多元载体。大学易班、高校官方网站、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平台,都为退役军人大学生宣讲团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了线上研讨的途径,可录制微视频课程组织开展线上交流。同时线下利用国旗护卫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队、学生社团的载体等社会实践活动,保障线下教育的实效性。线上线下的联动平台,分别在国防安全、生命安全、网络安全等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搭建参与平台,提升参与度,重视隐性教育。

(三)建设三个阵地

利用军训课堂、征兵宣讲、信息安全网格员体系,使之成为国家安全观教育重要的三个阵地。进一步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根据退役军人大学生专业特长、学校教育工作场地等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建立一支由退役大学生为主的国家安全观教育队伍,探索建设一批示范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构建退役军人+军训课堂+征兵宣讲+安全信息员的多元阵地,优化安全观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创新大学生军事训练活动载体,融入军人情怀,凸显红色教育,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化,着力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力量来源,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应当重视且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积极助力退役军人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丰富教育形式,凸显战略思想。可通过退伍军人大学生分享退役学生军营生活、英雄事迹交流、情景再现,挖掘安全观教育案例,丰富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本文立足于退役军人大学生助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深刻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与焦点问题,科学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退役军人大学生为研究视角,将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有效融入隐性教育,整合高校现有的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尝试构建退役军人大学生“123”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模式,围绕退役军人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开展研究,分析其功能价值与独特优势,开启退役军人大学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角色担当,用鲜活的军事理论案例,“现身说法”式讲好国家安全观新形势,发挥朋辈教育的引领作用,构建国家安全观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体系化、系统化,为高校总体安全观教育注入“强心剂”。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张红艳.退役军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研究[J].理论探索, 2022(12):82-85.

[2]赵光明,刘玉珍.退伍军人大学生在高校社团组织中的引领作用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78-83.

[3] 張伟,张丽娟.退役军人大学生融入高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13):170-171.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2023年揭榜挂帅项目;湘南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021XJ58)】

(作者简介:欧佳,湘南学院讲师,湘南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工办副主任,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路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基本特征分析
“新安全观”下高校国防教育新形式探索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统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