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合规路径探析
2023-02-06江雯伍刚陈蓓蓓周泽友林文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雯 伍刚 陈蓓蓓 周泽友 林文斌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加强科技制度化建设,用法治保障知识产权发展,最终要形成全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基础制度。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电网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需要以全方位提高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水平为重要抓手,发挥党建重要引领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形成合规管理浓厚氛围,实现电网科研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电网科研企业探索知识产权合规路径的必要性
(一)积极响应《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知识产权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各行各业所知晓。《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中明确指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要推动企业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2021 年,党中央对电力行业整体提出新要求——构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也对知识产权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科研企业作为电网企业的科研机构,不仅承担着科技创新的职责,而且承担着加强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职责,必须发挥电网科研企业的科技“领头羊”作用,带领企业走向知识产权强企,并发挥电网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助力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
(二)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的应有之义
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电网科研企业深化新时代“双满意”工程,全面开展“诚信经营,法治企业”行动,开展“合规管理深化年”活动,严格执行合规行为准则,筑稳行稳致远法治根基,围绕“四个彰显”,实现“六个好”,全力打造“为民办实事标杆、央企履责担当典范”。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是助推新时代“双满意”工程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抓手,但如何进一步激发科技引领作用,如何规范开展业务工作,从而拓宽服务政府和人民的渠道,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知识产权合规管理通过对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的规范化,为职工群众的创新发明工作保驾护航,助力提升电网服务质量、提高业务水平,夯实企业的法治根基。电网科研企业只有加强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才能提升人民对科技成果的获得感,让党和政府对科技进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才能成为党和政府、人民满意的企业。
(三)保障电网科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电网科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合规是电网科研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首先,知识产权合规有助于找准电网科研企业的定位,即电力企业的科研主力军。只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电网科研企业才能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战略支点,激发创新活力,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要加大研发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推动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其次,知识产权合规有助于保护电网科研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科技成果是电网科研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加强合规管理将间接地给电网科研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激发员工群众的创新热情,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也能使企业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
二、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与党建工作融合不足
电网科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而知识产权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但目前由于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在我国系统性认知不足,电网科研企业的党建工作与知识产权合规管理融合仍有待提升,党建与知识产权融合机制仍需完善,党员队伍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不足。
(二)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整体来看,电网科研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经验不足、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致使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电网科研企业目前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会阻碍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
(三)知识产权自主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中,部分电网科研企业存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问题,它们对知识产权认知存在偏差和误区,未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员工对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法律风险规避能力有待提升,对风险的辨识以及应对能力不足,在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难以招架。
三、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聚焦党建引领,传承红色“法魂”精髓
加强党建引领,以新时代“双满意”工程为抓手,党政工团、专业部门协同发力,每年梳理年度“双满意”工作清单,推动党建与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相融互促。
一是响应政府政策导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体系化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等业务,发挥双创基地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梳理科技惠企政策,面向社会提供惠企红利科技咨询服务,将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科创企业,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与公司总部、政府机关等沟通交流,与业务主管机构建立灵活联动机制,加速知识产权开放许可、挂牌交易、成果转化合同备案与认定等业务审批流程,促进技术转移服务规范高效。
三是打造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一单四表”,保障合规工作落实到位。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任务分级分层,把其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分解分配给各支部,推动各支部制定合规工作流程图、工作表、时间表,落实党支部书记责任制。打造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评价清单,定期公开评分排名,与绩效奖励挂钩,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量化考评。
四是通过定期召开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分析会、报告会、总结会和表彰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分析问题,查找差距;经常性开展合规制度培训、合规技能培训,提升知识产权合规管理能力[1]。
五是结合“打造坚强红色堡垒”主题实践活动,编制知识产权合规文化培育操作手册,分层分级制定知识产权合规宣讲及培训、专题活动、阵地建设等标准化要求,引导各基层单位加深对知识产权合规文化、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二)着眼依法合规,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电网科研企业要以吸纳多元化、多方位创新资源为重要因素,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以疏通融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为重要任务,构建起知识产权合规的全流程体系。
1.吸纳多方创新资源,注入高效创新活力。首先,精准导航,实施专利分级分类工程。将专利作为公司的核心“知产”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差异化规范化处置,实现提质增效。以有效知识产权申请类型、趋势、地域、发明人团队为切入点,以技术分布为主要考量因素,通过“人工智能+专家评价”的方式,形成专利的阶梯分值,为差异化处置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对高价值专利加大培育投入,以运营为导向形成专利包,对低价值专利研究处置措施,提升知识产权整体质量,确保专利管理高效化和低成本化,专利资产结构性优化助力提质增效。
其次,吸纳人才,加强知识产权合规队伍建设。根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具体细则,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培养法务人员等方式,充实电网科研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库。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人才计划、规划。
再次,聚焦痛点,打造省院市联合攻关。将生产、服务、技术支撑的“三合一”片区服务机制与科技创新攻关团队、跨单位联合团队等机制有机结合,升级打造为以专业部门牵头、各电网科研企业为主承担的联合创新攻关。纵向锚定科研攻关重点痛点,实现生产问题与业务需求扁平化获取;横向联合跨单位、多专业、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全方面推进问题攻关。
最后,开拓思路,探索知识产权运用新路径。借用省知识产权局的力量,探索知识产权开放许可实施路径,组织技术、市场、法律专业人员,定期开展论证会,对定价方案开展讨论与研讨,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明确最优化的知识产权许可方案,经政府知识产权服务网站挂网公示后确定定价方案。与保险公司共同设计开发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根据知识产权运营类型,定制保险方案,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应对水平。
2.立足成果融通发展,构建孵化转化机制。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机制包括工作中内嵌的生产关系、体制机制,包括创新体系、创新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内外联动协同合作机制等,是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的基石。
首先,精准施策,实现机制工作规范化。一是立足融通发展,共塑多元创新机制。出台符合各电网科研企业发展特色的工作指导意见、孵化转化实施细则、收益分红激励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开展。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激活全员活力。提出“项目清、成本清、收益清、人员清”理念,制定项目收益分红实施细则。当项目净收益为正时,收益分红启动,按照累进计提的方式给予主创团队一定比例的分红进行激励。
其次,依法合规,实现机制业务流程化。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便捷性。实现基层单位项目的“应转尽转,尽转快转”,结合科技项目立项、研发、后评估等流程,创新性地设计科技成果申报遴选、技术性评审、经济性评价、合规性审查、后评估等流程,并为项目团队提供技术经纪人服务,解决机制业务流转中的“中梗阻”。二是,打破惯性思维,动态优化局部孵化流程。由于外部资金注入和流程变化,应加强国网公司资金、外部企业或社会机构投资资金、政府拨款资金等项目资金来源管理,明确资金使用管理流程及职责。
最后,标准先行,实现机制工作标准化。坚持标准先行,推进技术攻关、产品试制、试验验证、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开发等“一站式”认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紧密融合。依托国内外顶尖科研企业,围绕公司内产品开发需求,弥补科技成果和工业化产品之间的“断裂带”,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高、周期长、难度大、熟化慢、成本高等痛点难点,开展产品试制验证,为科研成果二次研发、工艺验证和中试成熟化等提供试验验证服务,完善技术定制、测试检验、试验验证、产业化开发等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间环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创新的紧密融合,并优先将试制验证的机制工作标准化。
3.打通成果转化路径,培育电力拳头项目。首先,统筹协调,打通转化实施路径。建立与各部门、各单位上下联动机制,联合高校、科研企业、上下游企业、咨询机构等构建双创“产学研用”全要素的产业联盟,确保任何一个环节不缺位。既要突出问题导向,解决一线难题,提高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电网智慧化水平,又要发挥部门优势,注重发挥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技术引领和业务指导,系统挖掘公司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项目需求。
其次,精准转化,培育电力拳头产品。多方合作,持续稳定供应产品。将好用耐用的科技成果在系统外、省外推广落地。与化工、环保等其他领域单位合作,深化产品运用场景,形成相关检测检验标准。多次迭代,实现成果转化迭代路径的突破,运营产品品牌。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集中体现为“结果导向”,是指创新成果最终通过商业化、产业化,转化为产品服务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积极响应政策,共育合规文化
1.加强政企联动,共创知识产权合规新局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政企联动,辐射产、学、研、用各方,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合规文化氛围。首先,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知识产权启航—导航—护航—巡航—远航的“五航一体”工作体系,收集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申请与审批问题需求,获得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完善相关审查工作,形成工作流程中的合规文化。其次,要建立政校企等各方联动机制,全面提升产业链知识产权合规意识。联合各级知识产权局、高校、企业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制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主题系统性策划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通过启动线上同步直播、开展主题授课、开展知识产权科普及成果展示活动和举办知识产权线上答题竞赛,进一步助力职工加深对知识产权概念、法律风险以及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的了解,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走深走实,为支撑国家、地方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培育“人人事事讲合规”的合规文化。一是系统梳理科技成果转化现行制度体系。梳理国家、地方相关制度,编制《国家及各省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汇编》,梳理收录成果权益、国资管理、考核考评、转化促进等方面相关政策,并加强政策宣贯。
二是加强培训。整个流程由培训、考核、记录和签署承诺四部分组成,并做好记录,形成企业建立合规培训的证据链[2]。对全体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合规培训,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对公司管理人员与新入职员工的培训,针对不同员工的培训侧重有所不同。对于公司管理人员,要发挥其在知识产权合规领域的监管作用,提高其对知识产权不合规操作的敏锐度和反应度,定期组织其学习公司知识产权合规管理的相关制度,保障管理人员带头合规。对于公司员工,要加强入职培训,把知识产权合规培训作为重要板块纳入其中,让其在进入具体岗位工作之前就树立起知识产权合规的法律意识,扣好职业生涯中知识产权合规的“第一颗扣子”。
三是制度先行,为成果转化建章立制。通过调研成果转化先进单位,学习各类业务流程,建立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梳理现行知识产权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完善合规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四是保障制度的刚性执行。通过组织或参与培训班、基层专题指导等方式宣贯公司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促进制度规范入脑入心;将公司相关部门嵌入成果转化流程中,利用公司完备的组织体系保障程序正义;形成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参与专利许可费洽谈等业务的工作机制,利用党的组织优势保障制度的刚性执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深化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工作是助推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深入开展的重要途径,对提升电网科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战略作用。电网科研企业更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眼依法合规目标,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覆盖与“穿透式”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文化的形成[3]。全方位优化电网科研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科研创新支撑成果转化、转化收益反哺科研创新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