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华日军如何丢了制空权

2023-02-09姜森

检察风云 2023年22期
关键词:航空队轰炸机战队

姜森

轰炸日本九州的B-29飞机

二戰中,日军航空部队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上猖獗一时。1943—1944年,局势逆转:随着美国对华军援力度加大,部署在中国西南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实力增强,一度肆虐亚洲天空的日本战斗机威风不再——日军发现,他们丧失了制空权。

据韩国《朝鲜周刊》报道,1943年对于二战中的亚洲战区来说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日军启动“一号作战计划”,妄图最后一搏。然而,中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没有给日寇任何机会。

“野马”奔腾,“天女散花”

二战初期,日本战斗机的性能在各参战国中属于中等水平,依靠大批量生产、“狼群”战术及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日军航空部队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上猖獗一时。二战中后期,日本国力消耗殆尽,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机型仍为“隼”式战斗机、97式重型轰炸机和99式轻型轰炸机,难以与中美联军拥有的新锐战斗机抗衡。尤其是美国援华陆军第14航空队从1943年开始装备的P-51“野马”战斗机,成为日机的克星。

1943年2月,为了改善在中国战场上日趋不利的态势,日军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1943年度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方针》,要求“大致确保并稳定现已占据领域,粉碎其继续抗战的企图,制止敌人之反攻,并扼制敌空军的活动,尽力防止敌空袭帝国本土”。

日军于1943年春季为“中国派遣军”增加战斗机、重轰炸机各两个战队,并从伪满(中国东北)方面抽调一个飞行团,以增强关内航空作战,协同南方军应对中国内地特别是西南方面的空中势力,包括在华美国航空队。

上述作战指导计划表明,侵华日军除在地面上力图以攻为守、稳住占领区、阻止中国军队的反攻外,在空中战场上也力图保住即将丧失的主动权,甚至将“防止中美联军进袭日本本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充分说明,日军在亚洲战场上的航空作战,已由攻势为主向防御为主转变。

1944年初,日军发起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为目标的所谓“一号作战计划”(即中国军方所称的“豫湘桂战役”)。中美联军决心用优势空中力量迟滞日军的行动。当时,有40架美国P-51战斗机经印度运抵中国昆明,这给了中美两军指挥官更多的战术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援华陆军第14航空队上校布鲁斯·霍兰伊,发明了一种以中文命名的新战法——“天女散花”。

他发现日军展开大规模作战时,其轰炸机群上方一般都有大量战斗机护航。中美战斗机若从高空俯冲攻击,易被日机从横向截击,日本轰炸机则会乘机投弹或撤离。而且日军装备最多的“隼”式战斗机灵活性好,中美飞机在空中格斗中没有多少优势。

霍兰伊提出,考虑到P-51配备的12.7毫米口径机枪,在射速和射程上远超日机使用的7.7毫米口径机枪,而日机普遍没有防护装甲,所以双方大批战斗机相遇时,中美飞机可以绕到日本战斗机编队侧面,进行斜向俯冲,并在200—300米的距离上进行密集射击(“天女散花”式射击),日机极有可能被大量流弹命中。由于双方距离较远,己方战斗机又始终处于高速飞行状态,所以日本战斗机难以进行还击。

当年在中国参战,后成为战犯的日军飞行员池鸟重治郎,对“天女散花”战法有着深刻的记忆。他回忆说:“1944年初,我开始在97式轰炸机编队中服役。这种飞机油箱较大,速度又慢,一旦遭遇敌方的机枪齐射,基本没办法躲避。油箱中弹后,舱内会跟着起火,航空燃油燃烧时可产生1500—2000摄氏度的高温。当时我所在的日本陆军航空队,禁止飞行员在战斗中跳伞,因此我们登机时根本不带伞包。我亲眼看见许多97式轰炸机的乘员,在飞机中弹后因忍受不了火焚而打开舱门跳出机舱,坠落身亡。那一幕实在惨烈。后来地勤师想出权宜之计:让飞行员在出发前带上一床浸湿的褥子,起火时可以盖在身上暂缓痛楚。越来越多的飞机起飞后再也没能回来,很多地勤师的床上都没了褥子,只剩一条床单。”

P-51战斗机的加盟,加上霍兰伊的“天女散花”战法,使中美联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据日军档案记载,仅1944年秋季的3个月,日本陆军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上就被击落军机41架,其中多数为轰炸机,伤亡多达130人。

空袭九州,重创日本

1943年,美国波音公司向美国陆军航空队交付首批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航程最远的飞机。由于性能优异,它很快受到各条战线上的盟军的青睐,纷纷要求尽快部署。就太平洋战场而言,尽管美军向日本本土挺进,但日军负隅顽抗,令美军付出沉重代价。华盛顿意识到,要想减少损失,就必须以毁灭性打击行动动摇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意志。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原本打算以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出动B-29机群摧毁日本列岛上的军工设施,但由于日本死守该群岛,罗斯福转而考虑在中国境内寻找B-29轰炸机的基地。

为配合盟军实施作战计划,中国从1943年5月起在四川动员50余万人,拨款1.5亿美元,在新津、广汉等地兴建4座超大型机场。一位曾参加机场建设的中国官员表示:“这4座机场以万千人的血汗铺就。机场建成之后,两人分别站在跑道的两端,彼此望不见对方……”据说在新津机场竣工当晚,工程指挥部在跑道上放映了一场在当时堪称新奇的电影,以飨中国军民,有3万多人聚集观看。

1943年,守卫P-51“野马”机群的中国士兵

1944年,中美共同实施代号为“马特豪恩”的对日战略轰炸行动。当年4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麾下唯一装备B-29轰炸机的第58重型轰炸机联队调往中国四川,同时派遣C-46、C-47运输机将给养运至成都。为避免第58联队来华后与第14航空队发生指挥权之争,阿诺德特地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独立指挥第58联队的行动。

万事俱备,阿诺德将B-29轰炸机首战的时间定在1944年6月15日,目标是日本九州的八幡制铁所,当时其钢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25%。当天16时20分,68架B-29从新津等机场起飞,在成都上空组成3个编队,向东北方向飞去。当时,中国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机群,不少人在屋外眺望良久。

为了打好这场“揭幕战”,第58联队做了周密准备,900名参战人员均为久经战阵的老手,大部分都有在欧洲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经验。每名飞行员除配备常规飞行装备外,还增配高爆炸弹防护衣、水上救生衣各一件,野外生存包一个。另外,中美联军还于前一日出动大批B-24战术轰炸机,对武汉、广东等地的日军陆航部队进行空袭,使其无力对第58联队的轰炸机实施拦截。

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飞行,虽然有飞机因故障返航或就近迫降,但仍有47架B-29于6月15日23时40分飞抵日本九州上空。当时日本国内已实行灯火管制,除几部探照灯向天空中扫来扫去外,整个地区一片漆黑。美军编队指挥官只能凭借导航装置大体判断机群的方位。在进入最佳位置后,指挥官果断下达投弹命令。虽然日军高射炮进行了阻击,但B-29轰炸机编队还是成功将数百吨炸弹全部投下。6月16日,几乎所有盟国的报纸都在显要位置刊载了这条惊人的消息——来自中国的“超级空中堡垒”重创“日本军事心脏”。

“疾风”失利,偷袭中伏

由于B-29机群对日本九州八幡的空袭又准又狠,恼羞成怒的日军千方百计企图进行报复,其首要目标直指中国四川的空军基地。

1944年8月19日,日本陆军航空队总部增派岩桥让三少校指挥的第22战队前往中国汉口,准备攻击成都平原上的B-29基地。该战队拥有30架日本最新研制的“疾风”战斗机。尽管这种战斗机性能尚可,但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在后勤保障方面难以跟上。

当9月2日第22战队奉命出击成都时,飞行员发现汉口基地库存的橡胶阀门(作为飞机主副油箱之间连接之用),绝大部分只能供老式战斗机使用,“疾风”战斗机无法使用。最终,战队长岩桥让三决定先带久家富保组成双机编队出征。当他们到达战区后,中国军队出动一架P-40飞机进行拦截。尽管岩桥让三和久家富保合力将中方战斗机击落,但技艺生疏的久家富保竟然出现误射,将上司岩桥让三驾驶的飞机击落!

由于第22战队战绩不佳,1944年10月,日军将他们派往中国台湾。进驻不久,他们便遭到美军F6F战斗机的奇袭。论单机性能,日军第22战队的“疾风”战斗机和F6F不分高下,但日军部署于台湾岛的雷达性能实在太差,待其发现敌情之时,美军已经迫近。“疾风”战斗机仓促应战,被占据有利位置的F6F居高痛击,损失过半。一名日军飞行员事后回忆:“‘疾风飞机速度快,但灵活性不如中美两军的飞机。当对手从高空扑击时,我们很难摆脱。其实我们最想开的是‘飞燕-5战斗机,它灵活性非常好,且安装了风冷发动机,稳定性也不错。遗憾的是,这种飞机一直被军部用于日本本土防御,从未到过中国战区。”

到1944年秋,日军陆航部队在华作战兵力只剩下第9、第25、第48、第85戰斗机部队和第19、第90轰炸机部队,且飞行员严重缺编。这时的亚洲战区制空权已完全置于中美两军之手。至于日军地面部队,尽管名义上占领着中国所有海岸线和大片国土,但其实际控制的只是一些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中美飞行员在跳伞后,往往能在中国民众的帮助下获救归队;而日军飞行员落地后若不投降,便只有死路一条。

随着部署在中国四川的美国B-29机群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行动逐步升级,日本军部严令在华陆航部队务必遏制美军的攻击行动。为避免与速度、火力、防护均占优势的美机正面交锋,日本陆航高层认为,唯一的办法是将美军飞机摧毁于地面上,这需要强大的侦察机部队提供情报。考虑到原有的慢速侦察机屡屡被中美联军猎杀,日本陆航部队紧急从本土的第82战队调来飞行速度较快的100式侦察机。但是,该侦察机的续航能力较差,无法从日军最前沿的山西运城基地飞到四川。为此,日军不得不临时对其机身做了改装,加装两个600升副油箱,这才勉强达到必要的航程。

1944年10月26日,100式侦察机首次对中国新津基地进行刺探,飞行员羽根发现地面上停有14架B-29轰炸机。他得意忘形,竟用明文电报向日军总部报告,结果被中美情报机构截获,并顺藤摸瓜弄清了日军的空袭计划。7天后,当日军第16战队的12架99式轻型轰炸机准备空袭新津时,被设下埋伏的中美飞机半路截击。10架日军轰炸机被击落,战队长水谷隼当场毙命。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航空队轰炸机战队
摸鱼战队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彩色照片里的中国(1944~1945年)
超能磁战队
B-1B轰炸机
超能磁战队
“我党第一支航空队”诞生始末
中国蓝战队
图-95轰炸机
汉口上空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