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道 仁法 仁术 仁器*
——中医专业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施

2023-02-10尚懿纯张秀华窦一田张炳立常淑枫于春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中医药

尚懿纯 张秀华 窦一田 张炳立 常淑枫 于春月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学科,天津 300150;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 300381)

中医药人才培养作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所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精心布局设置的中医学专业课程,使我国培养、储备了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医学专业人才,为“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巨大贡献[1],更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考入中医药院校。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专业作为在漫长职业生涯中始终充满人文情怀与奉献精神的特殊学科,对中医学子的教育培养,不仅需要使之积累、掌握应有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更需要在广大学子走出“象牙塔”前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理想信念、职业规划、价值实现与国家战略、人民期望、学科需要有机融合,对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具有现实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经历,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中医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思考,现初步整理如下。

1 仁道 为学须先立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2],让中医院校清醒地认识到立德树人在中医学课堂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思政课程的“独享”,更应融入、贯穿于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精辟论断更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政教育作为触及灵魂深处、并最终使受众“同化”的系统工程,首先就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正确而坚定的教学态度与认识。对于中医专业的课堂教学,思政教育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亦是中医学子“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的现实需要,更是树立文化自信,实施“一带一路”、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职责所在。“校园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施以学生为本,围绕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德才兼顾”,将特定年龄阶段学生自身特点与中医专业课程设置有机整合,可谓任重道远。当前,中医高等院校在校生,特别是接受课堂教育的在校生,其主体皆为00 后。一方面,中医专业生源遍及全国,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与学习经历乃至地域文化,差异明显。这群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年轻人既有对“墨守成规、指令执行”的排斥,对社会舆情、学科发展的好奇与关注;同时又充满活力,乐于接受、学习“内心认同”的知识与技能[3]。另一方面,中医专业学习较为艰苦,在学业年限、课程设置、学时总数、考试测评等诸多方面要难于其他专业学科,高度集中精力于堂授专业知识的吸收,而对“没有实用价值”的思政教育,多报以“不积极、不反对、不走心”的态度。面对这样一代个性鲜明的在校大学生,如何做到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大背景下,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是当下中医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如何令教师讲得出,让学生听得进,既通俗易懂,又入脑入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专业课教师对课堂思政教育在态度、认识与教学能力的转变与优化。

2 仁法 欲人勿疑 必先自信

中医学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积淀与传承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高贵美德与哲学品质[4]。不仅是纵贯数千年时空的智慧结晶,更拥有丰富的“天然”德育资源,滋养着无数中医人的灵魂与品德。当代中医院校既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摇篮,更是中医文化传承的枢机。中医专业课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医学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立德、立志的重任。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对自身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自信。以中医温病学为例[5],纵观中国医学史,从古至今,几百次“大疫流行”、无数“小疫微澜”,中医药始终发挥着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一次次地护佑中华民族转危为安,无不彰显中医药“理法方药”东方智慧与高效实用,即便在21 世纪暴发的全球性非典、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在现代医学高技术面前,从传统走来的中医“毫不逊色”,亦独当一面[6]。一首《菩萨蛮·战冠厄》更是中医人前赴后继、“最美逆行”家国情怀与至爱大德的真实写照[7]。这些鲜活的事例也正是课堂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自信的力量源泉。

3 仁术 情真意切 推诚相见

众所周知,强化思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人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去做、怎样去做”则成为影响专业课思政教学效果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中医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有别于专门的思政课程,需要将真理与价值的双重尺度,即知识架构与品德内核,一并授予学生。另一方面,面对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又有别于传统的权威性、单向性“传道授业”,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业务教学、思政教育“两张皮”“两不沾”,生拉硬拽地机械“灌输”思政教条,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8]。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科专业特点,树立“真理与价值尺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展“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政教育,使业务知识教授与思政价值引导实现“共振放大”。就中医学自身而言,作为涵盖社会、人文、医学等的复杂知识体系[9],充分挖掘、寻找其中的思政题材与元素。以“不经意”的典籍理论讨论、临床案例分析,拉近学生与思政教学目标的距离;以发生在专业领域的“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润物无声般地完成“思想上接受、感情间共鸣、行动中转变”的思政教学目标。

4 仁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如果拥有正确的教学认识、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充分条件”,那么优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成为实现专业课思政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校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反馈渠道,日趋呈现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板书、幻灯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而“到课率,抬头率”的强化,亦未必成为教学效果提升的真实体现[10]。因此,寻找师生同频互动的教学方法、引入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完成专业课思政教育目标的现实需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需要加强“软、硬件”技术手段与方法的运用。之于“硬件”强化,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作用,依托“线下与线上、课堂与课外”自由性、灵活性、实时性的技术特点,化整为零,不断强化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的“技术话语权”,不断强化“第五维空间”中的思政教育影响力。之于“软件”提升,则应强调任课教师提升情绪智力,并高度重视专业课思政教学“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充分关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果在课堂思政教育过程中实际运用的可能性[11]。以情感调节为基础,构建适应性思政教学策略,基于“登门槛”原理,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蕴含于隐性教学设计,将整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分解为“小要求”式的体验探究、专题互动、分众引导,并以“开放性结局”终止相关进程,强化“蔡加尼克效应”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使学生不断地“参悟”个中缘由,并最终形成自主的行为选择[12]。同时,力求测评指标奖励与思政教学目标的“脱钩”,避免“过度理由效应”所致的“依从”引导乏力;实时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发现对课堂思政教学目标接受效果较差的学生,合理运用“增减效应”与“霍桑效应”心理学原理,改善课堂思政教学效果等[13]。

综上所述,中医专业课程的课堂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方向目标与顶层设计方面的高瞻远瞩,更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拓创新;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与内化效果,更需要授课教师不断提升“内力”,创新方法与思路。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中医药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