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舌头”的技巧
——浅谈新闻写作中如何让事实说话

2023-02-10王艳蓉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细节

王艳蓉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如何运用事实。而如何“藏舌头”正是记者运用事实的方法和技巧。“舌头”,是记者要通过新闻事实表达的观点,是记者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是通过记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叙述新闻事实,用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组合安排来表明观点,让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去判断和理解。那么,这个舌头怎么藏呢?怎样才能够做到让事实说话,让事实把话说好?笔者归纳了一下,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用引语

也就是多让新闻中的人物说话。

在新闻报道中,记录别人说的话就是引语。引语有3种: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部分引语。三种引语中最有现场感、人情味和可信度的是直接引语。利用有关人士的引语表达观点,这种手法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常用。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二等奖的一则新闻为例,标题是《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文中引用了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的话“地方管理者但凡秉持一点生态文明理念,生态防护林都不至于遭到如此毁灭性破坏,对可能导致的生态灾难问题也不会如此掩盖和放任”。这,事实上就是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观点。通过采访对象何哲教授说出来,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更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使新闻报道有现场感、人情味,更具新闻的真实性。

那么,怎样筛选引语呢?

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规律,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判断筛选:是否给文章添彩,是否揭示人物个性,是否与导语、新闻事实或文中的某一观点有关,是否有利于加强主旨报道,是否在内容上独特,是否可以重现新闻现场等。必须注意的是,新闻人物的那些空话、套话、立场不清楚的话和晦涩难懂、专业数据多的话,以及带有极端情绪和控诉性质的话,坚决不能作为引语写入新闻报道中。

二、善用环境事物描写

在新闻写作中,用对环境事物的直接描写,可直接表现记者的观点。

笔者曾经接到一个采访任务,采访对象是全国第六届“明日之星”福建赛区总决赛冠军林琼。到这个孩子的家里采访,发现这个家十分清贫,家庭的艺术氛围却很好,孩子努力、上进、阳光。采访回来,笔者写了《灰姑娘的“一千零一个愿望”》一文,开头这样写道:在林琼的家里,墙上、桌上到处挂着、摆着林琼的字画作品,沙发的扶手已经磨损破旧,好几个地方露出里面的海绵。已经脱漆破旧的电视柜上摆着晶莹透亮、光彩夺目的奖杯。在这段文字中,笔者没有直接说林琼家境如何,她是如何热爱艺术的,但通过这段直接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这个家的清贫,而且也映衬出林琼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林琼在艺术之路上的努力。

在对环境事物直接描写时,不要追求事无巨细的面面俱到,要善于挑选有意义而且富于形象的材料,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要紧紧围绕事件的特征运笔,对那些能反映事件特征的场面或片段进行突出描写;要紧扣主题,让描写呈现的画面或形象传递出来的“画外音”为主题服务。

三、善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事实不是孤立存在的,事情的发生和演化过程,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进行。记者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可以让背景说话,凸显新闻价值。

例如,甘肃《定西日报》2018年12月30日的一篇深度报道《“时光切片”见证一个家庭40年巨变》(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该报道从拍摄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组老照片入手,通过对当事人的追寻和实地采访,讲述了一个农民家庭40年来的生活变迁。文中,用一组记录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定西农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苦生活的老照片作为新闻背景,让新闻背景自己说话,唤起人们对那个年代生活的记忆,通过40年前和40年后的新旧生活对比,表现出定西人民为战胜贫困作出的不懈努力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巧用背景材料说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主题服务,不要脱离题意;第二,简明扼要,不可喧宾夺主;第三,自然联系,防止牵强附会。总之,选择新闻背景,既要与主题有关,又要便于表达主题。

四、善于通过再现新闻场景

有人说,“好的记者总是把新闻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物体,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再现场景很重要。

2011年1月8日,发表在海南《南国都市报》的一篇题为《家长愤怒发帖:为欢迎领导学生列队风雪里站3小时校方承认不妥,但称“只站了1个多小时”》的文章。文中,记者写道:从图片可以看到,学校道路满是厚厚积雪,天色阴沉;学生们身穿各色塑料薄膜雨衣,列队站在路旁,手举花束或者花环,一些孩子的头发被风吹乱,雨衣衣摆也被风吹起。当天,桃源县天气为小到中雪,最低温度为零下3℃,最高不过1℃。文中,记者没有一句带有主观色彩的文字。而是借用准确克制的现场再现,用事实说话,告诉了受众,校方这种做法极为不妥。

在批评类的报道中,通过“场景再现”让事实说话,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新闻报道方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再现新闻场景时,要冷静、克制、准确描绘,尽量不要使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五、善用生活细节描写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把话说好。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做小吃生意,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20年前,笔者敏锐地关注到这一群体,并进行了采访报道,在通讯《关注留守孩》这篇新闻报道中用了大量细节描写:记者来到他们租住的小屋时,正好赶上他们放学回来。他们放下书包后就各自忙起来,十岁的乐书兵端着一个大脸盆就去洗衣服,他的左手食指因为削铅笔时不小心削去了一块皮,伤口在肥皂水的浸泡下红肿泛白,他尽量地跷起他的受伤的食指,吃力而笨拙地揉搓着!准确而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的。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过上群租寄宿生活的艰辛在细节描写中生动体现出来,为文章所要表达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亟待政府和社会关注”这一观点服务。

细节描写有讲究:必须是准确的,要有层次递进,要有现场感,不能够想象;细节应当是客观的,冷静的,为新闻事实服务。

六、善于通过事件反差对比

在新闻编排中运用“反差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记者可通过报道涉足的某一新闻事实,并找到一两件与其同时并存的其他事件进行组合报道。比如:2020年,笔者在采访“关注农村高彩礼现象”这一主题时,采访了两个地方的两场婚礼。

一个是:大田县建设镇一对年轻人因为男方付不起高额彩礼,小情侣被迫分手,差点走上极端的路;另一个是:沙县夏茂镇一对新人结婚不收彩礼、简办酒席,婚礼上展示的是双方参加小吃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记者用这两个事实对比,将观点表达得十分明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新闻以事实说话,但片面认识的事实不一定就是新闻真实,舆论引导是摆事实,讲道理,这就一定涉及前因后果,左右对比,这就很考验记者和媒体对新闻真实、新闻价值的判断、把握。因此,无论用什么技巧去呈现新闻事实,都必须在新闻真实的前提下。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