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2023-02-09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科技事业科技思维

封 裕 吴 艳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针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在科技创新领域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不断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成就、新突破。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的重要论断,为我国科技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战略重心和工作要求。此后,习近平又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放在重要地位着重强调,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必须在科技创新领域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迈向更高水平。习近平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日臻完善,这些论述中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认真梳理与系统分析这些思维方法,能够为新发展阶段中的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提供丰富理论引领,蹄疾步稳地走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进而使我国更好更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一、历史思维:明确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思维是基于历史事实、利用历史眼光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目的是汲取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教训、透视历史变革中的更替规律,将问题置于“大历史观”的视野下来观察、思考进而指导当前工作与实践。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3]因而,运用历史思维和借鉴历史智慧来审视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必然性尤为重要。

(一)科技自立自强是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现实考量。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由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众多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古代中国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领先于世界。然而,近代以来,由于错失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机,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下打开国门,被迫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习近平总结历史经验后指出:“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4]21历史与现实证明,当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我们一定要抢抓战略机遇、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科技自立自强是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的时代选择。科技事业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助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始终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际军备竞赛与国内科技落后现实,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制定出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由此提出“向科技进军”的口号,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通过发挥科技作用来推动国家繁荣强盛。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科技发展进步为基础的国家实力竞争日趋激烈,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中国一定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肯定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概括性、创造性地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断。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仍存在严峻挑战,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继承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理论财富与丰富物质产出,擘画好、实现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蓝图。

二、战略思维: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战略思维是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总揽全局的胸怀、深谋远虑的视野从战略全局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目的是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从而对当前工作进行长久性谋划和全局性部署。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5]科技自立自强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也应当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和系统谋划。

(一)科技自立自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28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与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领域相互融通,技术的突破以变革性、辐射性、颠覆性的巨大优势深刻改变着社会发展走向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时代新征程,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脉搏、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这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6]33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过程中,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好、实践好我国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始终确保科技创新始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工作大局提供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以科技自立自强的严标准、高产出带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二)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要求。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7]。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重视并加紧自身的科技工作部署,聚焦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进行新一轮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大展宏图。”[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自然不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落后于资本主义阵营,更要以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行动努力掌握世界科技创新的话语权和引领权,如期实现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同时,习近平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求不来、等不来、买不来的,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要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战略高度,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力争掌握世界科技领域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要环望世界、面向全球,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打好科技攻关战、争夺科技制高点,蹄疾步稳地将科技创新战略举措一步步转变为现实图景,以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和实践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成为领跑者。

三、辩证思维:解决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重要问题

辩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现象、抓住本质、分析规律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通过抓住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深层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并依据两点论和重点论来解决问题。习近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审慎把握并抓住科技创新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关键问题,以辩证视野分析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关系。

(一)处理好科技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性进步、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最有力说明,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领域整体实力提进迈升的突出表现。新时代十年,我国科技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战略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等诸多领域都取得新成果、新跨越、新突破。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大作用。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决不能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而是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转化为人民福祉。”[4]64发展科学技术并不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科技成果也不能束之高阁。围绕这一问题,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有效化解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畅、不顺的痼疾,实现从科学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推广应用的逐级跳跃,真正让科学技术成为促进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科技强来全面助力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二)处理好顶层设计与任务落实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曾形象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4]36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新型举国体制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扩大科技产出效益等方面进行制度谋划,有条不紊地制定并部署例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政策和制度安排,助力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资源配置模式。另一方面“,项目出去了,钱也批出去了,到底怎么样?要评估分析。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事倍功半,成效就会大打折扣。”[4]36在进行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同时要注重这些制度的落地落实,既要有严格周密、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更要有务实高效、脚踏实地的任务落实,两者不可偏废。

(三)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就意味着我们既要将关乎命脉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积极开展技术借鉴交流使外来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一方面,习近平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8]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基点,不断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依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指望做其他国家的科技乞丐、技术附庸是绝对没有出路的,中国必须参与和主导世界科技新赛道的建设,做世界科技赛道的规则制定者、重要主导者、最先领跑者。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单打独斗、排斥先进,与外界断绝联系、关起门来搞科技发展并不能够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习近平认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9]49自我封闭、自我隔绝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走不通也走不得,要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思维和举措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同时,“开放合作”不是说完全开放、毫无保留,抑或是跟在国外科技创新后面谋求技术进步和发展,而是抓准定位、找准重点,在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关键研究领域推进各国的联合研发,致力在全球科技发展和科技治理方面贡献中国智慧。

四、创新思维: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活力

创新思维是敢于以大刀阔斧的决心、突破陈规的勇气、推陈出新的信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旨在打破陈规旧制、坚持与时俱进,以变革性、创新性的新观念、新举措应对当下的新状况、新问题。“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10]习近平将创新思维应用于科技自立自强的诠释与谋划,坚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系列改革新举措释放出科技创新领域源源不竭的发展活力。

(一)部署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为科技自立自强提质助力。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我国科技事业以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突破科技发展的旧有体制体系制约,释放出促使科技自立自强的巨大活力。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关键就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11]只有促进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变革,尽快建立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才能适应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目标和实践要求。基于此,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科技管理改革,不断完善科技事业布局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2023 年2 月21 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指出,要对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位和布局进行统筹优化,促使其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科技自立自强凝心聚力。针对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习近平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12]24可见,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打造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破除不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落后的人才管理模式,将着眼点聚焦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加强人才投入,不断打造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习近平指出:“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13]当前,我们仍面临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领域领军人才不足的突出问题,仍要继续促进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实现科技人才由“量多”到“质优”的根本转变。此外,习近平认为更要深化教育改革来造就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育人环境,致力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一体推进、同步同频、抓牢抓实,围绕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组织优良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重视青年创新人才的塑造和培养。

(三)完善政策制度与环境保障,为科技自立自强赋能蓄力。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4]38近年来,国家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加强立法执法保护知识产权、以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创新、以改善金融服务提升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这些政策通过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科技创新,助力用好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政策制度体系。正如习近平所说:“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13]通过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完善,可以不断助推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科技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好科技资源和市场,有效形成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服务监管的全方位长效机制。同时,习近平在诸多会议讲话中大力强调要培养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旨在消除社会上制约科技创新的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致力于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总之,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政策制度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制度与环境优势努力转化为促进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以良好的政策制度和环境保障为早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保驾护航。

五、底线思维: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安全防线

底线思维是对潜在可能出现的困难、风险与挑战进行预判和评估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基于“最坏情况”作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展开一系列行动来争取得到最好结果的方法选择。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2]科技创新工作的系统谋划和部署推进同样也离不开底线思维,国家安全防线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必须坚决筑牢的一道防线。

(一)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洞察风险和应对挑战。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变量。”[4]246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国际环境与世界局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长期陷入低迷期,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叠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所以更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牢牢守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底线。首先,要积极应对个别国家的科技霸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制裁,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遭受着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面对全球范围内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始终警惕个别国家的科技遏制和打压,警惕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制造隔阂、增加障碍、“小院高墙”式行为,在树立起底线思维中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反制能力,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其次,要在安全发展领域尽快补齐短板并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4]285“短板”事关国家安全发展,是重大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6]25所以,我们国家决不能因为当下取得的科技创新成绩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一定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补好科技短板,甚至力争让“短板”进一步转变为发展优势。

(二)确保在国际战略博弈的科技主战场中出奇制胜。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2]在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还应当对科技发展可能会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进行研判,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不能让科技衍生问题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同时,要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防范应对好全球性安全威胁。习近平多次在涉及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对世界面临的全球性安全威胁进行分析,也多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事业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能源危机、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中国要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发挥先进科技之力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在全球科技主战场中发挥自身的科技引领作用来守住全球安全的红线,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事业科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科技助我来看云
老科学家的爱国观探析及启示
科技在线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