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思考
2023-02-05白毓秀
白毓秀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创业已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创新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的学生,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质量[1]。然而,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心理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将心理素质融入双创教育,是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实现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3-5]。因此,本文提出了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思考,旨在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创新创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心理资本及其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一)心理资本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是个体内在的、积极的、可变的心理资源,包括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希望和坚韧性。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乐观主义是对未来积极的期望和态度;希望是对个人目标的适应性思考和行动;坚韧性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到底的能力。
(二)心理资本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心理资本在创新创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自我效能和乐观主义能够促使创业者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机会保持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增强创业行动的动力和决心。其次,希望和坚韧性使创业者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追求目标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心理资本还有助于创业者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资源网络,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促进创业成功。最后,心理资本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推动他们提出独特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三)心理资本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变化不断的商业环境中适应和面对挑战。心理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6]。
首先,心理资本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创业案例和成功的创业者故事,了解到创新与创业的过程和困难。同时,通过创业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我效能和乐观主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其次,心理资本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和乐观主义,能够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持续地尝试和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心理资本的培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具体如图1 所示。心理资本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乐观主义,增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自信和动力,提高创新和决策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图1 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
二、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
(一)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原则
在设计创新创业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导向。将实际创业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中发挥个人优势和创意,培养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观念和行动。
3.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应跨学科地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二)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方法
1.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创新创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实践创业项目或参与真实案例分析与研究,获得切身的创业经验和技能,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心理资本,如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希望和坚韧性。
2.跨学科教学方法
跨学科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创新创业涉及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推广、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应对创新创业中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可以设置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意发展。
3.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创意讨论、设计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产生,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理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型
(一)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创新创业课程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学习成果。课程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创业自信心和决策能力,增强跨学科合作和团队领导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内容应包括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心理资本培养。可以设置创业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模型的学习、创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团队合作、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评估与反馈机制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评估与反馈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项目报告、学生展示、团队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同时,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创新创业思维和行为,并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的习惯。
心理资本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要充分考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自我效能、决策能力等心理资本的培养,构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心理资本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图
四、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与挑战
(一)小组合作与项目驱动的学习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小组合作和项目驱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方法。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创业项目,并进行团队合作与交流。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项目驱动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这种教学实践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小组合作可能存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问题,比如分工不均、沟通不畅、意见不合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立明确的团队角色和责任,提供团队建设的培训和指导。其次,项目驱动的学习可能面临项目选择和实施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案例分析、讨论和指导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项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二)跨学科整合的挑战与机遇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跨学科整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跨学科整合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科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和沟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跨学科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其次,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然而,跨学科整合也带来了机遇,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新创业心态的挑战与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心态是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心态包括积极乐观的态度、承受风险的能力、创造力和机会识别能力等。然而,培养创新创业心态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可能存在传统观念和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缺乏创新和冒险的精神。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项目,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培养他们的应变和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行业实践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五、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路径
(一)增加心理资本教育内容
在课程中增添心理资本知识板块,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确保大学生全面且深度理解心理资本的定义、构成要素、作用机制及其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透过引入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可通过研究分析案例,进一步探讨心理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同时,借助角色扮演等形式,大学生能亲身体验并感受心理资本在应对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心理资本内容的增加,有助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乐观态度、韧性、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心理资本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为未来的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心理资本
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课外拓展训练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入模拟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要,引入相应的行业专家和职业导师,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为未来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开设前沿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和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反馈。通过考试、项目计划、项目报告、团队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同时引入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机制,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通过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心理资本
组织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等,使其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并从中积累经验。在创业竞赛中,学生们需要组成团队,通过协作和创新来提出自己的创业计划。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他们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如何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衡,以及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培养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同时,他们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资本发展计划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足,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资本,课内可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资本发展计划。这种计划应该基于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和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有目标地发展自己,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心理资本水平。
(五)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
在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过程中,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咨询师能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为课程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课程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心理资本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资本的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资本的方法
六、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思考与展望
(一)总结
本文通过探讨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强调了心理资本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乐观主义、希望和坚韧性等要素,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积极的教学环境实施、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心理资本,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目标。然而,仅仅在论文中介绍这些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深入。
(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探索的未来研究方向。如创新创业教学和学生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教学对学生创业成功的影响。这包括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业支持平台和资源对学生创业结果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质量保障: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和质量保障机制,以评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创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教师发展与专业发展:研究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和能力发展,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需求,以及促进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信心。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待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方向。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