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羊不简阳冬日里最暖的那碗汤
2023-02-08秦九
秦九
中国人讲究“应时而食”,不同时节对应不同美食,冬至大抵是地域特色最为分明的传统节气,北方人吃饺子,江南一带盛行吃汤圆,姑苏地区则讲究喝冬酿酒,地处西南的四川人给出了另一种答案——吃羊肉、喝羊汤。每到冬至日,人们不约而同都聚在了羊肉馆子里,只为吃上一口鲜嫩有嚼劲的羊肉,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驱散巴蜀之地的湿冷和日常劳务的疲倦。
相传,四川人冬至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他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手下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于是,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在民间传开。人们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以求来年的好兆头。到后来,羊肉完全取代了狗肉,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炖煮熬汤。在四川境内,最正宗的羊肉汤风味当属简阳。
一方水土养一方羊
简阳历来有食用羊肉的传统,据历朝《简州志》记载:早在汉代,简阳(古称牛鞞)就已是“户户具鸡豕,十里闻羊香”。在民间传说中,简阳羊肉汤起源于古牛鞞县的县令董和所创“鱼羊烩”,以及三国蜀汉诸葛亮为平息叛乱、解决士兵饮食而独创的“全羊汤”。不过,简阳民俗研究者、作家陈水章在《龙门阵》中称:“简阳羊肉汤的历史已无从考证,但起码也有好几百年”。
简阳羊肉汤的独特风味离不开其主料——简阳大耳羊。这个品种是进口努比山羊与简阳本土山羊经过六十多年的杂交,而形成的汇聚中外品种优势的优良种群。简阳本土山羊,在当地俗称“火疙瘩羊”,个头矮小,但生命力极其旺盛;努比山羊则是世界著名的奶肉兼用山羊,体高与世界有名的萨能羊相当,它的來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抗战时期,宋美龄随蒋介石迁居重庆,她有用牛奶沐浴的习惯,当时重庆找不到足够的牛奶,便用飞机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努比母羊进行饲养,取羊奶替代牛奶。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这批羊不便带走,宋美龄便将它们送给了当时的四川农业科研所用作科研。此后,这批努比羊被放养至龙泉山脉,与简阳土羊杂交后形成了后来的“简阳大耳羊”。
大耳羊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良、繁殖性能高、体格大等诸多优点,而且它们生活的龙泉山脉植被旺盛,水源好,羊能吃到很多药草,这样长大的羊肉质好、膻味轻。2011年,简阳大耳羊被国家质检总局登记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天府十宝”第一宝。据《简阳羊肉汤》一书记载,1996 年,简阳出栏山羊只有22 万只,2000 年已近60 万只,2004 年达120 万只,2006 年126万只,到2007 年,简阳规模化养殖户达800 多户,养殖专业户80000多户,存栏山羊50 万只、出栏山羊130 万只,增速十分明显,养羊业为简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耳羊的出现也为成就简阳羊肉汤的美名贡献了最后一块拼图。羊肉汤于简阳,是让人魂牵梦萦的独家味道,也是老少皆宜的平民美食。正宗简阳羊肉汤呈乳白色,像牛奶一样浓郁细腻,这得益于厨师在熬煮汤底的过程中加入的鲫鱼,煎过油的鲫鱼和爆炒的羊肉,加羊骨等材料熬煮4 个小时以上,才能得到这样一锅香浓白汤,诠释了“鱼羊鲜”的真谛。其次,煮羊汤的羊肉绝不能膻,而北方羊肉的独特膻味,不是加点调料就可以去掉的,因此只能用简阳的大耳羊作为原材料,才无须复杂香料处理。
简阳的厨子没有不会做羊肉汤的,走在街头,几乎隔几步就能发现一家挂着羊头的小店,店面不大,招牌也简陋,更有乡下人家,在硬纸板上写下“羊肉汤”三个大字放在门口,就全当是招牌了。和北方人涮汤锅的吃法不同,喝着羊肉汤长大的简阳人往往到熟识的店里端上一锅,回家再加点白萝卜煮好,上桌便是一道招待客人的硬菜,羊肉伴浓汤,配一碟酥香的辣椒面,一口下肚,生命的幸福与温暖都在此刻被满足。
“羊文化”源远流长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因此,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羊素来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在门上悬羊头辟邪,在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礼。中华民族温和循法、礼仪待人、勤劳务实、崇尚真善美的优秀传统,皆在羊文化中有所显现。
羊肉作为食物食用,最初起源于游牧民族,因耕地稀少,牛羊肉是他们的主食,后来随着南北民族融合,羊肉肉质细嫩、香味醇厚的优点得以广泛传播。《本草纲目》记载,羊肉具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等功效,特别是冬天,常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补元阳,对于提高身体素质以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因此有俗语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
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形成也与羊关系密切,《说文解字》中认为,“美”是个会意字。从羊,从大。段玉裁作注解释:“羊大则肥美。”羊肉味道鲜美,因而人们常常将“美”字拆成“羊”“大”,说“羊大为美”。“美”字由“羊”字延伸而来,不仅是先人对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还是他们因羊产生的审美精神感受。
爱吃羊肉的地方很多,但能把羊肉汤做到鲜而不膻的地域却没多少,最负盛名的羊肉汤来自四个地方:山东单县、江苏藏书、内蒙古海拉尔和四川简阳,其汤被誉为“中国四大羊汤”。单县羊汤的口感浓烈、层次分明,三口下肚就能感受到这只羊全部的生命历程;藏书羊汤肥而不腻,喝起来有沁人心脾的味道;海拉尔羊汤纯粹到不加一点调味,肉质虽美,干吃倒也有些寡味;而简阳羊汤的三个关键点在于,特有混血羊,与鲫鱼组成的“鲜”,以及最重要的川味干辣椒蘸料,这三点足够让人百吃不腻。
简阳城被誉为“蜀都东大门”,从重庆来成都,过了简阳,就进入了成都地界,这里是古时两地陆路往来的重要古驿站。而如今,外地人一提起简阳,脱口而出就是“羊肉汤”三个字。喝羊肉汤,成为简阳人得天独厚的美食享受。许多人几乎到了不吃不爽、不喝不安的地步。羊肉汤,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味道。
在简阳,势不可挡、随处可见的“羊”文化,吸引着无数外地人走进这座城市,以求探寻这道独特风味背后别样的生活方式。现如今,简阳人已经在传统羊肉汤的基础上,研制出羊肉香肠、风干羊肉、泡椒羊蹄、腌羊耳、盒装羊肉汤等上百种羊肉菜品和独具特色的羊肉全席。每年冬天,在外地的四川人会四处寻找羊肉汤馆,打着“简阳羊肉汤”招牌的店铺必定是他们的首选。
走向世界的羊肉版图
简阳市作协名誉主席杨小愿,曾在自己的作品《闻香识家乡》中这样记述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羊肉汤醇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羊肉汤是家乡的标志。羊肉汤的味道,就是我家乡的味道。”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往往受到美食风味的强烈影响,正如牛肉丸之于潮汕、大闸蟹之于上海,因为这些记忆,城市才变得鲜活起来,人的感情也变得丰满具体。
据《简阳羊肉汤》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简阳城区只有4 家羊肉汤馆,新市铺有3 家,石桥铺有4 家,平泉有2 家,全县境内总共约有六七十家。新中国成立后,简阳境内羊肉汤馆估计“不少于800 家”。
2005 年6 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一锅汤熬掉50 万只羊》,对简阳羊肉汤作了深度调查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2003 年起,簡阳城每年都要举办羊肉美食文化旅游活动,以羊为媒,融餐饮、文化、旅游、羊业、对外交流开放为一体,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效益”。第一届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被各大媒体称为“一场羊肉的革命”,此后每届活动花样翻新,形式出彩,吸引着远近美食爱好者纷至沓来,既饱口福,又饱眼福,那人山人海如潮水般汹涌,热闹程度不亚于新年,令人叹为观止。2015 年,“简阳羊肉汤”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 年,“简阳羊肉汤传统制作技艺”成为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前几年,简阳曾提出“大道至简,阳光致远”的城市精神,与羊文化暗合。简阳人还建设了以羊文化为主题的“羊扬天下”文创空间。“羊扬天下”在设计上融入了不少羊的形象,搭配古风古韵的木质檐角和潮流的现代化商业元素,层层递进,古而不俗,形成了独具简阳地方特色的创意空间,还入选“2021 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TOP100”。这里也有专业的大厨带队研发羊肉美食产品,已打造形成核心菜品百余种,月月推出新菜品,其中,羊肉汤锅系列、特色中餐系列、烧烤系列和小吃系列等美食让游客垂涎欲滴,很适合在节假日带上家人或远方贵客参观品尝。
根据羊肉汤搭配干辣椒的吃法特点,简阳文化馆以此为题材,用拟人手法创作了舞蹈《羊肉飘香辣椒辣》,不仅在“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市级集中示范活动展演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还登上过央视的舞台。
简阳羊肉汤正一步一脚印地扩张自己的美食疆域,期待有朝一日让羊肉汤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这并非小城市不知天高地厚的白日梦,而是早有先例可循。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赫赫有名的“海底捞火锅”也诞生于简阳。“海底捞”,取名自四川麻将中的俗语“海底捞月”,指摸到最后一张牌时成功胡牌。
1994 年3 月,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在简阳开业,当时店里只有四张桌子,连火锅底料都是老板张勇一边看书一边照着现做的。如今,“海底捞”堪称中华美食文化输出代表,花开世界各地,已遍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11 个国家,许多人都因为它的服务和味道对其念念不忘,成为回头客。
一座坐落在四川盆地西部的小城,却孕育出一个家喻户晓的行业巨头。作为简阳出生的大型餐饮品牌,海底捞的大本营其实一直存在于简阳,2020 年“海底捞总部”诞生,也正式官宣落户简阳。海底捞集团还投资打造了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旭海时代广场。除了一家家羊肉汤馆,遍地开花的海底捞,或许也是简阳人家乡情结的一种印证。
编辑+ 李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