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及其辩证关系*

2023-02-06张晓明户慢露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周期率民主革命

张晓明 户慢露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1]。历史周期率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政治形势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循环反复的周期性现象。它是以中国各王朝的兴衰为主线,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预括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但其中所蕴含的一个国家政权的治乱更替的周期性现象却是当今所有国家或执政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作为一个具有先进阶级属性、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具有远大目标追求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如何确保长期执政安全的问题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通过百年奋斗历程提出了正确处理“打江山”与“守江山”的辩证关系,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解决长期执政问题的“两个答案”。1945年,毛泽东同志面对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权兴衰问题时给出了“人民监督”这条民主新路以解决中国自古以来的治乱兴衰、政权迭变的历史之问的第一个答案。经过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发展了第一个答案,提出了要依靠“自我革命”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走好新时期党的“赶考”之路,成功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历史问题的不懈探索与深刻思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的沉着冷静与果敢机智,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重要成果。

一、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历史周期率”虽然是中国自古代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历史难题,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45年由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为促成国共合作赴延安访问之际。所谓“历史周期”,指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在经历了治乱兴衰之后,会出现一种政权周期性更迭的历史现象,它的本质是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落后的生产关系一旦变成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枷锁,就必然会破坏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统治者一旦背弃了人民的意愿,会加速“人亡政息”的历史悲剧的到来。在此基础上,寻找一条超越历史循环的道路,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寻的一个历史性问题。

(一) 毛泽东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破题

历史周期率作为党的重大问题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对于革命取得胜利后的党的发展前途的忧虑。1945年,黄炎培到延安访问时和毛泽东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他清楚地表示对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摆脱历史难题的担忧。实际上,毛泽东早在1944年拜读郭沫若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时,就因为其中讲述李自成因胜而骄、因骄而衰、因衰而败的革命过程深受震撼,继而在随后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全党的材料学习,并对党内曾发生过的因骄致败事例进行反思,预见将来可能继续发生“骄兵”之害的潜在危险,因此他才能在面对“黄炎培之问”时,自信地回答以人民监督的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是源于党的实践、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民主政治的实行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2]201这就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民主从概念范畴层面拓展到制度体系层面,要在领导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贯彻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实行,为我党的执政开辟了一条民主化新道路。在全民族抗战前夕,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建立政府后,意图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示范区。毛泽东于1940年年初,以《新民主主义论》为载体,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在边区党政联席会上指出边区的发展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1941年11月毛泽东在边区参议会上又进一步指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唯一正确的纲领,提出以边区的民主政治为样本推动全国民主化的发展。在边区,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并在党内的局部执政实践中,对实现民主化的政权形态进行了新的探索,边区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出了投票、投豆、香点、举手等各种选举方法,确保普遍公正的民主选举,在延安还成立意见箱,人人可投书建议,甚至直递毛泽东。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生活中应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原则,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政府,决定政治生活的大政方针,强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保障民主活动,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正是这样一幅兼具民主与活力的边区新景象,给毛泽东回答“黄炎培之问”以巨大的底气与信心。

在历史的警示中走好“赶考”之路。1944年,郭沫若在重庆发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长篇史论,该篇文章讲述了李自成农民军从起义到兵败历经18年,但其中坐拥天下仅仅42天,作者重点分析了李自成农民军失败的原因是在攻入北京城取得胜利后得意忘形,忘记了攻打天下的初心,农民军内部出现享乐腐化,最终兵败如山倒。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典型案例给毛泽东极大的震撼。他回顾党的来时路,发现党也曾因为骄傲自大使革命力量遭受过巨大损失。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由于前期大革命取得的胜利使得党过于相信国共合作的基础,在遭遇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时才会措手不及,致使党的革命事业遭遇严重挫折;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由于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致使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工农红军被迫长征,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毛泽东在看到郭沫若的这篇文章时,直接将其作为整风运动的必读文本,将李自成农民军的失败作为党发展的一面历史之镜,指出:“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骄傲,自以为了不得,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947《甲申三百年祭》与黄炎培提问的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意在讨论如何确保长期执政的问题,毛泽东基于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的历史背景、党自身的实践经验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给出了民主新路的答案。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毛泽东提出民主新路的最大底气。毛泽东面对黄炎培的“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隐忧,果断干脆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4]439这是因为一方面人民是自己利益最坚定的捍卫者,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积极“鼓励广大人民广泛参与到国家社会事务管理中来,通过行使监督权可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5];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自成立之日起就承载着人民的期望,担负着历史与人民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相信它的那一刻,它的命运就与人民、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民赋予了它权力,它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的检阅。“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监督,而绝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6]809。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开始就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将人民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中国共产党不怕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 习近平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突破

自毛泽东之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为防止历史周期率的重现,继而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而努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党一直没有放松对自身执政能力的建设。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界限’”[1],以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新路的发展,为建设人民监督的政府奠定更高的理论基础,强调在搞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止腐败滋生,并着重指出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是长期的工作,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民主新路的思想,更为党的自我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复杂的历史条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将党的建设推到了新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新时期的民主新路奠定了与时俱进的政治基础,成功地应对了世界社会主义危机的严峻考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等,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将民主新路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更是将党的建设,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推向纵深,为新时代回答跳出历史周期率作了直接的理论准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的历史挑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应对,并针对历史周期率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自我革命”,这是对第一个答案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创新性回答。

以史为镜,明确自省的必要性。正如1945年黄炎培在与毛泽东会谈时提出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权发展规律“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7]30,从统一天下的秦王朝到辟境称霸的汉王朝到势据万国尊的大唐盛世到称霸亚洲的元王朝等无一不落得一个祸乱丛生、人亡政息的下场。因此,我们才会有“时势造英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等古言,这些皆是对当时王朝更替现象的一些表述。虽然古代王朝的没落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问题,违背了建立王朝最初的信念,背离了老百姓愿景,最终导致了大厦倾覆的结局。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直接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除却这些古王朝的兴衰成败,共产党百年奋斗也为党回答历史周期率问题的第二个答案提供了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时起便具有斗争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仅敢于同其他思想作斗争,更是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的斗争,“不断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察误纠错”[8]。先是在大革命后期,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使得党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导致党的革命事业遭遇挫折,党痛定思痛在八七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果断纠正错误,使党的革命事业重回正轨。大革命失败后,党试图学习苏联经验,通过夺取重大城市以获得革命的优势,但是由于对革命形势的错判导致党的计划失败,党开始将革命力量向农村转移,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党被迫踏上万里长征路,使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党通过积极反思,在遵义会议中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党的革命事业。此外,还有在建国初期严肃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腐败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结反思“大跃进”的教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清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等等,这些都是党积极开展自我革命的典型事件。不管是古时的王朝更替还是党的百年历史中自纠自查,都在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尤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党时刻牢记居安思危、坚守初心使命、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破解历史周期率,解决执政安全问题。

以制度为保证,规范权力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体系。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本身没有任何好与坏的标准,它的性质取决于掌握它的人,历史周期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统治阶级对权力的滥用,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权力使用的规范。“黄炎培之问”本身也是对掌握权力者如何运用权力的拷问,毛泽东在面对这个历史难题时,从党与人民的关系出发,提出可以通过人民监督来督促政府权力的运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除了人民监督这个外部监督外,党内也从未放弃过自我监督、自我革命。毛泽东将党员的思想、党的工作比作房子与脸,要进行经常性的打扫与洗涤;邓小平提出要纯洁党的队伍,等等,这些党的建设的经验为新时代党回答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奠定了理论基础。“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但是要实现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不断地进行社会革命,而社会革命的长期性也对党的长期执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就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防止权力的滥用。自我监督是党的权力的根本性监督,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行为准则,为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9]547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就是为了“构建科学的防错纠错机制,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自我净化体系”[10]。除此之外,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协调贯通的长效机制,使党内党外监督形成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刻把握我国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危害性,深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为党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以重治为手段,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一直贯穿于党的自我革命。与党的历史上开展的活动不同,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体现在范围广,还体现在时间久、要求严、标准高、力度强,是贯穿始终、覆盖全面的党建实践。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通过百年奋斗经验探索出来的现实路径,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团结、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党群关系,就不可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11]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虽然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一系列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但是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潜在风险是长期的、复杂的,要求党时刻保持清晰的认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习总书记告诫全党“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9]531,而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破解“四个不容易”难题,突破国家治理难点,实现长期执政。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治党管党过程中紧紧抓住“严”的基调不放松,时时自省,常思己过,常怀警惕之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次,不忘初心,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古今中外的政权更迭可以得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优势,统治阶级如果失去了民心,就会失去执政资格,最终被历史淘汰。党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检验。再次,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腐败是执政党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各个执政党都会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一大“毒瘤”,国外政党通过轮流执政来解决内部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自我革命来净化党内存在的乌烟瘴气。虽然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腐败问题仍然存在,激浊扬清非一日之功,反腐倡廉永远是进行时,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自我革命,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

二、 “两个答案”的辩证统一

跳出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具有静态性又具有动态性的统一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个答案”在党的定位、面临的历史任务、所背负的人民的期待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此过程中党的初心使命、理论基础、目标指向是一致的,“两个答案”共同致力于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两个答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一个注重他律,另一个注重自律;一个强调保障人民权利,另一个强调保持党的政治本色。”[12]深刻把握“两个答案”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两个答案”良性互动,互相融通,形成治理合力,共同促进党的建设。

(一) “两个答案”相互区别

党的执政地位不同。1945年,在毛泽东回答“黄炎培之问”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国共双方各自执政的局面,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夺取全国政权,只有革命经验,却未经历全国执政的考验,此时的党是稚嫩的。而提出自我革命的党是带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政党,是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推向全世界的政党,是历经百年奋斗拥有丰富的革命经验与执政经验的政党。历经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从青涩走向成熟,历经几次生死存亡的时刻,都平稳度过,当今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大依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忠诚的拥护者,是事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荣辱兴衰的关键。当今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而带领中国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世界政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党面临的社会挑战不同。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问题看起来任务是不变的,但是不同的阶段党面临的具体挑战是不同的,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确保自身的先进性。从1945年至今,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带领中国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也发展成为党员众多、经验丰富、成就突出、凝聚力强的成熟政党,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也通过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通力取得伟大成就。但是当今世界形式复杂多变,局部战争与冲突持续不断,世界性危机问题逐渐显露,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国内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党面临的执政危机仍未完全解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13],中国共产党的“赶考”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14]66。

党需要实现的人民的具体需求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人民,人民是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依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变化,当中国共产党给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时,中国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推翻压在人民头顶的三座大山,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能够获得生存发展空间,解决温饱问题,是当时人民的普遍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等都获得高速发展,人民的生存与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广泛性、高层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反过来也助推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

(二) “两个答案”相互融通

跳出历史周期率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虽然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是党的初心使命、理论基础、目标指向始终如一。

初心使命矢志不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际,决定了中国共产必须要把挽救民族危难、实现国家富强作为自己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多年,中国共产党从未忘记来时的路,从未背弃自己的初心使命,砥砺前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小康社会,带领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国奇迹,以不可或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和实践证明,坚守初心使命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付诸于实践,才引领中国共产党在几次生死存亡之际转危为安,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陷阱。

理论基础同宗同源。任何一个政党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两个答案”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特性,结合中华民族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出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党外接受人民监督和党内实现自我革命的要求相结合,确保党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15]。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走过了百年沧桑巨变,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全过程。

目标指向始终如一。世界范围内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都在执政后面临长期执政的难题,与资产阶级政党只代表特定阶层的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追求的价值遵循与人民是一致的,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跳出历史周期率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诉求,也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因为二者在实践结果上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尽管两个答案相隔70多年,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境遇有所不同,但二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全过程,相融于内外部监督的良性互动,致力于破解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辩证统一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全过程。

三、 “两个答案”的实践前景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两个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对怎样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怪圈所进行的思考和总结。要想长期有效执政,就必须正确地掌握“两个答案”的辩证逻辑关系,强化系统思维,树立全局意识,坚持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要把握“两个答案”的独特优势,也要发挥“两个答案”的协同作用,达成综合效应。

(一) 把握“两个答案”的独特优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为“民主新路”提供制度保障。民主作为现代政治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一种价值理念、一类政治制度,是解决国家治理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6]259这一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对民主政治坚持不懈的探索,是对人民民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民主一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释义,没有固定的、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模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在积极探索属于中国的民主。从毛泽东的“民主新路”到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探索民主道路上的开拓创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话语体系形成过程,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重视边缘弱势群体,更加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共建共治共享,更加关心关系人民幸福的各方面各环节,突出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过程强调人民参与,内容是全覆盖的民主体系,是对毛泽东的“民主新路”的进一步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预防人心涣散威胁党的长期执政。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成为一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党在经历了20世纪末因为脱离群众导致群众监督失效致使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的教训后,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7]。党意识到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事物的辩证规律,要在外部人民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增强党的自我监督、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能力,将打破历史周期率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自我革命是进行时,腐败问题一直是党进行自我监督的难题,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18]14。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把持“严”的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自我革命中破除政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跳出历史周期率。

(二) 发挥“两个答案”的协同作用

“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19]促进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相互贯通,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是党在面对长期执政挑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权力天生具有扩张性,权力主体获得的权力越大,对权力的监督就越微弱,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是世界政治的难题。在西方政治体系中,他们采用分权制衡的方法,将国家的不同权力分放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中,使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以达到对权力的监督,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利益集团之间的无意义竞争,致使权力运行效率低下。我们党采取与西方政党完全不同的做法,外靠人民监督,内靠自我革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来自于人民,为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充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一直坚持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思路,将人民的监督与期盼转化为党积极进行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动力。促进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相结合,在监督工作中充分做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积极拓宽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实现长期执政的能力。在推进人民监督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我革命对其的引领作用。人民监督应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否则容易发生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烈现象。只有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才能为人民监督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坚强的领导,紧密联系群众,树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的意识,善于吸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监督制度,例如“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坚持党务公开;促进党内巡视、巡察与群众申诉、检举更好地对接,推动监督执纪问责与信访的有效对接等”[13],促使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形成合力,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四、 结语

“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一路赶考奋斗、铸就辉煌,中国共产党从风雨如磐的历史深处走来,如今已过百余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理论探索历程、自我建设历程”[20],我们更加坚信: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掌握历史主动,只有兼顾人民监督才能永葆初心使命。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党要统筹把握“两个答案”,科学发挥二者的辩证作用,双向互动,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就一定能使党走出一条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崭新道路,一定能使党突破历史兴亡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阔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周期率民主革命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民主,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窑洞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关于兴亡周期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