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对策
2023-02-08张婧
张婧
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结合资金集中管理展开统一管控,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规避了企业资金过度损耗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效降低企業成本,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长久性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已逐渐将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资金发展之本,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但是我国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认知较晚,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体系不健全、管制力度不完善、缺少资金集中管理结合模式等,因此导致国有企业预算效果不佳,难以发挥其本质作用。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结合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对企业资源调动及使用具有关键作用,进而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完善国有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对市场也加大了资金投入,而想要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就要在投入期间进行精准的资金预算,实现预算与资金的相辅相成。在预算当中,只有结合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才能使得企业资金投入获取高效的市场效益,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同时,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也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因此国企更应该重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将预算与资金集中管理实施结合,避免出现预算结果与企业资金不符等现象发生,进而提高国企员工福利待遇,为国有企业长久发展提供良好帮助。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
在国有企业长久发展以来,由于原有经营理念过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导致部分国企针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而使预算编制观念呈现落后情况。据有关调查表明,部分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的预算效果准确性严重不符企业经济标准,在财务年度数据报表分析上也难以保障其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使预算信息与财务实际情况做到有效结合,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发展进程,对企业内部造成多种破坏。此外,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站在企业发展角度上进行实际经营的预算分析,只做表面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导致预算内容满足不了国有企业发展需求,使预算编制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对企业资源造成一定损害。同时,大多数国企都将预算重点放在了企业效益方面,由此导致预算环节出现错误工作,这种种现象都是因为缺乏相对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没有将预算工作进行细致化处理,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出现波动起伏,给国企资金链带来沉重负担。
(二)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时,其执行必要因素之一是要求多方部门进行相关配合,把近期及年度的资金消费统一制成单独报表,再上传至财务核算部门处理,最后交给预算部门展开资金全面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大部分国有企业针对预算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控制度,工作期间各个部门无法做到有效回应,使得财务预算工作统一交由财务审核部门,间接导致财务审核部门工作量加大,使预算结果效率出现多重不确定因素,难以保障预算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同时,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同时,由于部分核算人员缺乏对于企业整体资金的充分了解,导致预算过程无法满足实际预算需求,最后出现预算结果与国企资金链严重不符的现象,使预算工作成为表面工作。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期间工作人员不能针对性开展预算工作,进而使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对企业资源调配造成严重影响。
(三)预算执行效率较低,无法发挥本质作用
在国有企业资金预算工作时,由于缺乏结合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而导致国企资金预算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象,造成预算执行效率过低,无法发挥其本质作用。在进行有关工作之前,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发展模式,并对企业下一步资金投入进行有关分析,将其中利弊清晰阐述,并按照专业知识进行资金预算分析,以此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但是大部分国企内部的预算工作人员都无法按照规章标准进行相关工作,主要问题则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没有针对资金预算人员设置专门的管控模式,并且在预算途中也缺乏资金集中的管理结合,进而使预算执行率严重不符企业发展需求,对国企经济造成损害。同时,部分企业对预算执行过程还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认知,因此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使预算结果与实际经营出现差异,进而降低预算执行效率,难以发挥其原有作用,不利于企业长期规划发展趋势。
(四)预算人员专业技术性过低
预算人员作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发展之本,其专业技术程度直接决定预算结果的准确真实性。在国企长久发展以来,针对预算人员都完善了相应的招聘条件,但是仍以学历为主,从而忽略了专业技术,进而导致入职后专业技术性过低,才不配位等现象的发生,对预算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国有企业不仅要重视学历,还要将其品行、专业技术作为应聘首选,以此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性,为财务预算部门开展预算工作提供有力基础。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人员招聘时,多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内推为主,内推人员在没有相关专业技术考核的前提下进行预算工作,难以保障其专业技术,对预算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使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出现不良因素。同时,在国企内部管理上,针对财务预算部门没有积极开展有效的专业技术培训。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在资金投入及预算管理方面工作量逐渐加大,其中针对预算人员则需要更高效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国企应提高预算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定期开展相关培训,以此完善国企长期发展需求。
(五)缺少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
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应充分结合资金集中管理,以此实现财务预算的准确、真实,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损耗,为后续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但是在部分国有企业当中,针对资金集中管理没有明确相关规定,导致财务预算不能与其进行有效结合,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经济链的核心所在,对企业整体资金调用具有关键作用,企业在发展中应积极展开结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针对过期财务预算部门也缺乏一定的资金集中管理科普,面对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融合,使其预算结果混乱,难以达成企业预算原有作用,间接导致国企内部资金容易出现断裂,对企业长期发展规划造成严重影响。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在國企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应充分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以此提高国有企业的预算质量,为企业迈向综合实力强企奠定有力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应针对预算编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预算编制体系实现跨越式提高,进而才能将国企的预算水准达到有效层次,使其结果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达成一致,进一步提高企业预算质量。例如在预算管理部门当中,首先应规范其管理规章制度,针对编制工作内容逐一分配,按分级处理,并将各部门之间的编制报表定制科学的条文条例,避免出现各部门工作的不协调或者部门编制报表工作不全面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加强财务审核部门的整体总结,针对各部门要积极开展财务预算知识科普,将编制管理体系代入其中,以此实现预算编制体系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管理人员层次也要着重提高预算编制管理体系的工作模式,使企业负责人明确预算编制的重要性,避免出现只注重企业效益,不注重企业预算的现象发生,进而实现国企的综合实力提高。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作为国企资金预算之本,对财务预算及资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若想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则要在其根本的预算管理上做出有效改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此实现国企高效市场占有率,为国企长久发展奠定有力基础。例如在国企预算管理部门中,制定与之相关的条文条例,并着重开展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培训,从根本上完善预算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国企高效率的预算管理。将预算、核算、报表、整合进行分级调研工作,针对自己所属部门开展有关工作,实现财务预算的有效分配,进而使财务预算结果达到质量性提高。同时,也要规避预算工作的集中性,预算工作本身便是企业发展之本,应该是整体员工的预算,不应是个人、各部门的工作。因此,在开展资金预算时,企业负责人应明确下达预算工作顺序,从而实现财务预算模式的整体进步,完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合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在国有企业发展当中,财务预算已逐渐成为其发展重点之一,高效的财务预算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资金效益、快速抢占市场占有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资金的铺张浪费,减少国企资源损耗,为国企持续发展奠定有力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应重点提高财务预算执行效率,加强相关人员预算水平,将企业内部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与财务预算展开有效结合,以此提高财务预算真实准确,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例如对财务预算管理部门积极科普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开展资金集中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结合工作,使财务预算人员能充分了解企业内部资金定额,支出定额、损耗定额等,进而实现国企预算管理的全面发展,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铺垫。同时,企业负责人应加大力度管控财务预算人员,使其明白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并开设预算结果赏罚机制,与其企业年度财务支出损耗核算报告相符者取得优秀奖励,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稳步发展。
(四)提高预算人员技术程度,打造专业预算团队
预算工作人员作为国企财务预算部门基础,对预算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具有直接引导作用。长久以来,针对国企预算人员招聘都以相关的学历学位展开人才选取,设立专属考核完成人员应聘,但是传统的考核内容无法针对专业技术展开有效调研,难以保障其预算的专业技术程度,有关企业应着重完善考核内容,以此提高预算人员技术程度,打造专业预算团队。例如在相关岗位招聘时,不仅要注重其学历的高低,更要将专业技术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展开更新,时刻了解国家财务审核机制,并按相关模式设立考核制度,以此为凭证进行上岗预算工作,进而实现国企稳定的财务预算。同时,也要明确规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只可参与考试并获取相关证明者才可入职,避免出现企业内部内推现象的发生,并对其入职者也要定期开展财务预算水平培训,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进行员工升职,进而实现财务预算人员专业程度的全面提高,打造专业预算团队,为企业长久发展奠定有力基础。
(五)完善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在财务预算当中,只有充分结合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才能使其结果具有高效的真实准确性,进而提高国企预算质量,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良好帮助。在国企预算当中,部分企业负责人由于忽视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重视程度,导致预算管理与资金管理不能达到相辅相成,使其双方难以在可控范围内完成高效的工作,因此企业应重点完善有关政策,进而完善国企预算模式。例如全面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可以完善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的政策,使企业财务发展趋势转向结合资金集中管理为前提,进而实现国企财务核算的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也要定期科普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让其充分了解两者结合对国企发展的影响,并规划结合模式,以此实现多层次的重视,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良好铺垫。
结语:
在国有企业发展当中,只有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相结合,才能促进国企整体发展,占有更广泛的市场份额,以此实现企业综合性发展。同时,两者的结合也使国有企业的资金实现高质量效率使用,减少了资源铺张浪费的现象,对企业员工及企业本身都具有良好帮助,进而实现国有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