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旅游业发展机制
2023-02-08赵彤
赵彤
本文通过研究抚顺市的概况及其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分析旅游业成为城市发展支柱的可能性。大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业遗产,能够有效推进特色旅游项目和落实旅游业综合发展。与此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发展旅游业,通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拓展融资范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发展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健全旅游业相关政策等措施,可以逐步完善旅游业的发展机制。
一、旅游业成为城市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劳动吸纳能力,同时能有效解决资源枯竭城市失业率过高问题,在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基础上,增加人才、信息以及技术的流动,不仅能作为经济发展主体,还能起到引导城市各项产业综合发展的作用。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地区,一直以来以煤矿资源成为资源型城市。抚顺市作为全国老牌工业基地,在工业发展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抚顺市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发展亟须经济转型。在这种背景之下,抚顺市委和市政府决定将抚顺市打造为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提升旅游产业的地位,同时,辽宁省也确定将抚顺市作为旅游产品试点城市,旅游业正成为抚顺市未来的主要产业。
二、分析资源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抚顺市作为较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以往比较依赖煤炭资源进行工业发展,产业链条也是以煤炭开采、加工与运输为主进行的,因此各产业之间与煤炭产出有着密切关系,产业链相互嵌套,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但是,现阶段煤炭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日均开采量逐年下滑,开采收益已经不足以支持城市发展,产业链也会出现结构性矛盾,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裂就会影响整个开采体系的稳固发展。资源危机引起城市发展危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发掘出更新的城市发展点,城市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抚顺市的经济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二)全面就业的必要性
以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城市整体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相对有限,如果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失业人口与待业人数都会不断增加,区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因此,当前城市经济转型也是就业层面的迫切需求,将资源型产业中富余的人员逐渐转移到旅游业之中,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抚顺为例,一直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设施粗放以及一次性的工业发展,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且附加值不足,而由于矿产枯竭而转型,就应面向市场发展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以便于适应未来旅游行业发展。
(四)对外交流的必要性
抚顺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受到地理位置、资源赋存条件等限制,大部分煤炭相关企业分散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为此城市规划也是以矿区发展为主,整体城市布局较为松散,导致城市交通容易穿线问题,且居民较为集中,生活与工作存在诸多不便。现代社会以信息传递为基础,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城市与外部其他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强化技术、人才以及信息层面的交流合作,促使城市居民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更新,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群众基础。
三、城市转型开发旅游业的发展机制
(一)推进特色旅游项目,落实旅游业综合发展
1.大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
(1) 陶瓷文化旅游
抚顺市陶瓷行业是发展当地特色旅游的基础,在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之下,抚顺官窑陶瓷文创园顺利建立,该项目集合了抚顺市文化与科技领域的专家,围绕陶瓷建立相应文化品牌。同时在技术与材料创新方面投入更多人力,将陶瓷与当地旅游联系起来,在官窑陶瓷文创园建立基础上,将园区划分为大官窑陶瓷生产车间、陶艺体验馆、大官窑陶瓷展馆以及大官窑陶瓷大师工作室,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针对陶瓷制作、历史发展和大师作品等进行充分了解。
建立面向全国的陶瓷展销基地,在确保游客游览过程中了解抚顺市陶瓷发展的基础上,以“陶吧”形式鼓励游客自己动手制作陶瓷工艺品,提升旅游体验感。借助“抚顺大官窑”带来的品牌效应,利用抚顺优势性的露天矿伴生高岭土发展附加价值更高的陶瓷文化旅游,既能够保持生态环境,又能提升抚顺市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辽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具有重要的宣传意义。
(2) 弘扬革命传统,发展红色旅游
抚顺市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既是雷锋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最终因公殉职的地方,因此当地建立了雷锋纪念馆和纪念碑,同时纪念馆中还展示了四百件以上的雷锋遗物,是发展当地红色旅游的基础。除了雷锋纪念館,抚顺市还保存着现今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战犯管理所,这座战犯管理所曾经关押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战犯,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有效佐证日本侵华历史。借助这些景点,能够强化红色旅游的对外宣传功能,也能够作为各企业、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训基地,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全面发展。
(3)将满族文化融入旅游活动
抚顺也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抚顺新宾市的赫图阿拉城即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之地,目前当地已逐渐把满族文化纳入本地的旅游项目当中,以满族文化为背景介绍地方文化习俗,并挖掘文化特色。从一九九九年起,抚顺就开始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满族文化旅游节活动,把满族文化渗透到旅游项目、美食品鉴和文化推广活动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抚顺的文化旅游模式。
抚顺市的满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而被不断深挖,市政府会定期举办满族人回家互动、满族传统集体婚礼活动、皇家庙会活动、满族后裔祭祖活动等各项极富满族特色的活动,在吸引海内外满族人回乡参与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抚顺市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抚顺市还建立了满族风情小镇,借助新宾县永陵镇在满族文化中的地位打造满族文化名镇。小镇中以满族特色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俗活动为宣传点,推进满族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2.开发自然旅游资源
(1)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现今自然景观旅游中的常见项目,将抚顺周边自然景观与古今文化遗产相结合,游客既能置身于原始的自然环境之中,欣赏野生的动植物景观,又能在欣赏过程中了解抚顺当地历史文化。抚顺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且具有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些公园是城市人休闲旅游、野外露营的首选地址,既能够吸引其他省市的游客,又能够满足抚顺市居民节假日旅游安排。
(2)乡村旅游
除了文化与风景旅游项目之外,乡村旅游也是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观光购物模式。这种旅游模式与当地农业深度绑定,将优势农业与游客游览相结合。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参观农作物的繁育基地,同时动手进行采摘与品鉴。
第二,租赁农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面向当地城市居民,不仅提供给游客采摘体验,还能够促使市民体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真正享受耕作带来的乐趣。这类旅游项目是以休闲和体验为目的,并不强调生产经营,大部分游客会利用节假日时间进入农园完成种植、养护作业,平时依旧交由当地农民代为管理。
第三,休闲农场模式。这种模式更接近普遍所知的“农家乐”模式,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休憩、垂钓、户外烧烤以及农家食宿等服务,借此体验农村生活,进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开发利用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具备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建筑学价值以及审美价值,主要集中于建筑设备、矿山、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运输场地、交通运输设备等等。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工业遗产经历年代并不悠久,但是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发展的证明,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历程。
抚顺市本身是古老的工业城市,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有着“煤都”的称号,但是由于近年来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抚顺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走向终结,城市要借助旅游业完成转型,这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工业建筑设备会成为工业遗产。抚顺工业企业见证了工业时代发展,同时也记录了抚顺当地居民的发展记忆,能够带给居民认同感以及归属感,抚顺市作为重工业文明基地、大庆精神以及雷锋精神的结合体,工业遗产中还包含了一代代劳动人民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
除了情感层面的价值,抚顺市工业遗产还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主要反映在当时生产力科学发展基础上,抚顺作为曾经的全国最大煤炭生产基地不仅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科技发展轨迹,也对产业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参照。从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上,由于抚顺是中国老牌制造业发源地,在这里散落着大批的工业产品、工业材料及其机械设备,而这些工业遗存又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已成为中国工业历史中珍贵的实证资源。如果保护好这些富有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将有助于保护好抚顺工业历史风貌,从而使得抚顺更加具有地方特点,把工业历史文化艺术纳入旅游开发当中。
(二)推进旅游业配套措施发展
1.以政府为主导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在以城市为重心的城市转型过程中,应以政府作为主导,引导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政府为了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会颁布相应鼓励旅游业发展政策,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模式推进城市旅游全面发展。
2.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抚顺市特色旅游线路较多,要针对不同线路设置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产品。抚顺市的纪念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陶瓷工艺纪念品,结合当地特色人物、文化开发各种规格的人物或者文化符号陶瓷制品。第二,红色旅游纪念品,可以以雷锋纪念章、纪念日记手册为主,促使游客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纪念游览经历。第三,当地特产纪念品,在乡村旅游活动中购买当地特色水果、食品作为纪念品。
3.拓展融资范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抚顺市在完成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既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推进相关项目发展,确保建立旅游相关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提升旅游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工作,又要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氛围,吸纳民间与外部资本参与当地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
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旅游业具备“注意力经济”的特征,部分资源型城市具备较好的旅游资源,但如果仅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宣传,则无法发挥有效的宣传作用。第一,要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政府机关切实了解当地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预算计划,由政府、广告赞助商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投入相应的人力资金,确保城市成为对外宣传的主体。第二,将宣传品与旅游景区、酒店、饭店以及娱乐中心相结合,以旅游环境推进营销模式发展,借此扩大旅游业影响力。第三,突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针对当地特色环境、文化、历史进行宣传,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第四,加强對旅游的调查研究工作,启动相应优惠机制,比如旅游景点套票、多景点公交直达业务等,借此提升游客服务质量,促使城市旅游业收入稳步提升。
5.发展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
为了保障旅游业有序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需要招募更多管理人才,同时,针对已经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人员要采用自行培训融合委托培训的措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培训中要邀请国内外旅游行业的专家教师讲授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城市旅游业发展也需要与中专大专本科院校联合,将城市旅游业作为实训基地,从中筛选城市旅游业所需人才,设立专门面向特定岗位的职业训练班。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用人机制以及竞争机制,以竞争上岗为基础,逐步建立更加全面的人才信息库。
6.健全旅游业相关政策
政府机关为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相应助力,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与开发之中,其中工业、林业、文化和环保等各部门也要积极提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将本部门工作内容与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
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能够支持城市发展的行业,以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将人们的需求变动与社会发展趋势纳入考量。从可持续发展、全面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对外交流角度分析城市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旅游路线,推动旅游业全面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