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文化史观与社会风俗呈现
——评《汉江文化史》

2023-02-07刘保昌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史汉江民俗

刘保昌

由著名文化学者刘玉堂、刘庆平主编的《汉江文化史》,分列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一共8部,洋洋330万言,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汉江文化史》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纵向论述汉江流域的气候与地理、资源与出产、神话与传说、思想与学术、文学与艺术、教育与科技、城市与建筑、商贸与工业、交通与运输、水患与水利、战争与和平、军事与外交、民族与人口、宗教与信仰、风情与民俗等,视野恢弘,气魄浩荡,材料丰富,条分缕析,见微知著,论点精湛,堪称海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江文化史的鸿篇巨制。

第一,汉江文化史资源丰富、禀赋优越。“如果说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汉江则是汉民族的圣地。因汉江才有汉中,因汉中才有汉王,因汉王才有汉朝,因汉朝才有汉族,因汉族才有汉人、汉字、汉语、汉学、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汉江流域就活动着人类最早的祖先,这里相继发现的“郧县人”“南召人”“郧西人”头骨和遗址,勾勒出汉江流域远古人类的活动轨迹。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汉江流域有老官台、屈家岭、青龙泉、石家河文化的连绵谱系,炎帝神农氏曾在此作出最早的农业、商贸、医药、音乐等领域的非凡创造。东周时代,汉江流域楚国崛起,缔造举世瞩目、惊采绝艳的楚文化,青铜冶铸、丝织刺绣、髹漆雕刻、老庄哲学、屈宋辞赋、美术乐舞,精彩纷呈,与当时的希腊文化日月同辉。两汉三国时代,汉江流域有刘邦创立西汉;刘秀建立东汉;张骞凿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王粲标举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风骨;荆州学派横空出世。隋唐时代,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推进了文学盛唐的持久繁荣。宋元时代,襄阳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明清时代,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武昌首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近现代汉江流域时代风雷不息,江岸铁路工人运动、八七会议召开、宜枣长山抗战、大别山千里跃进,革命狂澜风起云涌,谱写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汉江流域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诗人学者、才子佳人层出不穷,《诗经》的主要采集编辑者尹吉甫,身兼楚辞大家和汉赋开山者双重身份的宋玉,音乐家钟仪、钟子期、钟建,思想家鬻熊、詹何、环渊,政治家季梁、孙叔敖、刘秀、李固、张柬之、杨涟,军事家熊旅、伍子胥、诸葛亮、庞统、陈友谅,外交家张骞,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茶圣陆羽,天文学家祝融、甘德、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安陆二宋”“公安三袁”“竞陵钟谭”,宗教领域的张鲁、紫阳道人、张三丰,经史学家习凿齿、范晔、程大中、秦笃辉,哲学家鹖冠子、范蠡、冯友兰,作家聂绀弩、张光年、姚雪垠、曹禺,书画家庾肩吾、米芾、米友仁、吴伟,考古学家李济,革命律师施洋,等等,风华绝代,人才辈出。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此优越的禀赋,主要身份皆为汉江流域业有专攻的学者们,自然满怀乡邦自豪感,聚焦数千年汉江文化的历史变迁,提要钩玄,如数家珍,最终成就《汉江文化史》长编8卷,旨在赓续传承,创新发展,在“两个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二,全书采用大文化史观,视野宏阔。这部文化史,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民族、人口、外交、医学、教育、农耕、商贸、科技、民俗、宗教等诸多领域,这就能够在立体、全面的视野中将汉江文化史的来龙去脉、发展背景讲清楚,从而有效避免了就文化谈文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我们知道,早期人类文明几乎都是大河文明,如埃及文明诞生于非洲尼罗河畔、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古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诞生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中华文明诞生于长江、黄河流域,而汉江作为长江最大支流,蜿蜒绵延三千里,流经陕南、豫西、湖北,交汇东西,贯通南北,是各地物资集散、人文荟萃、文化交融、思想激荡的牢固纽带,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无比重要。在大文化史观的指导下,《汉江文化史》既有宏阔壮丽的历史视野,又有条分缕析的生动细节,集“宇宙之大”与“珠玉之微”于一体,因此能够深深吸引读者。如尹弘兵、陈朝霞撰写的《先秦卷》,设置17章,分别论述汉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区系、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古史传说、夏商时代、西周时期、楚蛮源流、早期楚文化、楚先祖的迁徙、楚国的崛起、楚国的盛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屈原宋玉唐勒、民俗与艺术等,将汉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政治、军事、思想、哲学、文学、民俗、巫术、艺术等文化景观予以全息呈现,堪称“知人论世”之作。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中,审慎抽绎出汉江文化早期历史阶段的相关资料,通过学者主体性的能动发挥和创造,达到既全面周到又重点突出的文本效果,体现出撰写者精湛的历史洞鉴力与精准的辨识度。“顾远及近”、“顾大及小”、在宏观历史视域中观照具体文化事象,是《汉江文化史》全编最为鲜明的特色。

第三,注重汉江流域风俗史研究,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史、民间风俗史受到关注,是学术界比较晚近的事情。传统史籍,多记载帝王家谱、将相功业,最多辅以才子风流、佳人艳事,很少或者根本缺乏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记载。这就涉及到撰写者的史观问题,历史是由谁创造的?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否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那么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民间风俗等毫无疑问应该成为修史者的关注重点。《汉江文化史》8卷均将民俗作为文化史的重要论述范畴,列专章专节予以呈现和探讨,体现出主编和作者们的集体性、共同性的史学价值观取向,使得汉江流域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习俗得以历史性的呈现。在金戈铁马、万里蒿莱的惨烈杀伐之外,自然还有一个四季轮回、婚丧嫁娶的烟火人间。如张敏、吴成国撰写的《秦汉卷》,列专章论述“云梦秦简与秦代汉江流域民俗”,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历史认知——在“虎狼之秦”的铁蹄蹂躏之下,汉江流域的人们艰难地维持着基本日常生活,他们按照《日书》中关于礼仪、宜忌、吉凶的具体规定,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依然十分慎重、恭敬,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的恒久力量。夏日新撰写的《魏晋卷》更是将《荆楚岁时记》列为专章予以分析探讨,这部记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详细记录自元旦至除夕的二十四节令和时俗,涉及民俗、门神、年画、木雕、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艺、吉凶信仰、美术乐舞,这些日常风俗、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代,其中许多风俗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是一部重要的民俗文化史文献。如《荆楚岁时记》记载重阳风俗,“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杜公瞻按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宴设于台榭。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朝代更迭、人事代谢、古今往来,重阳登高山、佩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迄今未曾改变,民间文化自有其代代相承的薪传基因。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汉江一脉碧波,蜿蜒数千里,不舍昼夜,汇入长江,最终东归沧海,正是一部人类文化史从分散到整体、不断融合创新的象征。那些属于汉江文化史特有的光荣和梦想,已俱为过往,此情可待成追忆,而汉江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资源和躐等破格的创新精神,则将绵绵不绝地汇入时代文化的建设洪流之中。真正的创造,总是面向未来的!

猜你喜欢

文化史汉江民俗
冬季民俗节
汉江春晓
民俗中的“牛”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民俗节
汉江之歌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凸显价值:文化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