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3-02-05邓敦杨黄健
邓敦杨 黄健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112枚息肉)为对照组,运用EMR联合APC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114枚息肉),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生活质量、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效果确切,一次性切除率较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5-003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5.010
消化道息肉為消化内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会引起腹胀、腹痛等,影响患者健康[1-2]。虽然消化道息肉不会威胁患者生命,但随着息肉的增大,患者机体的营养吸收等也会受到影响,增加患者痛苦,若不及时治疗有癌变风险,故临床多提倡早发现、早治疗[3-4]。针对消化道息肉,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高频电凝切除术较为常用,可有效切除病灶。但临床多项研究显示,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较低,易造成病灶残留,增加复发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内镜手术在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5]。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为新型电凝技术,利用氩气刀非接触性、自动导向,在高频能量下经氩气穿过息肉病变组织,以达到凝血、止血的目的。临床关于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具体功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112枚息肉)为对照组,运用EMR联合APC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114枚息肉)。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2~68岁,平均(50.69±8.38)岁;息肉直径0.5~3.8 cm,平均(2.57±0.31)cm;类型,胃息肉17例,大肠息肉15例,小肠息肉8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7.1 kg/m2,平均BMI(23.26±1.88)kg/m2。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70岁,平均(50.76±8.41)岁;息肉直径0.6~4.0 cm,平均(2.64±0.35)cm;类型,胃息肉19例,大肠息肉14例,小肠息肉7例;BMI 18.5~27.3 kg/m2,平均BMI(23.30±1.81)kg/m2。2组患者各项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内镜、病理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患者精神状态、认知、沟通能力正常,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手术有关禁忌证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存在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仪器与设备。肠镜为奥林巴斯
PCF-H290DⅠ,高频电刀和氩离子凝固器为爱尔博(erbe)VIO 200S,圈套器为南京微创MTN-PFS-E-24/23,止血夹为ROCC-F-26-195-C、ROCC-D-26-195,胃镜为奥林巴斯GIF-H290。(2)手术方法。全部研究对象通过内镜检查确认存有消化道息肉之后进行活检,对于消除患有肿瘤概率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所有研究对象于手术前禁食水8 h,然后开展手术。
对照组行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静脉麻醉,将肠镜置入抵达出现病变的范围,去除病变组织周围的分泌物,完全暴露息肉,然后以高频电刀切除,初始功率为30 W,电凝形式为强力凝,电切运用初始功率30 W的内镜自动凝切,手术时确定合适的圈套区域,拉起息肉放于腔内后再次通电,予以先凝后切。
观察组行EMR+APC治疗:患者选择胃肠镜操作体位,定位病变组织的距离与部位,透明帽辅助下在距病灶边沿5~10 mm部位的黏膜之下注入甘油果糖+亚甲蓝配制液,一直抵达病变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将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完全分离,放入圈套器在透明帽中。调节电凝指数40~60 A、功率40~60 W、氩气流量1~2 L/min,再使用之前调节设备,将胃肠镜送到发生病变的范围,明确息肉大小,完全换气过后放入氩离子凝固导管抵达病灶上部0.3~0.5 cm,以每次1~3 s的时间开展氩离子凝固诊治,治疗过后,病灶的表层泛白、泛黄,甚至发生黝黑样变。凝固次数依据病灶的大小、所处区域等设定,在开展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需抽吸腔内烟雾,用氩气刀与圈套器共同去除息肉,若息肉体积过大,圈套器难以套住时,则开展多次切割,以氩气刀辅助止血。
2组患者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生活质量、并发症总发生率。(1)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于手术过程中统计2组患者息肉一次切除、一次以上切除情况。(2)生活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6]评估,该量表共8个维度,36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法,获取每项总分之后转换成百分制,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并发症。记录术后3个月中患者腹痛、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息肉一次性切除率 观察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术前,2组患者SF-36内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因消化道黏膜间质组织的不正常生长而引发,病变组织大部分分散在黏膜层及其下层,该疾病为临床多见的良性肿瘤之一[7]。消化道息肉发病机制比较繁杂,往往与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紧密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消化道息肉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8]。消化道息肉发生后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情况,病情严重者存在癌变风险,临床需尽早诊断、治疗,以及时控制病情,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促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既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常见术式之一,属于非接触式消化道息肉切除方法,在胃肠镜下操作可清楚观察病灶,从而保障术式操作的准确度,减小手术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若切除范围存在出血的情况,需采用较高频率的电刀对出血区域进行烧灼,使得组织干燥凝固,继而有效闭合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该术式在行止血之后凝固组织存在较大的坏死、脱落风险,极易引发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较大,因此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成为临床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更高,并发症更少,表明EMR联合APC在消化道息肉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提高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为,EMR为微创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不会在体表遗留手术瘢痕[9-10]。APC属新发明的电凝方法,具有非接触性、自动导向等特点,其工作机制是从电极输出较高水平的电压,当电流输送到电极尾部时会造成氩气离化,高频的能量穿过氩气抵达病变组织的表层,从而发挥止血与凝血的作用[11]。APC不仅能够用于去除病變组织、去除后残留,还能够运用于去除高频电圈套难以去除的扁平多发性息肉,与EMR联同运用可明显提升息肉一次性切除率[12]。同时,APC在止血期间的组织碳化水平较低,可更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以保障病变组织完整去除,提升一次性切除率,减少病灶残留,疗效更佳。高频电凝切除术在切除体积大的息肉时,需将息肉进行分块之后予以多次切除,且在止血时边缘灼烧极易发生碳化。碳化水平较高会造成病灶区域难以精准判定,易遗留息肉,一次性切除率较低。APC可自动导向需止血的区域,直接运用在息肉的各个角落,且具有凝固深度均匀、无碳化的优势,有利于术后伤口迅速愈合,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手术造成的危害,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APC止血最为重要的优点是凝固深度的自身限制性,一般对组织穿透在3 mm及以下不会出现穿孔,更为安全,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此处需注意的是,本研究尚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短等不足,可能会对试验结果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后续临床仍需不断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的纳入,延长观察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进一步了解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具体效用,以期为临床之后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EMR联合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疗效确切,一次性切除率较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傅亮,肖波,吴曦,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9):3759-3762,3783.
[2] 沈杰,刘国正,陈洁玲,等.胃肠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电凝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28(7):572-575.
[3] 邢玲.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氩离子束凝固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内镜杂志,2020, 26(12):29-34.
[4] 谭丽,何咖鲒,李霞.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21, 27(7):53-58.
[5] 白玉强,白云磊,王蒙.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与预后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3):379-381.
[6] 潘以丰,蔡海荣,李志雄,等.中华生活质量量表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3):233-237.
[7] 尹玲玲.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4):90-93.
[8] 张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649-650.
[9] 刘利平,王莹,曹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23(3):374-377.
[10] 许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套扎术治疗胃肠道
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37(5):
440-442.
[11] 张兴光,谢立群,邓全军,等.抗生素对结直肠息肉氩离子凝固术及电凝电切术后炎性指标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8, 29(7):653-655,659.
[12] 彭青,徐敏,张永,等.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与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的治疗效果对比及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1):83-85.
(收稿日期:2023-10-24)
作者简介:邓敦杨,男,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