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2023-02-10陈绍勤陈志华林素勇翁翔巍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型导师研究生

陈绍勤 ,陈志华 ,林素勇,翁翔巍,林 桦 ,高 骥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2.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5;3.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5)

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备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侧重于人才的临床实用性,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技能与实践能力。但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科研意识薄弱、临床创新和研究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显[1]。新冠肺炎疫情直观地展现了临床医学的复杂性,有效控制疫情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正确应对,同样需要科研人员与临床工作者科学地探索出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根除方案。临床科研与实践是从根本上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启示我们应重视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

1 后疫情时代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后疫情时代,由于已经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多数研究生能够理性认识、正确面对,并随之调整各自学习与生活方式。然而,间断性反弹的疫情仍旧不时影响研究生的正常学习秩序及线下学习活动,不经意间与新冠密接者或次密接者的接触而导致各种形式的隔离,随时被抽调进行核酸采集等各种抗疫工作,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发诸如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日常学习与社交受限势必导致网络活动增多,对规律性学习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睡眠不足、精神状况欠佳、学习能力下降,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健康、毕业与就业形势的担心增加,心理压力随之增大,这方面专业型研究生比学术型研究生更明显,可能与专业型研究生承担更多抗疫相关工作,且临床工作更易受到疫情变化影响有关[2-3]。

1.2 学习与学术交流方式的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世界大多数学校(包括医学院校)都暂停线下学习活动而采用网络教学。中国在进入后疫情时代,率先恢复线下教学与学术交流活动,然而时不时的疫情反弹增加了所有线下学习活动的不确定性。网络学习虽有其固有优势,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更丰富、学生的角色可更加主动、教师的角色也更加多样化,但师生各自所处环境的网络条件不一,可能会影响线上教学与交流的连续性,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网络学习态度欠端正现象,仅是在线挂着课程而未真正学习。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学科,线上教学脱离了临床教学环境,如何实施教学查房与临床病例讨论、如何开展与优化临床实践与操作教学、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导师如何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思想动态、如何让线上学术活动获得与线下同等效果等成为需要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难题[4]。

1.3 研究生在导师团队内时间的碎片性

目前,我国的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多采用通科培训形式,研究生在自身专业中学习与培养时间相对较少。虽然导师是第一责任人,但绝大多数研究生在通科培训时间内游离于导师有效管理的边缘,导师常常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课题汇报会等形式,对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进行督促与管理。然而由于医院易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性以及研究生轮转的流动性,后疫情时代不可避免面对各种临时抗疫工作、各种形式的隔离或管控,影响了课题汇报会的开展,从而影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计划性、方向性、层次性与连续性。虽然通过电话、微信以及网络会议等形式也可以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在导师团队内时间碎片性的问题。如何将这种碎片化的培养工作串联成有机有序整体培养计划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1.4 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加剧

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及住培证、执业医师证四证合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初衷是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更加侧重于人才的实用性,缩小其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后疫情时代教学活动与考核工作时常受到影响,让研究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慌;为了消除这种恐慌情绪,很多学生会将重心转向获得各种证书上,希望通过各种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期盼在择业、深造等过程中能有加分项,导致整天奔波在各种考证中,忽略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有的培养机制,甚至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诸如科研能力培养等“周期长、见效慢”的事情自然容易被选择性忽视,并滋生出“搭便车”“走捷径”“图小利”等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伪科学行为,甚至发生“数据造假”“论文工厂”“攀附权威”等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去除浮躁心与功利心是后疫情时代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时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1.5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传统科学研究工作考核评估体系间的矛盾性

国内大多数高校仍以轮转任务完成情况、出科考试成绩与毕业论文等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考核指标。评估轮转任务完成情况有着较大的主观性,出科考试的执行又常常受到后疫情时代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对毕业论文形式与质量缺乏明确标准,可以是病例回顾性分析、采集数据库的分析研究、前瞻性研究,甚至包含一些基础研究类的文章,这些考核方式在后疫情时代的不足之处尤为突出。大多数院校研究生考核由导师选择考核专家,参与考核的考官碍于导师面子通常不会判定研究生答辩不合格,这种考核模式本身对研究生的约束力也不够,不能引起研究生的足够重视,还容易滋生依赖心理与惰性,其弊端是考核流于形式,难以达到考核目的,而后疫情时代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为科研工作开展不佳提供了近乎“合理”的借口。我们无法在各种证书中判断出学生临床与科研能力的高低,更不利于用人单位选聘“货真价实”的人才。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评估体系对提高其科研自觉性、能动性有着重要意义。

2 后疫情时代加强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2.1 以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演进为导向培养研究生临床科研兴趣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病毒本质的认识深度、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疫情的防控措施等方面均取得极大进步,这不仅归功于相关基础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多层面、多角度的临床研究及实践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启示我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疾病认知与诊疗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应是专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而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容易受到研究生的忽视,这需要引导研究生从思想上改变“科研就是进实验室”的错误观念,转变只有在实验室才能搞科研的错误想法,要学会从日常工作中寻找临床问题并规划研究思路,充分利用临床资源与数据开展研究。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好研究生面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临床专业学位培养制度的关系、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与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兴趣与好奇心永远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大多数专业型研究生对临床实践都有浓厚兴趣,导师在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同时也应引导其科研兴趣。实际工作中可以因地制宜,针对临床工作中的困惑提炼出科学问题,将科研思维贯彻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事实上许多有临床价值的研究都是在临床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很多高质量的论文都是依靠翔实的临床数据。研究生应学会将临床研究融入日常临床工作中,实现不进实验室依旧做出科研的目标。

2.2 构建适应后疫情时代特点的研究生培训机制

尽管专业型研究生多数时间都在各个临床科室规培学习,但导师依旧是培养的主体与第一责任人。由于后疫情时代尚未完全摆脱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研究生培养中应尽可能解决疫情导致的学生与导师沟通空间不畅通和时间的碎片化问题。研究中出现问题可以随时与导师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见面形式,也可以通过微信、电话或者视频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完善定期化、制度化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研究生课题汇报、读书汇报与思想汇报机制,形式相对固定,内容应丰富多样。导师与学生均需适应当前教育资源由分割转向共享,学生学习由线性转向非线性,教育技术由辅助手段转向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5]。

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与学术会议,感受专业领域的学术氛围和他人的创新过程,初步了解相关专业新知识点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今后设计开展临床研究做一些知识储备。导师敦促研究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勤于思考和归纳,逐步总结筛选出自身拟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在实践中基本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要求研究生在课题组汇报会上轮流讲解本领域最新文献,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参与课题组各种活动,讨论研究问题、锻炼科研思路、启发科研灵感。导师指导研究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设计和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开展科学研究的信心,激发其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专业型研究生科研工作开展初期,导师可以让课题组高年级研究生协助带教,帮助新生快速掌握基本科研技能和导师课题组当下研究工作的重点,这样也可以确保导师研究项目的延续性。

2.3 适应后疫情时代特点完善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管理体系

在严格执行有关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管理各项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保证临床研究工作的时间和质量,逐步形成有效的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有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然而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文教育,制度是刚性的而人性是柔弱的,必须刚柔相济,才能取得良好管理效果。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几千年来医患之间的精神桥梁[6],也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保障。

导师是研究生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导师平时工作的言传身教及各种讲座,使研究生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局限性,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本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认真对待实验设计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与学术论文撰写。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使科研工作有条不紊、按质完成。

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是研究生培养沿着正确、规范的道路前进的重要保证[7]。后疫情时代,管理部门不仅要保障研究生免受新冠病毒侵害,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还要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学生临床与科研工作的影响,尤其是科研工作缺乏较为明确的量化标准及毕业要求的强制性,因此,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3 构建适合后疫情时代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

针对疫情期间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的混乱现象,后疫情时代必须构建适合新形势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考核方式更科学、考核结果更合理,从而促进研究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科研方法,实现自身临床与科研能力的提质升级。

3.1 构建系统的导师评价体系

构建定期课题汇报机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1~2周召开一次,导师可根据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汇报会中,研究生还需提出研究中分析的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拟解决策略,导师引导团队成员进行点评及探讨改进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生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构建实验记录本等原始数据检查机制,导师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研究生的实验记录本,包括原始病案资料的收集情况、原始数据的汇总情况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计算过程等。构建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核机制,每月至少参加两次院内主办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小讲座、学术报告、专题报告等;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线上或线下学术会议,研究生需将其参加学术活动的现场照片发送给导师,将其作为考核依据。

3.2 研究生管理部门加强对研究生的考核

成立相关专业研究生考核督导小组,会同研究生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应用图片汇报、视频连线或现场督导等多种方式对其课题汇报会、开题报告会等进行监督与评分,导师应至少提前一天将相关活动申报提交给学院研究生主管部门。健全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规范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组织相关专家对研究生中期汇报进行评分。完善毕业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核制度,考核督导小组不仅对论文进行审阅与修改,还应审核原始数据,赋予原始数据相应的加权分,结合论文分数最终得出未盲审送审的论文评分;而对于盲审送审论文,其评分采用盲审专家所给出的分数结合原始数据加权分。强化论文答辩督导制度,避免毕业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在答辩委员会专家之外再由管理部门组织督导专家针对研究生答辩过程进行评分,此评分可以作为优秀毕业研究生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评审的重要参考。

3.3 合理运用客观指标进行考核

考核指标多数不可避免具有一定主观性,而如何量化研究生的考核数据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以尝试将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如依据论文质量(SCI分区分值、CSCD等)、数量等转化为量化数据进行评分。针对参与导师团队其他人员发表的论文,依据其贡献情况、参与导师现有临床研究课题的工作情况,如对资料收集的数量、资料的整理与汇总统计分析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鼓励研究生申报各种科研课题或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申报,并依据立项情况、课题的等级及工作量等,由导师综合评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核心是人才。当前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需要适应后疫情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转变思路,正视问题,不断创新,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各种培养方法和手段、采用有效的教学评估模式,全面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型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V eraW an g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