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3-02-08洪艳
洪艳
“十四五”规划中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想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明确发展方向,同时也要立足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统筹规划各个经济带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来看,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促进人群有序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边远地区城市的发展,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区域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但要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在发展方式和发展手段方面优化,从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区域差距等方面入手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既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同时也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质量方面有效调整,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所以,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调整发展措施,对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促进人群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人均收入差距
“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靠消费经济的持续增长,拉动内需、扩大内需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促进人群有序流动,既要增加人群流动的频率和活力,同时也要形成人群的定向流动,引导市场消费,使人群流动带来的消费成为刺激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在人群城乡之间流动过程中也要缩小城市群和城市群以外的乡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和收入的持续性方面能够达到快速增长的目标。目前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差距大,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如何弥补这一差距,如何提振区域经济发展是目前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消费经济的拉动对城乡经济影响较大,消费市场日渐成熟。消费市场对城乡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人群流动可以带动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立良好的资源流动关系。既提高城市的消费水平,同时也能通过人群流动为城市带来持续的消费人群,最终实现城乡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依托此基础也可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城市群内外人均收入的双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城乡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繼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缩小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发展中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是重中之重,老少边穷地区资源条件差,可利用资源少,并且所处区域与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差距大,整体发展难度大,在发展中必须依靠政策调节和资源调节。基于老少边穷地区的现状,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的方式难以拉动经济增长,在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条件倾斜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老少边穷地区的特殊情况及发展现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现有资源进行调整和整合,增加老少边穷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契合点,对现有的资源,例如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综合调整之后,形成发达城市与老少边穷地区城市的联动。采取结对子以及对应帮扶的方式,为老少边穷地区带来急缺的资金技术以及其他的产业资源,最终从根源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使老少边穷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得到更多资源条件的倾斜,解决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后劲不足以及资源条件紧缺的问题。通过聚焦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目标,使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速度得以不断提升,最终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使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份的带动下实现共同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城镇化方针不动摇
(一)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
“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依然要依靠城镇化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持续推进城镇化不但能够扩大城市规模,实现中心城市的打造,同时也能够依靠城镇化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市经济拉动乡村经济共同增长,达到城乡经济融合的目标。城镇化建设水平在“十四五”时期需要进一步提高,不但要注重城市基础建设,同时还要增加资源的配套以及软件条件的匹配,使城镇化能够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人员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引机会,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使城镇化能够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增长为城市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目前城镇化在快速推动基建工作的基础上吸引了周围农民的大量进入,为城市增加了更多适龄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人群,使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动能。依靠进城的农民不但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能够获得人口红利,最终为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围绕现有的经济带和城市群如何打造中心城市,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活力,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城镇化建设中既要做好硬件设施的配套,同时也要做好软件资源的整合。立足城镇经济的发展实际做好产业定位,明确城镇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城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城镇经济在发展中的需求,通过聚焦城市发展目标,以现有城市的资源和周边农村的资源为切入点,优化城镇化发展方案,使城镇化建设在资源配套以及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按照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和资源条件的应用情况优化发展方案,最终实现城镇经济的有序发展。目前困扰城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产业积蓄问题多,产业资源配套不合理,以及生产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使城镇化建设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突破现有的发展思路,如何建立良性循环的发展体系,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优势,释放农村经济的活力,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打造中心城市和经济带
(一)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十四五”时期,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不可忽视,中心城市地位特殊,聚集资源多,所处位置属于经济带的核心位置。不但自身经济发展较快,同时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源条件的辐射,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城市群的发展,使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经济带。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在城市发展产业打造以及经济带的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一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着力打造中心城市,重点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将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向周边城市传播。同时,在产业资源配套方面可以围绕中心城市的需求,在周边城市建立配套的产业基地,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既解决中心城市发展中缺少的资源和服务问题,同时也能弥补中心城市的不足,使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分工明确,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既体现中心城市的优势,同时也能把中心城市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进一步夯实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且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是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划定特色经济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在打造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应当划定特色经济带,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经济带的循环发展。在经济带的划定过程中既要注重各城市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优势产业情况,同时也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配套资源,同时将中心城市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经验向周边城市辐射,最终实现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依托现有的中心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当明确方向。既要弥补产业短板和不足,同时也要在产业聚集和产业的配套程度,特别是产业优势方面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的目的,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心城市与经济带关系密不可分,中心城市的发展既带动了经济带的发展,同时也盘活了周边城市的产业经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特色经济带的打造应当依托中心城市的优势资源,通过对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深挖,为整个中心城市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中心城市在发展方面能够具备更强的优势,最终解决中心城市的发展问题。
(三)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中心城市和经济带在打造过程中必须要对现有的产业基础进行全面调研,了解现有产业基础的状况以及产业基础的优势情况,分析产业基础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基础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并予以有效弥补。通过分析产业情况和产业的变化情况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對产业进行重构,了解产业的发展状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对产业发展的了解以及中心城市现有产业基础情况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依托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滚动循环,对于中心城市及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此为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中心城市和经济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并推动中心城市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解决中心城市和经济带的发展问题,进而为中心城市和经济带的有序发展提供动力。
四、“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做好城乡融合
(一)打造特色小城镇
“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将打造特色小镇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乡村小镇要想实现发展和振兴,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慢,只有打造特色小镇,赋予农村经济以新的活力,才能使农村经济以特色小镇的方式实现突围,同时在特色小镇的打造中还要加入旅游观光产业等元素,吸引城市居民关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乡镇自有的产业基础发展特色经济,使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具备更强的优势,能够在城乡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
(二)挖掘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基于小城镇发展的要求以及小城镇现有的资源条件情况打造特色小城镇,既要立足现有的产业优势,同时也要根据小城镇发展实际挖掘发展潜力,围绕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性的发展规划,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既能做到目标清晰措施得当,同时也能按照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实现稳步发展和持续增长。所以,小城镇的发展应关注与城乡经济的结合,使小城镇能够独树一帜,在消费市场、旅游市场以及城镇经济的融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与城市发展融合,推动小城镇发展升级
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紧密相连,离不开大城市的支持和带动,在发展中既要明确小城镇发展的目标,同时要立足小城镇的实际环境和产业特点提出与大城市发展融合的方案,并根据大城市的需求由小城镇提供对口的资源,同时利用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和资源条件实现小城镇与大城市发展的有效融合,既解决小城镇的发展升级问题,同时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益的最大化,帮助小城镇快速发展。所以,在大城市的带动下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以现有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环境制定明确的发展方案,依托大城市形成产业互动、资源互动及优势资源的良性流动,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城镇发展的道路。
结语:
通过对“十四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既要立足现阶段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分析产业基础和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同时也要在发展中明确目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业经济的互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并且优化发展方案转变发展思路,依托现有的产业为基础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