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美食影视剧的困境和破局之道

2023-02-09薛寅倩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2期
关键词:美食文化

薛寅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美食剧热潮,如翻拍剧《深夜食堂》,融合美食与都市情感的国产剧《舌尖上的心跳》《谈恋爱之前先吃饭》,以及将美食与古代宫廷相结合的国产剧《尚食》《珍馐记》,古装轻喜剧《花间提壶方大厨》《卿卿日常》等,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然而,除了几部美食剧反响较好外,多数美食剧播放热度趋于平淡,无法达到观众对于美食剧所寄予的期待。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国内美食剧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旨在为国内美食剧未来发展提供建议。

1 国内美食类影视剧的困境

1.1 文化错位——本土性饮食话语缺失

日剧《深夜食堂》是一部以单元剧形式,讲述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传达真实情感,并用美食温暖人心的电视剧。2017年,《深夜食堂》被引进中国翻拍,剧作方充分尊重原作,进行了高度的还原和模仿。首先,是角色和场景的还原。主角饭店老板与原版有着相同的人设和服化设计,其在日式居酒屋中穿着日式传统装束,令中国观众感到违和。其次,是食物的嫁接。原版中呈现了“鸡蛋烧”“天妇罗”“年越荞麦面”等一系列具有日式风格的日常食物或节庆食物。在第一季第二集中出现了一道名为“猫饭”的料理,指的是由白米饭和鲣鱼节的碎屑混合做成的简单饭食,这是日本人一日三餐中的常见食物。在中版的对应单元中,则用“鱼松饭”替换了“猫饭”,而鱼松饭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却并不常见。不切实际的文化嫁接方式,加剧了国内观众的疏离感。

“饮食的区域划分的外在性很容易得到区别,但由于饮食的区域差异所形成的饮食区域体系上的差异,进而由此产生地缘人群对特定菜系的喜爱,从而产生对其特殊的、具有集体意识上的认同感,最终形成从身体、生理到心理上的忠诚。”[1]饮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和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文化取向和价值选择的结果之一。因此,国内观众难以对《深夜食堂》剧中的食物及其所引发的情感产生理解和共鸣,进而无法产生文化认同。另外,在陌生的饮食环境中将不熟悉的食物作为引子,展开故事并描绘人物情感历程,似乎将“鱼松饭”过分强调成了标志性的饮食符号,丧失了其更深层次意义的呈现。虽然可以看出剧作方在还原原作时所作出的努力,但翻拍剧并非“复刻照搬”,而应该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跨文化表达形式的转换。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区位文化的长久迟滞及内循环机制下的代代相传,使得区域内的饮食文化保持着传承[2]。翻拍类美食剧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面临着呈现本土性饮食话语的挑战,容易出现盲目仿效他国风格的问题,这种模仿风格的混杂可能会导致中国美食文化的本土性遭受削弱甚至发生转变。

1.2 美食混搭——影视类型融合生硬

国内美食剧的创作常常缺乏对美食类型的“纯粹性”探索,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受众,通常倾向于将美食元素与爱情、古装、喜剧等进行融合,将美食仅作为一种点缀要素进行呈现。

国产多部都市情感剧将美食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如《美味奇缘》《爱的蜜方》《食分喜欢你》《问题餐厅》《舌尖上的心跳》等,常将男女主角与食物相关的职业特性进行绑定,例如中西餐厨师、美食节目编导等;或赋予男女主角以超强味觉、天才主厨等特质来构建角色特征,使美食成为两者邂逅的契机,从而实现近似同质化的梦想追求或爱情故事。国内美食剧与情感剧的分类界限模糊,其实质仍是套着“美食”外衣的同质化爱情故事,美食看似是构建角色形象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关键,但脱离“美食”元素,“换汤不换药”的情感故事依然可以讲述,美食并不是其叙事内核。国产美食剧还常与古装元素融合,试图通过独特的美食呈现方式彰显地域文化的特色,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积淀。例如,古装剧《尚食》以明朝为大背景,围绕尚食局的制膳日常展开,讲述了尚食局宫女对中华美食技艺的坚持与传承。然而,该剧过分追求传统宫斗剧中的情节设定,将食物和权谋争斗绑定在一起,利用食物来下毒、谋害剧中角色等来推动剧情,导致美食与剧情的融合是突兀、割裂的。

在国内美食剧的创作中,美食元素更多的是被当作了“背景板”,美食与剧情内容的融合较为生硬且呈现效果不佳,未能从细节中延伸出美食的内在气质,难以使之与人物情感有机融合,美食也很难成为影视作品的核心元素。

1.3 创新不足——美食精品剧作匮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艺术创作坚持“双百”方针,进一步确立了新时代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目的,强调要紧紧围绕当代中国及其人民,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紧围绕世界潮流。美食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已成为国家交流和文化传播之间的重要媒介之一,其所记录的内容包括特定国家或历史时期的独特历史文化记忆。因此,美食剧作品中所呈现的“美食”绝非仅是一种简单的融合元素,亦不是单纯为了吸引观众的噱头,而应被理解为一种传播文化的承载工具。

在美食剧的传播方面,我国还缺少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目前,国内美食剧剧本创作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网络小说的改编。例如,《人间烟火花小厨》《萌妻食神》等,这类美食网络剧以“轻内容”的小体量优势赢得了一定市场,以“轻喜剧”“微言情”的网络剧类型博得了观众的喜爱,但故事内容较为肤浅,题材以年代架空的古装剧居多,美食的来源缺少历史依据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植入,经常出现“现代创新菜出现在古代”的情况,整体故事的历史细节缺乏严谨性,导致中国美食影视剧的同质化和低水平化,难以体现和传承中国美食文化的内涵。二是国内影视编剧的原创剧本。该类美食剧对于题材和内容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叙事视角和创作样式比较单一,对于人物的塑造和细节的描摹往往不够细腻,没有深刻地表现出美食与人生、情感、社会的关联,导致不少国内美食剧空洞化和无趣化,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2 国内美食类影视剧的破局之策

《礼记·礼运》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口腹之欲乃人类基础欲望之一。因此,美食剧的破局应该从满足观众的欲望出发,和美食一样做到“色”“香”“味”俱全。

2.1 “色”方面

对于美食来说,“色”即通过不同色泽的原料搭配,让食材本身相互衬托增色,色彩鲜亮协调;对于美食剧来说,“色”是以“视”的形式出现的,从而调动观众的感官和想象力,使之进入一种审美的状态,激发出观众的欲望。

2.1.1 注重“艺术联觉”

美食剧要用画面、声音去描绘食物,利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去补充嗅觉、味觉的缺失,首先要依靠“艺术联觉”。人有五种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往往各司其职。“艺术联觉”是一种具有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此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又称为“通感”,即用一种感官的感受激活其他感觉来产生一种共同的感知。视觉上的色彩具有味觉的暗示效应,往往关联着食材的味道,而这样的暗示又源于人们生活中所积累的美食经验。在《尚食》中,其因过于追求“高级复古”的莫兰迪色滤镜,使画面充满灰调,色彩暗淡,让食物失去了应有的颜色,观众也直呼“没有食欲”。相比之下,古装爱情剧《花间提壶方大厨》虽是小成本网剧,服化道稍显粗陋,但剧中每次做菜以及展现食物的镜头都非常精致,明快鲜艳的色调让饭菜看着就很有食欲。对于食物来说,调色更多是还原其本身的色彩,而不是赋予其强风格化的色彩倾向。同时,听觉上的音效辅助也能让观众的体验更加立体。例如,当听到一块肉排在滚滚热油中“滋滋作响”时,仿佛也能使高温条件下“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香气穿过屏幕进入观众的鼻腔中。

因此,创作美食剧时要更加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细节,通过适当的后期调色,获得更高的对比度、更丰富的色彩和更精致的画面效果,以尽量贴近真实的美食画面来激发观众的欲望。当观众面对真实的颜色、听到熟悉的声音时,大脑便会联想到对应的味道,从而产生想要品尝画面内各色佳肴的欲望。

2.1.2 注重再造性想象

美食是一种复合体,其蕴含着个性化的幻想、灵感和想象力,为影视剧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美食剧还需要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来使观众产生欲望。“再造性想象”是指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吃了茄鲞之后,对这道菜品念念不忘,然后询问王熙凤这道菜的做法,王熙凤对于这道菜的复杂做法有一段描述,“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儿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好的鸡爪一拌就行”。虽然没有任何烹饪的视听画面辅助,但观众却已凭借再造性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了这道佳肴。出于好奇,甚至有观众会在现实生活中根据菜品的描述复刻剧中的美食,形成想象的转化,这也是出于欲望的驱使。

2.2 “香”方面

“香”就是要演员吃起来香。看别人吃东西也是一种很有幸福感的事,这是由于“镜像体验”和“虚拟代偿”,即通过看别人的行为刺激自己的神经,让自己身临其境,获得相似的体验,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的心理。有些美食剧的演员在表演吃饭时,或假吃或表演扭捏,吃的感觉味同嚼蜡,看不出对食物的渴望,也无法使观众从中获得好吃的体验感。但是在古装轻喜剧《珍馐记》中,身材圆润、一身喜感的李贵妃因一段吃肘子的精彩表演而出圈,被观众称为“肘子贵妃”。从看见肘子时两眼放光,到直接上手将筒骨和油亮的肉皮分离,迫不及待拿起一块肉塞进嘴里,油脂在指尖和舌尖流出来,最后吃到美食时闭上眼摇头晃脑,神情满足……这一段表演让观众身陷剧中,一同感受大口吃肉的满足和快乐。同时,还有太子等人等上菜时咽口水的小表情;吃到好吃的东西时,背景中的花开特效来体现心中的“心花怒放”;美食入口时放大双眼,禁不住赞赏的内心独白;酒楼掌柜吃菜时囫囵吞枣式的嘴部特写和快切镜头……表现好吃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利用角色的内心旁白、演员的表演、放大的特写镜头,以及快切的画面、特效的氛围化处理等来体现。

2.3 “味”方面

“色”“香”是美食剧的外在,“味”是美食剧的文化承载和精神内核。美食只是美食剧的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美食剧来讲人的故事。“味”可以按照影视剧题材的不同分为浓浓的人情味、历史的风味和生活的烟火味。

2.3.1 浓浓人情味体现人民美学

毋庸置疑,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时代发展的助推者,美食剧的守正创新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从人物和故事出发由虚入实,展现人民美学。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食剧的故事主体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饮食行为一直是人们满足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文化现象,能将爱情观、家庭观、幸福观等用一定的食物体现出来[3]。比如,电影《饮食男女》将饭桌变成讲述中国式家庭、人性本质欲望和礼制文化冲突的舞台;都市情感剧《爱很美味》将中国都市女性群像作为叙事主体,以饮食习惯暗喻其性格特点,重新审视生活、职业以及情感的内在价值……食物始终有其特定的地域性特色并蕴含着各国的文化。国内翻拍美食剧既要努力摆脱本土化改编的“水土不服”,也要积极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剧本,找到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感结构和文化特征。近年来,一系列严肃文学作品如《白鹿原》《装台》《人世间》等纷纷走向影视化改编,且这一趋势呈现回升之势。严肃文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原型故事”自构自洽,使得由严肃文学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千人多面,为电视剧的成功改编提供了上好的母本[4]。

二是以人民为本源,求真务实,传承创新。美食具有较强的民众化特征,不受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文化背景,它是人类共同的需求和享受。不论是贫富之间、年轻人和老年人,还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够通过品尝美食来获得愉悦的感受。同时,美食不分高雅低贱,既有高雅精致的宫廷菜肴,也有普通简单的街头小吃;既有中华传统的经典菜式,也有风格不同的异国风味……美食剧选择将何种美食作为媒介并无限制,但如何讲好各色美食和特定人群之间的故事至关重要。

2.3.2 历史风味展现东方审美

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看似简单的一份膳食,却蕴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脉络。例如,古装剧《尚食》带观众感受明朝宴饮风尚,剧中,标注过菜名的菜品大约有两百种,整体制作涉及的菜肴上千道,部分菜品更是采用了古书中记载的独特烹饪技法,不仅有鲁菜、川菜、粤菜、京菜、闽菜、浙菜、苏菜、徽菜等各大菜系,还有煮、焖、蒸、酥、炖、爆、烧各色烹饪方法。剧外,《尚食》也制作了系列短视频,引用古籍食单来介绍菜品的出处,如《山家清供》《酌中志》《齐民要术》《梦粱录》《清异录》等,呈现了美食背后所连接的传统文化记忆和中国人的美食文化精神。

高雅精致的宫廷肴馔也能体现出东方审美。一在于“名”,中国菜肴多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等来命名,如“翠竹报春”“鹤舞云霄”“龙凤呈祥”等,合辙押韵,雅俗共赏。二在于“形”,《尚食》剧中苏月华以食雕冷盘复原王维的《辋川图》,让菜品更具艺术性。中式菜肴常通过厨师精湛的雕刻技艺,以花、鸟、鱼、龙、凤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物为原型进行雕刻,寄托美好的希冀。三在于“摆盘”,古时摆盘与现代审美不同,厨师往往通过堆、垒、围、叠的方式达到美观的效果,精致大气,又富有古典的美感和意蕴。

2.3.3 生活烟火味呈现生活美学

民以食为天,人民以美食为情感之纽,通过食物透露出人间的烟火味。生活美学包括对生活现象的捕捉、对生活选择的剖析、对生活意义的探究等不同层次[5]。都市情感剧《装台》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陕西舞台搭建工作者的生活,以“吃”和西安美食搭建起了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舞台。首先,剧中刻画了热闹的城中村、充满生活气息的陕西街道、路边小店和小吃摊,除了陕西风味小吃画面,还借助陕味方言和歌曲营造了独特的地域性氛围,例如铁主任说了句派个人跟我把饭拿过来,接着一首西安方言歌曲《陕西美食》带着节奏随着小吃街的画面一同响起,“赶早起来,我饿得上气不接下气,揣上票子,穿上大衣,出门打个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一股香风辣雨,要咥饭论美食,还得数咱三秦大地……锅贴凉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还有葫芦鸡,酸汤饺子灌汤包子,醋水香菜多来,再来点辣子……”。其次,电视剧中有许多吃饭的场景,顺子每次装台之前与任务结束之后都会聚集装台队吃饭,众人或在小店内围坐一圈,托着比脸大的老碗,就蒜瓣大口吃着裤带面;或在马路边蹲坐一排,吃着肉夹馍,就着一碗胡辣汤。《装台》里透着满满的生活气息,地域文化,美食穿插,人情过往,呈现出了陕西地道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状态,传递着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生活美学。美食剧作品应是如此,贴近群众的生活,从细节处打动观众。

3 结语

在美食剧的制作过程中,应坚守传统并追求创新,深度探索中国饮食文化,通过“色”“香”“味”将其有机融入剧情之中。美食剧创作者通过持续的创新与改进,或许能够在美食剧的创作领域中发现更具文化传播价值的途径,开拓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从而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和价值理念。

猜你喜欢

美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美食
谁远谁近?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亲手用美食告白一场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