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西部国脉文化”品牌建设探析
2023-02-06黎又嘉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党组组织与宣传部
黎又嘉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党组组织与宣传部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落地的光荣使命。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必须建设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现代企业文化,切实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彰显大国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4 年8 月,主要负责甘肃、宁夏两省交界以西的天然气管道,以及甘肃兰州以西的原油、成品油管道运营管理,负责区域内的油气储运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受托管理鄯善和兰州原油商业储备库。公司运营57 条油气管道,管网里程1.59万公里,资产总额超过1200 亿元,天然气配送至国内二分之一区域,管输原油服务7 个省区市,管输成品油辐射13 个省区市,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荣誉,在深化“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以来公司历经五次重大重组,针对人员结构复杂、队伍文化背景不同等现状,自觉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研究,多次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并作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上受到国务院国资委充分肯定。其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乃至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建设经验。
一、西部国脉文化建设发展历程及实践经验
(一)第一阶段——默契文化状态(2004-2007 年)
在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时期,面对“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艰苦条件,数十名项目组成员白手起家、建基创业,历经持续重组与融合发展,不畏边疆艰苦环境,会同各方参建队伍,用不到3 年的时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奠定公司事业发展根基。尽管未系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但全体成员共同团结奋斗、自发形成的这种不计名利、攻坚克难、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淀产生了西部国脉文化的优秀基因。
(二)第二阶段——多元文化状态(2008-2011 年)
随着运营规模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所辖管道沿线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依托条件差等方面与东部地区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加上多次重组整合,员工队伍快速扩充,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带来了山口精神、“大管道、一家人”理念等多样化思潮,持续重组整合带来的文化差异日益突出,原有的默契文化状态逐步演变为多元文化状态。2008 年,公司正式确立“构建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和谐管道”的企业根本任务和“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管道公司”的奋斗目标,初步回答了企业哲学三大基本命题中的第一道“我是谁?”和第二道“到哪去?”,为多元文化状态下的员工队伍设计并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锚定了西部国脉文化的视野和高度。
(三)第三阶段——形式文化状态(2012-2016 年)
2013 年,公司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整合的重要意义,从企业文化传承、融合和引领的角度出发,总结发掘最能代表西部独特地域特征和标志性象征的国门边陲、沙漠戈壁和雪山高原,提出建设西部国脉文化的构想,通过“文化、品格、精神”深刻描述企业文化体系最本质的特征,提炼出以“责任”“坚守”“奉献”作为西部国脉文化三大精神内核,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我国第一条跨国天然气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二线国门首站霍尔果斯作业区面对单个站场压缩机总功率亚洲第一和长输管道压力全球第一的“世界级压力”,凭借平均年龄不到27 岁的队伍,投产一次成功,凝练出“岗位责任永远大于管道压力”的“国门责任文化”。其灵魂是责任,体现的是西部管道人的担当和责任。位于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蒸发量却达3500 毫米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红柳作业区,由于打深井也无法出水,生活用水必须每周用罐车从60 公里外的柳园镇拉入,管道伴行道作为唯一的外界通道,曾被夏季融雪性洪水冲毁,造成供水中断数十天,员工每天依靠定量分配的水维持生存,坚持在岗履责。这种坚韧和坚守被命名为“守得住荒漠,咽得下风沙,扛得起重担”的“红柳坚守品格”。其核心是坚守,成为西部管道人的品格代表。涩宁兰管道员工常年驻守青藏高原,历经高原缺氧、紫外线强烈、风沙滚石等重重考验,始终奋战在高原保供第一线,将“海拔高追求更高,风沙强意志更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涩宁兰管道精神融合转化为“高原奉献精神”。其本质是奉献,代表了西部管道人创业的意志。
(四)第四阶段系统文化演化状态(2017 年至今)
公司党委持续丰富完善西部国脉文化内涵,提出“稳健发展 务实创新 夯实基础 展望未来”的总方针和“以人为本、奋进者至上”等理念,进一步回答了企业哲学三大基本命题中的第三道中“如何走?”和“指导的信念是什么?”,明确了西部国脉文化核心理念的内在层次划分。公司注重总结基层首创、员工智慧,沉淀管理成果,实施“一站一名片”,形成了“一毫米”精神、火洲忠诚信念等数十项较为成熟的基层原创特色文化,打造出“中国能源通道国门第一站”,使西部国脉文化“春色满园、百花齐放”[1]。2020 年,整建制划转至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后,公司以“管网之道”企业文化体系推动形成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用管网核心价值理念联通“上下一条心”,持续推进系统化建设。
二、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差距
随着当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普遍趋势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企业发展的人本战略,是对人的文化管理、精神激励的战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一定程度滞后于时代和企业发展
一是部分干部员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不清,“等、靠、要、包”思想扭曲了企业文化的功能效果。二是部分干部员工未熟练掌握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游戏规则”,习惯用传统管理经验求解新问题。三是“官本位”认知造成重权力不重责任,职能部门倾向于设置权力门槛和管理壁垒。四是管理模式上倾向于强调高度服从、统一,缺乏纵向横向的互动式沟通,使员工行为习惯受到思维惯性桎梏。
(二)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脱节造成“文化虚脱”
一是企业管理正在从物本向人本管理转变,效仿西方文化唯利润的见物不见人管理思想依然存在,未能将培育现代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主导环节。二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两张皮”,企业文化未与职责权力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等有机结合,制度和文化的脱节造成员工“知行不一”。三是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当作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自身任务,未能同步纳入业务管理范畴,整体缺乏推进执行机制和组织资源保障。
(三)员工多元化需求被忽视,缺乏人文精神
一是青年员工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追求平等、开放和自我实现,单纯以物质利益为主的激励手段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凝聚力难以有效发挥。二是文化理念侧重倡导“责任、坚守、奉献”等内涵,更多强调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人文精神体现不充分,员工与企业“三个共同体”的意识有待增强。三是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日常管理中未对员工全方位充分信任、有效赋权,束缚员工的观念和手脚。
三、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以实现最佳经营管理为目的,以人本管理为主体,以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为手段,以现代管理制度体系和信息化系统为支撑,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为基础,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牌形象为产品,具备前瞻性、继承性、开放性、创新性、人本性等鲜明特征。
(一)提升先进文化理念,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吸收中外优秀思想文化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内化于心
1.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一是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持续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指导建世界一流企业、探索现代企业管理的生动实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发动干部员工研读“两论”等经典论著,深刻领会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维护社会公德、信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美德和提升个人品德的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四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强化阵地意识,构建责任链条,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2.系统吸收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贵“和”尚“合”,其中“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中,处处闪耀着“和合”理念之光。要用“和合”思想来进一步统一思想,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价值基础,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和合”。二是与服务商的“和合”。三是与上下游单位的“和合”。四是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的“和合”。五是运营发展与大自然、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和合”。
3.学习提升现代管理理念知识。一是推动有分析、有批判地把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及管理方法、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等内容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计划,编入员工培训矩阵,帮助干部员工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国有企业治理原理、规律和准则。二是通过管理论坛、青年辩论、知识分享会等形式,增强干部员工用现代管理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夯实先进管理机制,以推动现代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固化于制
1.全力助推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提档升级。一是利用文化润物的特征,借助文化传播载体平台,推动管理体系在企业管控中的施行,从培育执行文化等方面增强执行力。二是提高价值理念、重大决策部署等与管理体系文件的匹配程度,使企业文化成为管理决策的价值标准,避免员工发生执行认知偏差。三是坚持以智能化提档现代管理,把管控一体化作为建设核心,以业务流程为重点,以信息系统作支撑,通过现代管理提升推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四是鼓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通过QC 活动、政研及管理创新课题攻关等方式,研究解决文化和管理“两张皮”问题。
2.强劲助推人才开发建设。一是将公司价值观认同践行情况作为员工招聘、选拔、培养、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快建设人才培养、选拔、成长、管理良好循环模式。二是完善员工培训体系,丰富内外部培训资源,优化课程开发,建立岗位培训矩阵,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有力学习资源保障。三是倡导企业与员工之间“双向感恩”,引导员工珍惜发展平台,引导企业尊重员工创造的价值,完善员工保障机制,注重发挥党工团组织优势,以“四联点”活动、EAP 心理援助等载体,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动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3.全力助推沟通协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运行
一是以协调工作机制提升管理质量,以基础管理体系职责流程为依据,解决好“条条块块”有机联动的问题,重点健全完善基层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沟通渠道,提升基层员工的文化话语权。二是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通过薪酬分配调整、业绩量化考核等方式,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价值理念要求融入考核指标,突出向践行“责任、坚守、奉献”内涵的岗位员工倾斜。三是把正向激励奋进者放在首位,提倡让奋进者有所获、有所得,汇聚员工学做奋进者、愿做奋进者、争做奋进者的强大正能量。
(三)培育先进执行能力,以推动践行本质安全为重点,推动西部国脉文化实化于行
1.坚持以员工行为规范建设为基本保障。一是完善员工岗位职责体系,制定实施员工行为手册,从QHSE 行为、社交礼仪、沟通行为、廉洁行为等不同层面,将文化理念转变为可操作、可评估的规范,使每名员工都成为企业文化形象代言人。二是强化员工行为规范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将行为达标率指标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组织绩效考核。
2. 坚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有力措施。一是调研了解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对安全的想法和认知,提出改进措施,并积极跟踪整改。二是持续推进以“四种观念”为主的安全观念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预防观等观念。三是不断加强以“三种能力”为主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通过“安全生产月”“质量月”、安全经验分享、“我身边的安全故事”分享大赛等载体,注重发挥文化的显性特点,持续推进安全目视化建设。
3.坚持以基层标准化建设为主要载体。一是健全完善标准化考核标准机制,严格实施标杆动态管理,巩固HSE 标准化100%达标成果。二是全力抓好岗位作业标准化建设核心,推动标准成果深化应用,通过考评考核、思想引导等手段,促使全体员工形成良好作业习惯,严守工艺纪律。三是以“能标准化的全部标准化”为工作导向,完善实施维抢修、仓储管理、工程建设等标准,加强典型成果提炼应用。
(四)打造先进文化品牌,以加强企业内外部价值认同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文化外化于形
1.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一是创作完善企业文化产品,生动讲好文化故事,编纂制作《企业文化故事集》、员工故事微视频等一系列记录发展历程、展现企业形象、歌颂员工风采的文学艺术作品。二是加大企业文化宣贯教育力度,把培训各级管理者放在首要位置,对员工实施各有侧重的教育培训,突出日常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加强对外传播,培育国内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品牌,大力宣传企业模范群体和经营管理成果,立体展示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和员工风采,提升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形象的情感认同,继而形成价值认同。
2.着力建强文化形象阵地。一是打造文化建设平台,推进企业形象建设常态化,即以专项文化和基层站队文化建设为支撑的文化创新实践平台;以管理论坛、分享会等为载体的文化经验交流平台;以管理创新、政研课题等研究为依托的文化研究探索平台;以官网、官微等为窗口的文化成果传播平台;以教育基地、各级培训为途径的文化培训教育平台;以文体协会、员工之家等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服务平台。二是广泛开展国门站宣誓、青年拜师、岗位承诺等有特色、有情感、有温度的仪式教育,增强员工入职、生日等日常仪式感,让员工价值得到显性的肯定。
3.注重突出标杆先进示范效应。一是坚持把先进典型作为弘扬企业文化的代表,积极评选传承企业精神、代表企业形象、引领企业发展的模范群体。二是深入挖掘提炼人物故事和管理案例,着力提升先进典型宣传实效,让理念格言等文化内涵实心化、立体化、形象化。三是遵循“标杆+复制+创新”原则,总结推广基层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开展企业文化“对标、追标、达标、创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