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瑞欣: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3-02-09佟瑞欣
佟瑞欣: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曾荣获“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现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上影演员剧团第十任团长。
1953年9月,上影演员剧团成立。从1953年至2023年,上影演员剧团走过了70年的风雨和光辉历程,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70年是一段波澜起伏且星光熠熠的历史。赵丹、张瑞芳、孙道临、秦怡等许多前辈演员们已经故去了,但他们所成就的上影演员剧团的辉煌如灯塔一般,照耀着剧团一代又一代人在创作的道路上前行、求索。”现任剧团团长佟瑞欣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
记者:上影演员剧团至今已成立70周年,回顾这些年的光辉历程,您有何感悟?
佟瑞欣:1953年9月4日,上影演员剧团正式成立。从出演电影《大路》的金焰、刘琼、张翼,到出演《马路天使》的赵丹、魏鹤龄,再到出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上海电影人铸就了上影演员剧团伟大的起点。1961年上影演员剧团7位演员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与兄弟电影制片厂等22位演员,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即“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事实上,包括《家》《林则徐》《渡江侦察记》《李双双》《护士日记》《女篮5号》《羊城暗哨》《老兵新传》《年青的一代》《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难忘的战斗》《红日》《51号兵站》《今天我休息》《蓝色档案》《大桥下面》《庐山恋》《牧马人》《日出》《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生死抉择》《邹碧华》等,也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为新中国电影谱写的难忘篇章。
就我个人而言,我还记得最初入职报到时武康路小院的样子。没有隆重的仪式,就是普通的一天。我尤其记得穿着粗布衣服的一个个朴实的“大明星”,他们围坐在那里,专注地研读剧本,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兢兢业业,对待艺术创作一丝不苟、虔诚如一的精神,犹如一座座灯塔,始终照亮着我在艺术上前行的道路。
记者:上影演员剧团之前历经了九位剧团团长,包括张望、金焰、白杨、张瑞芳、铁牛、向梅、吴鲁生、何麟、崔杰,2016年起您受命担任上影演员剧团第十任团长。而今,上影演员剧团依然活跃在中国电影的广阔舞台上,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佟瑞欣:回顾这三年疫情,我们剧团通过演员线上不断推出“声影”诵读活动传递力量、传递祝福、传递好声音;通过调动剧团演职人员积极性,我们以影视剧、话剧创作为抓手,全力拓展剧团主业发展,为上影集团创作生产贡献力量——大家先后参演国家重点影片《邹碧华》、创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话剧《吁地》、启动原创话剧《日出东方》创作等。通过全团的努力以及彼此的合作,大家为剧团的业务拓展打开了一扇窗,话剧《大世界》、电影《龙井》等作品就是大家合作共赢的成果。
记者:您就任团长以来为剧团办了哪些实事?
佟瑞欣:上影演员剧团起初团址在沪上南京西路铜仁路,经过七次搬迁,直至1982年迁入武康路395号。众多经典电影作品从小楼里的排练厅走上大银幕,为全国观众带去了艺术与美的享受。2003年,上影演员剧团迁至虹桥路广播大厦。这一别,就是15年。在2018年金秋十月,暌违15年后,上影演员剧团重新回到了位于武康路395号的这幢四层小白楼。当时解放日报用《他们“回家”了!武康路395号,留下过白杨、赵丹、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的笑声》为标题报道了剧团回归的情形。这座梧桐树掩映的小白楼,安静优雅,这里承载了无数上海电影人的记忆。
当天恰逢剧团老团长张瑞芳诞辰100周年,被安置在小院竹林中的张瑞芳半身铜像,也在回迁的第一天正式落成。剧团在院内新铺设了清水砖,上面刻着“上影演员剧团,1953—2018”的数字,记录着剧团的发展印记。2019年至2022年剧团相继又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影演员剧团前辈)赵丹、孙道临落成了铜像。
这几年,我们修建了健身房、化妆室、摄影棚和录音棚,配置了商务车接送老演员。同时我们为剧团的秦怡、王丹凤、黄宗英、牛犇、向梅、杨在葆、达式常、梁波罗、陈冲、张瑜、龚雪、郭凯敏、王诗槐、赵静、吴海燕、王景春、陈龙、唐嫣等几代演员留下手印和签名,为中国电影史留下印记。现在,这些手印都被镶嵌在挨着武康路的青石板小道上,这里已然成为一条上海电影的艺术长廊,并成了上海电影的新地标。
记者:剧团老团长张瑞芳生前曾殷切嘱托“即使中国电影的发展遇到再大的困难,演员剧团也不能散”。这份顽强和坚持,要如何赓续?
佟瑞欣:回到武康路395号的上影演员剧团正以更加努力的姿态续写新的历史……2018年剧团开始策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周年之际由剧团演员自行担任导演、编剧,集中了剧团老中青演员达式常、牛犇、向梅、马冠英、赵静、韦国春、周国宾的首部上影演员剧团原创话剧《日出东方》于上海大剧院首演。
2018年5月31日,上影演员剧团演员牛犇经中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支部委员会同意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同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給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作表率。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9月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剧团演员、表演艺术家秦怡,作为中国电影界的唯一代表,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上影剧团优秀青年演员王景春在获得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后,又于2019年凭借电影《地久天长》中的表演,获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和中国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
2021年初,剧团“台词进修班”开课。老演员达式常义务担任导演和班主任开始录制经典作品《牛虻》,参与人员由最早的几个人发展到二十多个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台词进修班”。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演员们每个人都是学生,又都是老师,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精益求精地完成了《牛虻》的录制工作……
记者:这次剧团成立70周年,会有哪些特别的庆祝活动?
佟瑞欣:“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今生没演够,来世再享受”“剧团每个演员的历史,就是上影演员剧团的历史”“剧团是我表演的土壤,培养了我,造就了我”……这些话都是来自为庆祝上影演员剧团成立70周年录制《我和上影演员剧团》演员们的感慨。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我和上影演员剧团》及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画册将在近期推出,书中除了以文字形式收录访谈内容,还收录了赵丹、刘琼、张瑞芳、秦怡等剧团前辈写作的文章。前不久,改编自全国道德模范、上海知青姜万富故事的电影《父亲在远方》杀青,片中几乎所有汉族角色都由我们剧团演员出演。一本书、一本画册、一部电影、一台晚会,以及70集的《我和上影演员剧团》口述历史节目,是我们献给剧团70周年最有价值的礼物。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们将共同守护好上影演员剧团这个中国电影之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采写:孙佳音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