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基层党校高质量教学的问题与路径探究

2023-02-09孔剑寒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党校课程体系高质量

孔剑寒

(中共江阴市委党校,江苏 无锡 214413)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党校必须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要遵循“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党校“净化器”“大熔炉”和“风向标”的作用。[1]这不仅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也对新时期党校工作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高质量的教学推动新时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提质增效,既是对党校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也是提升党校办学质量的内在要求,更是把握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规律的重要遵循。作为承担着培育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重要使命的基层党校来说,高质量地推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成为摆在基层党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当前基层党校高质量教学面临的问题挑战

近年来,虽然不少基层党校都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多元化教学方法,但总体看来,基层党校在教学内容、方式和设计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新时期学员的多元化、高质量需求。

(一)教学内容与学员高质量需求存在差距

一是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现实性。讲授法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目前基层党校教学的主要方法。虽然近些年不少基层党校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偏理论化和形式化、缺乏生动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如有的基层党校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用文件解读文件、用领导话语证明观点、用经典著作词句叠加分析,或者将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拼凑堆砌,缺乏自身的理解创新和深耕钻研,难以真正将内容讲透、讲深、讲精,对一些水平较高的学员来说,常常会感觉听了“没收获、没兴趣”;还有的基层党校虽然邀请了不少名师大咖,提升了教学的理论性和厚重性,但往往会缺乏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容易让学员产生理论和现实脱节的感觉;还有的课程内容虽然很有时代性、理论性,但由于教师缺乏生动教学语言的转化,最终也难以激发学员的兴趣。

二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时代性。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党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近些年,不少基层党校都在积极探索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但从新时代干部教育的新需求和新特点来看,仍然缺乏多样性和时代性。有的党校虽然在努力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师动力不足、教学资金不充裕、教学难度较高等原因,最终还是“喊得多、做得少”,不少仍停留在观望和探索阶段,新教学方式的运用进展非常缓慢。还有的党校虽然探索出了不少新的教学方式,从形式上看确实很创新、很丰富,但由于教学活动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学员的现实需求性不匹配,最终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是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特色性。教学设计是党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科学系统、灵活有效的教学设计对党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总体看来,基层党校基本都能聚焦主业主课开展教学设计,但在针对不同班次的个性特征和学员的问题需求方面还缺乏一定特色性和针对性。如有的党校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从教师思维出发,在专题设计上缺乏一定的调查研究和问题导向。还有党校在教学设计时,针对不同班次往往选择相似的课程体系,缺少对不同班次的个性关注、需求关注。有的党校虽然已经开始注重针对性,也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调整,但由于经费不足、人手缺乏、教师能力不够等主客观因素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能力与教学高质量要求不够匹配

一是理论功底不深厚,学术转化能力有欠缺。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党校教师做好教学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学术功底,就难以传递出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也难以引发学员的共鸣和思考。但整体看来,不少基层党校教师普遍存在学术理论功底不深厚的问题。一方面,部分资深教师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授课模式和风格,找到了自己的“教学舒适圈”,虽然能讲清楚理论政策是什么,但由于前期学术积淀不深厚、后期研究主观能动性缺乏,往往无法讲清楚理论政策背后的学理支撑和学术逻辑,给人感觉看似什么都能讲但却又难以讲深讲透。另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虽具备一定学术功底,但由于学科知识不系统、理论前沿不追踪、政治问题不敏感等,往往难以找到所学专业与党校课程设置之间的连接点。对一些学术理论、政治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把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对学员从实践中带来的重大问题和工作疑惑无法进行有学术依据的针对性回答,所以不少基层党校也出现了年轻教师在较长时间内都难以“站得住”“站得稳”教学讲台的问题。

二是教学语言不生动,语言转化能力有欠缺。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展现,只有“讲”好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高效转化和传递。近年来,虽然基层党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师资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教师在授课语言和授课艺术上把握不够,难以将抽象枯燥的学术话语转化为鲜活生动的课堂语言,无法用“接地气”的语言将“高大上”的理论问题、政策方针诠释清楚;有的课堂虽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但由于缺乏语言的艺术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学术理论功底,但教学语言习惯性地偏理论化、学术化,难以将理论语言大众化、学术思维通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是基层调研不深入,实践转化能力有欠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法,但实践经验缺乏却是基层党校老师普遍存在的短板,这对于刚从事党校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突出,不少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近年来,许多基层党校开始重视实践调研,但也仅仅是组织前往相关地区参观考察或到其他单位部门开展座谈交流。调查前并未带着学理问题,调查后亦缺乏深入学理层面的归纳总结,仅仅停留在搜集资料和案例梳理层面。有的教师直接将调研案例嵌入课堂教学,或浮于表面分享调研经验,或直接给出对策建议,但从学员角度看来既缺乏理论说服性、也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还有的教师虽有意识带着学术框架下到基层寻找实践依据,但真正深入基层后发现理论框架和现实情况无法对应,找不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症结所在,最终还是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转化。

(三)体制机制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相适应

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基层党校都进行了校园迁址和重建,虽然基层党校的“硬件”得到了优化提升,但在党校内部的发展改革上依然存在不少体制机制的障碍,从“软件”上还难以适应新时代党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是缺乏整体的学科建设规划制度。整体系统的学科建设规划是做好党校教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基层党校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方面。然而,一些基层党校由于体量较小、专业教师较少、学科带头人缺乏等原因,大多没有按照专业学科建立教研机构或只有一个教研部门,也没有将学科布局纳入党校办学的通盘考虑研究,无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学体系。还有不少基层党校由于专职教师人数缺乏,普遍存在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如有的基层党校专职教师人数还不足10人,因而从结构上也难以进行整体的学科分类和规划。所以,在不少党校教学计划中,大多是邀请省市级党校教师或其他教学名师授课,缺乏自身的学科建设规划,这也直接影响了基层党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是缺乏有效的教研质量评估管理制度。教研质量是衡量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基层党校高质量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向。当前,不少基层党校越来越重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科研成果不多、学员评价不佳等问题,尤其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真正有效的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教研质量评估管理制度。虽然也有一些基层党校探索出自己的教研评价机制,但由于经验不足、导向不明、激励不够等原因,难以真正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计划设计、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精品课程培育等方面常常存在权重比重不合理、评价指标不明晰、奖励激励不完善等问题,再如外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调研或发表文章著作等也存在手续多、报账难、质量低等问题,这些都直接阻碍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最终也影响了党校教研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是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建设制度。课程体系建设是党校教学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也直接影响着党校教学改革效果。当前,不少基层党校都认真聚焦主业主课,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但许多党校的教学改革往往是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创新上,缺乏高质量、深层次、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例如,有的基层党校经常会邀请全国名师或领导干部讲授理论或市情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体系规划和课程设计调研,常常会出现课程“高大上”,学员听了却感到不接地气、不解渴;还有的基层党校在教学中直接“照搬照抄”上级党校或其他党校的教学计划,缺乏自身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

二、新时期推进基层党校高质量教学的路径探索

(一)以教研能力为核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从基层党校对教师的培养来看,一是要准确把握教师的成长特点,在立足党校自身发展特色和教师专业特长的基础上,构建教师长效培养机制,制定教师培养目标计划,助力党校教师成长成才。如有的党校专门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对新入职教师实行“导师制”和“帮带制”培养,帮助青年教师更快站稳党校讲台。二是要努力挖掘教师的教研潜力,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教学评比、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活动,不断提升党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如有的党校专门成立了“教学指导组”和“科研指导组”,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精准帮助。三是要积极满足教师的提升需求,通过搭建平台、开辟渠道、创新政策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高层次、系统性的学习培训机会,创造更多外出调研、培训锻炼的条件。如有的党校搭建了青年教师科研成长平台,助力教师科研水平提升;还有的党校通过“流动党校”“公益党课”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实战机会。与此同时,基层党委政府和上级党校也要为基层党校的建设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如为基层党校拓宽教师选聘渠道、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搭建成长交流平台、增加更多的教师培养经费,等等,以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基层党校教师的成长成才和基层党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党校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要深入到基层干部群众中,了解当地干部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和最迫切的需求,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共同性和差异性,构建更有针对性和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如有的党校专门制定了教师基层挂职锻炼计划和基层调研经费奖励制度,鼓励指导教师开展调研;还有的党校与基层村(社区)结对,定期对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研。二是要深入到政府部门中,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的最新决策和最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1]基层党校在完成课程“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要紧紧围绕基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具有市情特色的教学研究,设置符合市情要求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市情实际和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如有的党校单独设立了市情研究室,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还有的党校探索建立“党校+”调研模式,协调推进科研咨政研究合力。三是要深入到培训学员中,了解学员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贯穿学员培训始终的各类形式调研,充分了解学员的各类培训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事业的需求、岗位的需求及个人需求统一起来,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计划,形成更具特色性、多元性和立体性的课程体系。如有的党校制定学员“三带来”计划,提前了解学员课程需求;有的党校在培训结束后还会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或实地走访学员,结合学员建议不断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三)以体制机制为支撑,建立科学化、多维度管理机制

首先,从横向发展来看,基层党校要持续推进内部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化、科学化教学管理机制。要以打造精品主干课和优质课程群为核心、以优化适应新时代干部成长的课程体系为主要方向,构建涵盖各类关键节点和各个工作环节的运行机制,全面系统推进基层党校体制机制建设,真正将“质量立校、从严治校”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细化的制度规则。通过制度层面的约束,逐步将硬性的制度要求转为实践的具体落实,最终再转化为党校价值层面的追求,从而达到推动党校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有的党校建立“大教务”教学管理体系,集培训、管理、授课、考核等为一体,进行全流程的监管考核。还有的党校建立了“课程+X”教学创新机制,激励教师开展多元化教学课程。其次,从纵向发展来看,要统筹各级党校资源,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党校联盟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省市级党校优质办学资源,构建省市区县一体化发展机制,对基层党校在师资培养、课程培育、机制建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与支持,推动省市级党校与基层党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如有的市级党校牵头组建了区县办学合作联盟,开展全市所有党校的统筹分类建设和布局规划;还有的地区建立了市区县党校一体化办学制度,帮助解决区县基层党校的各类办学困难,实现“1+1>2”的共赢发展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校间的交流合作,积极组建基层党校办学合作联盟,通过开展课程共享、师资互派、课题合作等方式,弥补基层党校师资体系建设、破解学科建设短板。如有的地方建立了“1+9+X”基层党校联盟[2],帮助周边区县党校开展办学合作和资源共享;还有的地方探索建立基层党校合作平台机制,推动党校间的常态化合作,形成了超越行政区划边界的区域横向党校协作格局,推动基层党校事业的共同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党校课程体系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