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贵安构建农村“五治”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23-02-09陈晓钦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贵安农民群众

陈晓钦

(中共白云区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0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 年,贵阳贵安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聚焦农村短板弱项,把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工作(以下简称“五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村“五治”任务艰巨,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才不会产生重建设轻管护、重眼前轻长远的短期效应,才能防止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反弹,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达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最终目的。

一、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实践探索

(一)以党建为引领,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贵阳贵安紧紧牵好党建这个“牛鼻子”,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以“一个支书、一支队伍、一个中心、一个机制、一条路子”“五个一”行动总揽农村党建,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发动党员参与农村“五治”。建立完善“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选优配强党小组组长,并明确党员中心户“五治”相关帮带任务,有效带动“五治”工作落细落实”[1];对党员强化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党员把相关知识传递到群众之中;突出党员示范,建立党员干部与农村“五治”领岗认责和联户包保制度,推动机关党员下沉一线,听民声、汇民意、解难题,用心用情解决农村“五治”问题和困难,加强党员与农村“五治”的紧密联结;开展“党员家庭示范户”评选活动,推动全体党员带头签订“两书”,发挥示范作用,为农民群众树榜样、立标杆。

(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领导

成立了农村“五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推进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打造领导、目标、政策、机制、保障“五位一体”链条,做到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努力构建协同推动、齐抓共建的局面。出台《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行动方案》及5 个子方案,全力做好顶层设计,用心谋划“作战图”。出台督导、验收等内容配套制度19个,制定《贵阳贵安2023 年农村“五治”工作考评细则》,强力加强督导考核,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着力拓宽筹资渠道,整合多方资源,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加强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着力为农村“五治”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三)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贵阳贵安立足农村短板弱项,做足做实农村“五治”,工作成效显著。“治房”方面,坚持“清、建、管、用”多措并举,建立宅基地档案,编制村庄规划,改造、整治和盘活宜居农房、危房和闲置宅基地住宅。“治水”方面,坚持“三水同治”,实施供水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治理多条黑臭水体,有效满足了农村用水需求,提升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治垃圾”方面,紧盯“四个环节”,采取“五点减量法”,突出“干湿分类”,建立并完成多个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点、收集站和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治厕”方面,统筹推进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室外厕所同治、公厕私厕同治,坚持“新改”户厕一体化推进;充分发挥科技作用,以数字化平台推进公厕常态化管理。“治风”方面。紧盯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三个重点”,全面落实《承诺书》《倡议书》和村(居)规民约,规范完善红白理事会,全面加强监督考核,有效遏制农村不良风气,推动农村新风气持续好转。

(四)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竭心尽力把工作推向深处实处

一是问需于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摸清农村“五治”短板和弱项,及时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群众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问计于民。通过贵阳市融媒问政等平台,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蹲点调研、暗访督导等,同步征集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三是问效于民。通过开通12345、12388 举报热线,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拓宽意见收集和调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了解农民群众对农村“五治”的满意度,为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落实“三个下沉”,竭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

贵阳贵安落实“三个下沉”,全方位推进农村“五治”工作落实落细。一是调研下沉。区(市、县)党政一把手和市级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下沉乡村,深入农村,建立联系互助点,做好蹲点调研,“领衔建设‘五治’示范点25个”[2]。二是工作下沉。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农民群众思想工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展暗访督导,及时整改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技术下沉。着力建好技术人才队伍,聘请专家、技术人员下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同时,印发农村“五治”技术指南、工作手册等相关资料,做好技术指导。

二、贵阳贵安农村“五治”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一)农民群众参与意愿不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农民群众思维固化、僵化,对农村“五治”的认知度和重要性认识不高,存在认知偏差;主人翁意识不强,认为农村“五治”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部分农民群众存在利益取向问题,把农村“五治”与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缺乏积极性,参与性不强。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不够明显

部分农户受生活习惯影响,自觉维护环境的主动性不强,乱搭乱建、乱扔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露天养殖等行为依然存在,农村环境整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积极性不高,在闲置农房盘活、宜居农房改造工作中投工投劳意愿不强,进而影响到农村环境整治效果。

(三)农村“五治”面临资金缺口

贵阳贵安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农村“五治”,“整合资金近30亿元,争取上级资金9000多万元,落实市级财政资金3亿元,保障了项目实施。”[2]目前,资金投入主体以政府为主,财政投入有限,尤其是乡镇财力不足,与农村“五治”实际所需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四)农村“五治”运营管护难

由于主体责任缺位或空位、管护机制不完善、保障缺失、队伍建设不足等因素,农村“五治”存在后续管护难问题,严重影响到治理效果和项目长期化运营。

(五)社会力量参与度较低

现实情况表明,贵阳贵安农村“五治”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广大农民群众和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同时引导部分企业等社会力量来推动农村“五治”,但受利益导向、未来预期、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力量参与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建立健全农村“五治”长效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听民意汇民声,广泛收集农民群众意见建议

农村“五治”效果如何,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是深入推进农村“五治”,促进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正确制定有效措施的重要条件。一要设立民意收集点和意见箱,为农民群众搭建起民意反映最便捷的通道,推进农民群众问题反映常态化。设立群众意见收集员,派专人负责“五治”清单和问题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梳理,并及时跟进处理。二要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坝坝会、联户会、村民代表会、进村入户等方式找问题、盯“痛点”,广泛了解工作开展现状,收集群众意见和要求,掌握民之所想、所需,解决民之所忧、所盼。三是开展常态化巡查,查变动、找问题、集诉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村“两委”和相关部门专职人员对农村“五治”突出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跟进,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全程把控发展动态。

(二)加强跟踪反馈,开展追踪调查,增强农村“五治”持续问效的实效性

提高农村“五治”质量,跟踪反馈非常重要。追踪农村“五治”决策实施、建设过程、项目质量、治理效果、问题整改、群众满意度等方方面面,可以帮助相关部门调整政策,优化措施,提升工作质效。首先,打造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跟踪反馈体系,打造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各有侧重的链条,将其作为改进农村“五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其次,建立并持续更新信息数据库。通过定期采集农村“五治”全过程、全领域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搭建起一个数据互动、积极高效的沟通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并根据调查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库,以满足各项工作需要。再次,做好多层次、多方式跟踪调查,深化信息的分析和研判。通过电话、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技术服务队伍以及农民群众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内容上可涵盖政策落地情况、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整改督查、运营管护、队伍配置、建议采纳等诸多方面,确保跟踪反馈贯穿于农村“五治”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要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甄别、筛选、分类和统计,做好分析和研判。最后,做好双向信息反馈。反馈要做到双向,既要面向政府、乡镇部门,也要面向农民群众和其他责任主体。反馈结果是推进相关部门完善政策、调整措施、加强整改,提升“五治”质量的数据来源和重要依据,也有助于推进农村“五治”公开化、透明化,确保农村“五治”在阳光下运行。

(三)严把考核评价关,树立正确的“风向标”,激发农村“五治”活力动力

考核评价是农村“五治”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既能从正向上对考核对象形成激励,也能从反向上对考核对象形成约束,推动考核对象按照既定目标努力。紧盯农村“五治”目标,严格按照《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考评细则》,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对“五治”工作成效进行科学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检验“五治”实际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评价干部作风和政绩,客观分析干部在农村“五治”中是否干出成效。围绕阶段性任务和长远性任务,“进一步建立完善常态化一线跟踪考核机制,推动考核方式从年终考核为主向日常考核、定期考核、专项巡视、阶段督查并重转变”,[3·]以“显微镜”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检验干部作风、项目建设效果、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检验干部在农村“五治”过程中是否履职尽责,给干部精准“画像”。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选人用人、评定等次、激励约束、督促整改的重要依据,切实让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同时,把专业机构评价纳入到各区(市、县)、乡、镇各村“五治”评价之中,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并对实际结果进行评分和排名,设立“红黑榜”,进行通报公示。通过考评打分,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考评对象动力,让先进者有“奔头”,让后进者有“压力”。

(四)深化协同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形成共推农村“五治”的强大合力

打赢农村“五治”这场民生攻坚战,单靠政府部门单枪匹马难以有效完成,必须推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助推的良好格局,由政府的“独角戏”变成社会的“大合唱”。一要推动上下协同联动。要构建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体系,上下协同,着力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要案会商、联合查办、执行协作、联合培训、资源保障等方面做到统筹协调,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二要推动横向协同联动。各区(市、县)、乡(镇)职能部门、社会机构要加强交流协作,定期对“五治”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和运营进行统筹商议,深化信息沟通,加强协调做好服务,共同查摆问题,谋划对策,解难题克难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三要形成“内外”联动局面。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五治”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努力破除资金瓶颈,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地方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私人资本等参与治房、治垃圾、民宿和商业项目建设,弥补政府资金有限之不足,最大限度推动全社会参与。四要推动与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协同联动。加强农村“五治”,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把农村“五治”与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在顶层设计、工作调度、人员配置、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方面同步谋划、同向发力,着力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从而实现农村“五治”和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同发展、同进步。

(五)强化奖励激励,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着力破解农民群众动力不足问题

有效的激励奖励是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五治”的必要途径,也是激发农民群众热情,解决好农民群众光看不干、动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积极探索积分奖励机制,建立由乡镇部门、村委会、村民组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审组,科学设立评分标准和细则,每月对农户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农村人居环境六个方面开展积分评定,划定等次,以此作为依据评定农户“五治”效果。比如建立农村“五治”积分超市和可回收垃圾与积分联结制度,村民把可回收垃圾送到积分超市,依据相对应的积分可兑换大米、食用油、洗衣液、纸巾等生活用品,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一定的实惠。二是建立正向激励制度,将农户“五治”效果情况进行张榜通报。同时对上榜农户进行评分,通过每月积分评定,红榜农户可每季度和年终进行集中兑换奖励。三是建立考评结果与村集体经济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村“五治”积分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依据积分高低划定不同分红等级。依托乡镇财政、平台公司、关联企业、村集体经济加强经费投入,强化经费保障,解决农村积分兑换资金需求,为机制运行提供物质支撑。四是定期开展农村“五治”文明村民评选活动,考核、激励广大村民,以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引导村民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改变村民陋习和不良风气,让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六)创新项目运营管护,引导多方资源参与农村“五治”,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农村“五治”项目建设和管护运营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创新项目科学运营管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实施政府平台公司操作。平台公司是提升农村“五治”管理运营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平台公司的优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平台公司操作、群众参与的农村“五治”项目长效管护和运营机制,构建“平台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结模式,强化对农村“五治”项目的运营,提升项目管护服务组织化、市场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吸引企业开发“五治”项目大市场。优化项目运营水平,提升项目管理效能,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科学有效的税费、土地、用水用电等政策,能够撬动社会资本,鼓励企业参与农村“五治”项目建设、运营和管护。要把优惠政策作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五治”的重要手段,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盘活相关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可以吸引企业投资垃圾分拣中心项目,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达到治垃圾的目的;可以在盘活特色村寨闲置农房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发展产业、民宿和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受益。三是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物管。把房屋乱搭乱建、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绿化养护、脏水污水横流等纳入管理范围,推动农村“五治”规范化、精细化,提升乡村治理的精准性、有效性。

(七)深化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参与农村“五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创建宜居乡村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农民群众接受。一要做实线下宣传工作。通过进村入户、坝坝会、宣传标语、印发小册子、现场咨询、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宣传相关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率;二要做好线上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和新兴媒体传递农村“五治”信息,引导农民群众线上学习相关政策、知识,不断提高居民对农村“五治”的认知能力。三要加大先进榜样事迹的宣传力度,扩大正面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用先进榜样引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觉悟,增强参与农村“五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而引导积极参与宜居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贵安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寻味贵州——贵安新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贵安之贵 承古烁今
贵安的魏背风骨
“霞客”贵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