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养老环境的地域特征促进广西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3-02-08方文涛
方文涛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其健康状况成为老年人能否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省份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广西养老产业与广西民族文化相融合,将养老产业理念、产品及服务融入广西民族文化之中,能够让壮族群众享受到更加幸福和谐、全面的老年化服务。本文以广西为例,从空间地理特征出发,研究广西养老环境的地域特征与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广西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我国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4亿,占总人口17.8%。老龄人口增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广西正在建设全国首个自治区级医养结合示范城市和国家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并着力推动广西“三医联动”改革创新;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乡村养老新模式值得借鉴学习。本文通过对广西养老环境的地域特征分析显示:广西养老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急需探索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推进广西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养老环境的地域特征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关系
自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渐成熟,广西已逐渐成为中国第四大城市群——泛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和增长极,其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广西正处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交汇区域,且广西正处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越两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门户地位。同时桂西地区还是广西唯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广西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约为20%,因此,养老环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通过对这5市人口数据的分析发现:从空间位置来看南宁市老年人比重最大,以城郊社区为中心逐渐向周边辐射开去;玉林市和桂平市老年人比重最小;而在人力资本方面以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开来,如柳州市和贵港市等。
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其健康需求将日益增长。首先,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相连之处,因此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广阔多样的消费选择。其次,人口老龄化对广西地区经济水平有着明显影响。老年人自身具备很强生活自理能力,而政府提供医疗保健手段和社会保障机制能够帮助其减少在居住地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广西地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例如广西柳州市下辖4个县市、6个区市;南宁市下辖2个区市、3个县市;桂林市下辖1个市辖区,共辖4县2市;来宾市委宣传部辖一部;玉林市委宣传部辖一部,都为广西老年人产业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空间与条件。
二、广西养老环境的地域特征
(一)空间位置
广西为中国中部地区,处在东南亚国家向南辐射的地带,且是中国重要对外交往通道——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与经贸往来重要门户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广西正处于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门户地位,将形成一个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主的“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群,且“一带一路”建设也对中国和东盟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西南宁作为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玉林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濒临越南中部和东盟国家。桂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自然遗产“三塔三岛”之一桂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玉林市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森林覆盖率达58.5%,是广西唯一一个国家级森林城市。
(二)自然环境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接壤,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受季风影响,北回归线在桂东和桂西向横穿广西中部平原,向南经兴安、乐业等地穿过横州等山区,形成向西南季风的独特气候。由于受地形影响,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向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会受到热带低压的影响而降水偏少,这使得桂东的土地平坦开阔,适合发展林业产业;而由于桂西地形原因所致的暴雨增多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则不适合发展农业。因此广西养老产业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增加产业附加值。
(三) 人力資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人和家庭的劳动能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在内的人力资本。对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南宁、柳州、桂林和玉林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分别为45.4%、54.3%、48.2%和46.9%。桂东地区人力资本占比相对较低,玉林市和桂平市人力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高。同时,南宁市受教育年限较长,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劳动力数量方面,南宁市受教育年限在全国排名中处于中等水平,与广西其他城市相比优势明显。桂东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率提高,各省份在人口城镇化规模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点。
(四)区域优势
在区域优势方面,养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区域人口居住情况、地区经济水平等相关。由于受地域限制,各地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养老产业主要是以县域为中心进行发展,同时也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从区位优势上来看,广西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有着较为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价值。除此之外,广西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城镇居民居住在城镇或者郊区,并且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老龄人口的居住需求。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护理体系、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已达97.06%。
三、广西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广西地区空间地理特征的分析发现:广西养老产业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另一种是以“机构养老”模式为主,以下将对其展开分析:
(一)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积极开展养老产业发展
居家养老是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流。“十四五”期间,广西养老产业将实现从“居家养老”向“机构养老”的重大转变。为此,广西政府在原有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养老产业发展。当前,广西各大养老机构积极创新并开发出一系列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模式。如:桂林市兴安县建立了面向农村留守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柳州市融安县采取政府出资建设或社会参与建设“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的模式;柳州市浦北县设立“社区养老”机构;钦州市防城港市建立“居家养老”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桂林市雁山区设立“居家养老”机构;桂林市雁山区与兴安县两个区(市)实现了居家养老与城市养老相结合。这些模式不仅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老年服务和保障措施,同时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宜居环境。
目前,广西民办居家养老机构数量已经超过了2万家,民营养老机构数量已经占据养老市场70%以上的份额。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条例》规定,民办机构与公办机构享有同等的待遇,鼓励民办机构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积极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在民办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里,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2020年9月23日至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2020年度“最美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最美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由南宁市人民政府指定南宁市社会福利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互联网+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广西提出建立与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对接的民营居家老年服务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支持民营机构建设区域性连锁网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和与其他第三方服务平台对接形成网络销售平台,由此使得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二)以机构养老模式为主,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广西地区现有养老机构137家,床位10.4万张,居全国第二位。虽然养老机构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广西养老服务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据统计,广西现有老龄人口达28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以上。由于家庭成员工作繁忙,老年人难以照顾到自己而导致老人孤独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老人需求仍然是广西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服务内容单一,老年人需求得到满足后往往会增加他们对床位的需求。二是养老机构设施不完善,目前广西一些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小、散、差”的局面。三是养老机构管理不规范,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多主体参与,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广西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类养老服务领域中,政府主导型模式最具代表性。通过对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统计,可知政府主导型养老服务行业经营规模持续增长。自2014年以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各类养老服务项目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政府主导型模式占比最大且稳定保持在60%以上,政府主导型模式占比最小且在逐年下降;企业主导型模式占比最高且稳定保持在50%以上。其中政府主导型模式在我国各地养老服务领域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经历,以南宁市为例:政府主导型模式以政府主导型养老服务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之中;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大型企业品牌效应带动区域内养老服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政府主导型模式则以政府主导型养老服务为重点,对当地养老服务行业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四)创新商业养老模式,优化养老服务效果
“十三五”期间,全区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了以养老服务组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公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等为代表的区域商业养老试点项目,并且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南宁市长虹路(国际)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首个由中国地产企业联手建设的国际上首个长者照护示范项目,其采取“一中心一方案”设计方案,集中居住和生活照料区域的服务设施以及配套商业设施建设。建设内容包括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康复训练等服务设施,以及各类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地上10600平方米、地下2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含土地款)。
除此之外,“医养结合”也是广西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十三五”期间,广西養老产业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15年,广西在全国率先提出“医养结合”理念,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全国首个医疗和养老结合示范区。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广西列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2018年12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将健康管理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亟须有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养老服务、制定养老服务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医养结合相关信息平台等政策措施。广西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如:在财政支持下对医院建立老年病医院或老年病康复医院可以给予一次性补助;在卫生健康、民政部门支持下对公立医疗机构开办的养老机构进行改扩建等。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成为加快我区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实现对养老服务模式的积极开发。
结语: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因此将需要积极构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商业化养老模式。鼓励社区成立老年协会,对辖区内老人进行服务,使其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养老环境;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服务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平台,实现远程服务、互动交流、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和引导老年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化、多形式的服务活动,发挥其在老龄产业中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健康指导服务,以此使得广西的区域特征能够与养老服务经济相结合,进而为促进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