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内科学中的应用*

2023-02-10余臣祖张朝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效果病例

余臣祖 张朝宁

(1.甘肃中医药大学内科学教研室,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020)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teaching,CBL)是在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将开放式与互动式相结合为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BL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因此在医学、管理学、法学等应用性学科中广泛应用[1]。思维导图以线、图及文字为主要结构,将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绘制图表的方法表达出来,因其清晰的框架结构及图文并茂的特点,现广泛运用于各领域的教学与说明之中[2]。作为实践性与系统性很强,需要应用整体思维的内科学而言,CBL教学过程中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目前就二者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因而本文将二者结合的具体教学方法、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进行探讨,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1 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优势

CBL是在1870 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90 年代以后国内开始研究并逐渐应用于多学科教学[3]。CBL实施过程中,授课者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典型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素材,在课堂模拟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环境,引导学生进入,授课者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并结合预先获取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对该模拟情景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达到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4]。

思维导图最早在19 世纪中叶由Allan M.Collins和M Ross Quillian 经过系统化研究后与创造性思维和图形化思考结合起来,并拓展为一种形象地解释人们学习过程的理论。20 世纪60 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Tony Buzan 创作的关于思维导图的一系列书籍掀起了其在教育学中的应用热潮。思维导图通过放射式的图文形式将繁杂的思维按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表现出来,其图文并重及清晰的发散式脉络特点可以启发人类大脑无限的思维潜能,并使枯燥的思维理念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序,因而在各大高校及科研单位备受青睐[5,6]。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特点的灌输式教育,其优点在于大班教学,节省人力资源,授课信息量大,能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是,传统教学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现象。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各大高校积极尝试着改变以授课为基础环节的传统教学法来适应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以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为中心的案例式教学应运而生,尤其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案例式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内科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前的重要必修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疾病分门别类的系统掌握,更注重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临床病例,将学生在课前主动获取的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情景再现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结合思维导图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形象化,清晰明了,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7-10]。因此,案例式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内科学教学。

2 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内科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精心挑选案例并利用思维导图备课 授课者围绕内科学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一个与目前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病例。病例应该典型、真实、易懂,以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为主,适用于尚未进入临床实践的学生,也可适当选取一些疑难病例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11]。病例选择好之后,授课者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把与该病例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写好教案。备课时授课者把与该病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包括该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绘制成知识结构图,并用不同的颜色标记教学难点及重点,使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容清楚,也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便于理解、易于记忆。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选择好病例后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图文并茂,可以帮助授课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12]。

2.2 利用思维导图课堂授课并引入案例讨论 教师制定好完善的教学设计、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对选取的案例细致研究,并预测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讲授与该案例有关的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简单直观、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13]。

在学生对知识点全面系统地掌握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6~8 人,并临时推举一个小组长,让组长将案例分发给学生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课后讨论,以做好下次课堂讨论的准备。病例分发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病例、总结特点、得出诊断、制定诊疗计划,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出与该案例相关的问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案例讨论中[14]。

课堂案例讨论以事先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小组将讨论结果汇总分析后选派一个代表阐述各组的诊疗意见,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质疑或反驳,代表首先解释、回答,组内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说明,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病例讨论后,教师总结、点评各组学生的案例分析思路及方法,引申讲解重点问题或学生们理解模糊的难点,并提出完整的案例分析结论。学生们根据教师的讲解及组间讨论,总结案例分析中的不足,将获得的知识写成案例总结报告,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15]。

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抽象复杂的医学知识形象简单化,便于理解与记忆,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6]。

3 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教师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案例教学法在此基础上由单向传输模式向多向互动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选取的案例不够典型或者超出了学生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课堂讨论耗时较长,课时难以控制。教师组织协调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缺乏长期训练,面对课堂讨论时发生的一些问题不能妥善处理,不能有效地掌控课堂氛围,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绘制同样要求教师知识面宽泛,思维清楚,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此才能绘制出条理清晰的结构图。所以案例式教学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容量,扩大知识范围,锻炼组织协调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助于选择适合学生研究能力范围内的病例[17,18]。

3.2 学生学习水平及临床思维方面 案例教学结合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查阅资料和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在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前就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讲解理论知识后,学生就要积极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分析病例,准备好病例讨论。与传统教学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相比,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一部分腼腆的学生可能更加不愿意在课堂主动发言,如果不对学生加强训练,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自制思维导图为学生详细地讲解理论知识,并且要教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案例深入分析,引申讲解,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发言[19]。

总之,案例教学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教师厘清教学思路,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同时受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及学生的学习水平、临床思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不断改进及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效果病例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病例”和“病历”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第6章 一次函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