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的运用
2023-02-08韦立平
韦立平
当前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经不契合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状况,尤其是会计集中核算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财政资金的改革措施,旨在能够通过会计集中核算,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提升财务管控作用,降低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地减少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降低多头开户的现象,并能够防控腐败问题的滋生。基于此,笔者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的运用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以此来为部分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有很多,而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指政府方面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财务自主权及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单位的银行账户取消,通过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其是将会计核算、监督与服务融于一体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集中核算是以资金的集中核算管理为依托,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为目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能够进一步提升外部监督效果,并强化腐败防控的作用。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其深度应用,能够使得财务管控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各项会计标准的规范及资金的强化管理均有着突出作用。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的有序开展,使得单位能够更为充分掌握资金的实际运用状况,使资金的管理与调度更为快速灵活,有效地降低不合理或是不合规的财务行为。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中过往所存的“暗箱操作”核算行为也被广泛杜绝。由此可见,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运用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运用过程中所存在问题
(一)缺少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融合
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工作的平稳运行,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当前诸多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体系下做到了核算与监管的统一,克服了过往传统的核算模式下资金分散、管控难度高的弊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较为凸显的则是业务与财务岗位之间缺乏配合。例如在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业务开展均有所差异,财务人员仅能够对票据及金额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进行查证,但对资金的具体支出等状况难以从根本上进行监督管理,仅仅是行使了记账的职能。另外则是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可能会导致部分单位中核算工作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在部分单位中仅是片面地履行了记账工作,而对单位中各项物资财产等真实的状况了解不足,难以从账目数据中全面的得知单位自身的资产状况,可能会导致账实不符等问题的出现。会计集中核算的开展,使得部分单位的业财之间产生脱节与分离的现象。财务工作相对独立,其仅局限于监督及会计核算职能,无法将各项数据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度的挖掘,难以进行风险预测及判断等功能。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管理会计作用进一步弱化。
(二)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管控能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想要进一步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营及发展质量的提升,则需要将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集中核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漏洞。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财务管控工作开展所需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由于单位自身对于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不甚重视,以及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够结合资金使用的实际特点,进行方法上的合理调整与指导论证,导致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未能够满足资金集中核算体系建设及实施的现实需求。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集中核算模式的应用,在相关制度的建设中,对部分类目的费用支出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或盲目化的现象,使得部分资金的使用在质量方面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则是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存在不足,资金计划的制定与落实缺乏周密性的考量。同时资金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不到位,使得一些管理环节存在明显的缺陷。
(三)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需要通过完整且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以此来维系其高质、高效地运转。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性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的财务管控工作,对于各项经济活动开展质量无法提供充分的保障。此外,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未能够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来做好权责分配,部分人员片面地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在实施之后不需要再为会计行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另外一方面,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机制的运用,一些单位对舞弊现象的关注度有所降低,特别是一些单位存在内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问题,未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在内控体系中,一些单位未能够结合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交流与沟通机制,最终使得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财务管控工作的实施举步维艰。
(四)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控结合度较差
唯有进一步地促进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控工作的科学结合,才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工作发挥实质性的效用。但当前在部分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作用,在研究与分析方面仍旧不足,缺乏对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财务管控工作开展方向及管理方法的深度探究,特别是集中核算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够针对财务管控相关工作的基础运行条件进行总结分析,这最终导致财务管控工作无法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联动,无法形成成熟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最终导致财务管控工作并不契合于会计集中核算体系,难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够针对自身的工作开展状况,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特点进行深度的调研,也未能够对单位资金费用的形成与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得财务管控工作与实际脱离,这就是导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财务管控工作开展的实际效用不高。
三、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推动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工作中有效运行。在初期阶段,要通过宣传来动员各岗位人员,使相关岗位能够明确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彼此融合,是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控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使会计集中核算能够顺利实施,要对单位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升单位负责人的管控意识,加强内部治理能力。要依托于信息化建设来加强财务管控模式的创新,为业财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要将单位中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口径上的统一,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使会计集中核算能够高效且高质地运行。以此为依托,不仅能够降低财务管控成本,还能够提升核算效率,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精细化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要明确单位不同岗位职责的划分,防止出现问题时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对于从事会计集中核算的人员,要任用专业性及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使其能够在业务与财务等各项工作处理过程中有着坚实的知识体系支撑。同时为了能够确保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核算规则、模式及系统的设定等方面均需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实现标准化管理。此外,在实际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时,要对单位中各个部门的业务状况及需求进行深度的了解。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其核心要素是提供良好的服务,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与核算,还应当是通过核算来为单位的稳定运营与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及数据支撑,以此才能够使得各项财务信息更具价值,对于资金的监管更具效率,以业财融合为依托,能够使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使其不仅停留在核算工作的合法、合规方面,还能够从单位中的各项业务开展中,及时地发现错误,找寻漏洞,并挖掘业财工作中的价值增长点。
(二)加强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财务管控工作的开展,要明确各项业务工作流程中的要点,以内控角度来对具备价值的节点进行深度的分析,使内控制度紧随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适应财务管控工作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要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关键收支业务节点的梳理与密切的关注。特别是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来为各项财务管控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并对各项内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做出价值总结,以此实现以内部控制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最新要求,为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提供支持。另外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需要对各项内控基本要素进行总结与调整,使其契合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财务管控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经费支出审批与审核控制方面,要加强相关流程的监督管理,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把关。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要熟悉单位中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于不合理的支出不予报销,确保资金管理工作做到专款专用。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内控来加强单位中的资产管理,要设立专门的岗位来分门别类地对单位资产建立明细台账。要对领用、调拨以及报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严格管理,将相关单据及时传递,与核算会计定期对账,进而确保账账相符与账实相符,以此来维护单位中各项资产的安全,同时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各项数据的准确可靠。
(三)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用效益
在事业单位基于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开展财务管控工作时,务必要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要结合实际与理论,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及具体的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保障资金使用效果的不断提高。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资金预算规划及使用合理性方面的管控,尤其是对于重点业务的预算计划,要对其有效性及所取得的效益进行不断论证与总结,极大地避免盲目开支的现象产生,维护资金的正当使用。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对超预算的费用支出范围进行着重的关注。要明确预算执行程序及产生问题的环节,对影响到预算执行效果的各类因素进行归类,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所归集的相关数据进行预算绩效分析,为预算调整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另外一方面,事业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集中核算的质量,还能够有效地加强财务管控工作的开展效率。单位要将部门预算、财务报销、财务核算、工资发放、单位采购等各项信息系统模块进行整合,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能够快速地获取核算相关数据,要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支出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汇总分类。同时,依托于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能够针对资金使用效益相关问题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以此来进一步地提升资金运行绩效,为资金的合理使用提供保障。
(四)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控工作的深度结合
在事业单位中要依据实际工作要求及会计集中核算的改革需要,对财务管控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要深入到各个部门中进行调研,依托于真实的调查结果,来对财务管控的工作组织定位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财务管控能够紧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进行优化,使两者工作的开展能够彼此契合。与此同时,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依托,事业单位可采取更为创新的管理方法来实现财务管控工作的职能拓展。单位可采用大数据等信息管理工具,来对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各项业财数据进行全面的归集、筛选与分析,从而挖掘出单位业财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或是价值增长点。此外,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所汇集的会计信息与财务数据,能够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在实际工作開展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单位能够设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在之后的会计集中核算开展时,根据相关指标实现对风险的预警。另外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更为缜密、高效,特别是在审计准备阶段,不再像过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审计证据收集,而是能够通过集中化的数据来进一步地提升审计质量与效率。会计集中核算与财务管控工作并非职能的分离,两者应当积极配合,形成齐头并进的管理状态,共同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结语:
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中的管控作用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与调整,进而使两者能够更为契合。同时,要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确保财务管控工作能够依托于会计集中核算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