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2-05丁慧琼
丁慧琼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021 年12 月23 日,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会计行业人才发展战略与趋势,在于推进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会计人才向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发展、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发展。目前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供给不足。复合型会计人才意指:通晓账务处理,兼具工商、税务、海关、统计等知识,并具备新一代信息处理能力的综合性会计人才。“精于会计核算、通晓企业税务、擅长智能应用,服务中小企业”是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群体画像。现有文献多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对会计类人才培养的研究[1-3],而基于会计人才培养和成长全过程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
一、复合型会计人才是会计行业发展的时代之需
(一)中小企业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
据统计,我国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一岗多能”是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普遍要求,会计人员既要精于会计核算,又要通晓企业税务,还要负责部分行政和人事工作。如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会计需要既能办理出口退税,又能按照税务局的要求办理单证备案,正确地提供退税备案,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货物通关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不同货运的单证。跨界融合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内在需求。
(二)新时代推动会计人才的转型升级
对于大型企事业而言,财务工作分工细致,岗位功能相对中小企业比较单一,但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对包括会计行业在内的社会各个行业均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财务共享、财务机器人在会计行业的不断应用,宣告着会计行业正在从会计电算化阶段步入智能化会计阶段,以及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4]。在新的智能化会计阶段,要求会计人才必须从传统的偏向核算、反映的会计实务工作,逐步转向为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风险、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便于其进行战略管理和决策支持[5]。教育部将高职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是对会计行业这一转型发展时代诉求的呼应。可见,企业对会计人员“一岗多能”的技能需求,以及技术进步引领的会计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无不凸显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二、产教融合是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但是,很多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变化,导致会计专业人才供给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会计专业建设应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渠道主要是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拥有自我培育能力的企业。
(一)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再梳理
满足企业会计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处于企业财务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技能主要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的视角,以及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时间维度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可划分为高职学历教育阶段和职业历练阶段。高职学历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企业为辅助,技能培养方式主要以学校课程教学为主,培养结果主要呈现为会计从业人员获取职业学历认证以及通用性和会计相关领域知识技能的积累;职业历练阶段,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辅助,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是职业培训和工作经验的自我总结,其结果主要呈现为获取资历型劳动技能的认证及知识技能的提升[6]。
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各有侧重,又前后衔接、相互促进。高职学历教育阶段为职业历练阶段提供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技能入门的基础,岗位历练阶段的培训,则可利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资源,并为后继人才的学历阶段教学提供需求依据和师资资源,如图1所示。
图1 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示意图
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学校育、训结合,主要负责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培育和学历提升,并对企业在职会计岗位人员开展知识理论培训,实现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快速、大批量培养。企业为新从业会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直至行业专家提供环境和机遇。
(二)产教融合是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根本途径
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在时间维度上前后衔接、循环迭代的两个主要阶段,既相互区分又融合协同,需要企业、行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具体需求,既是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高职教育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企业为承担会计基础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提供需求信息、师资、技能实操训练资源,是高职教育会计人才的必要助力和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保障。
复合型会计人才应掌握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大数据应用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在复合型会计基础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可组建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以税务、财务管理、大数据应用技术为辅助的专业群,以专业会计类专业群对接会计类行业岗位链,产教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会计类人才学历阶段培养过程示意图
在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各具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实现大批量复合型会计基础人才的快速培养,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其具备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具有风险意识和诚实守信品格。高职院校也可为会计人员提供后续的继续化教育,满足会计行业适应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兼备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会计提升理论和技能的需求。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痛点与需求变化更为敏感和清晰,并在提供会计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提升环境方面更具优势。鉴于此,产教融合是开展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根本途径。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融通,产业链和教育链的互通联动[7],达成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业界和教育界合作共赢,有效破解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两难困境,保障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产教融合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一)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人才协同培养体系。
1.政府是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过程引导者
政府政策引导和过程指导并重,政策引导包括土地、税收、财政、金融、企业、教育等相关部门建立部门间的联席协调机制,综合施策,共同做好产教融合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切实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原动力,破解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热情有余、企业动力不足的校企合作“一头热”难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对产教融合的过程给予指导,通过项目引导、试点探索、示范推广,逐步完善产教融合的制度政策体系。
2.学校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参与者
学校作为复合型会计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过程最为主要的参与者,应抓住国家对参与产教合企业政策扶持有利契机,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产教融合途径,尽可能提升企业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激发企业参与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3.行业组织是校、企之间信息的高效传递者
一方面单一企业会计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少,导致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会计行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承担会计基础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则需要花费极大的合作企业拓展成本,才能满足会计类人才培养和会计类专业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这给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带来极大困难。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突破途径。实力较强的行业组织会员企业数量众多,可以全面深入地收集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会计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变化情况,以及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并把会员企业会计岗位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高职院校,也可联合高职院校开展会计行业相关技能证书的考证辅导和考证组织工作,并协助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因此,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信息桥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产、教双方信息对接的效率,提高产教融合的成效。
如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在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携手所在分院的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统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与杭州市代理记账协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数智财会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协会在企业和院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引入企业的会计岗位需求信息、校外师资、课程教学素材等多种产业资源,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师资的不足、拓展了学校社会培训服务市场,促进了专业学生的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推动学校根据会计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所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与企业会计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也增强了杭州市代理记账协会这一行业组织对相关企业的凝聚力,推动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实现了学校、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4.企业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导者
企业则应转变意识观念,充分认识到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企业也承担着会计行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只有企业充分深度参与并和相关院校协力同心,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即可直接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也可通过行业组织参与到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会计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企业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取真正满足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可充分享受国家为推动产教融合所给予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红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只有政、校、行、企多主体协同参与,同心聚力,构建分工合作、运行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真实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二)借鉴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思路
教育部2022年联合其他相关部委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三个重点领域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针对现代服务领域相关岗位,探索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理念互通、资源互用的人才培养途径[8]。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可以借鉴现代服务业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思路,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实现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2.0版。
(三)紧抓教育部教学资源库建设契机
企业需要大量复合型“大数据与会计”人才,优质教学库资源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面向全国、方便使用的丰富资源。国内实力较强的会计类专业高职院校,应联合相关行业组织和有代表性的企业,紧抓教育部开展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有利契机,在已有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以国家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为牵引,按照“需求牵引”的建设原则,充分调研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产业需求,优化完善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科学合理的结构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选择使用面广、安全可靠的在线平台,精心建设优质的碎片化学习资源,对已有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完善,增加预算、内控、资产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决策、财务分析等管理型教学资源。一方面方便高职在校会计类专业学生、企业会计岗位从业人员、社会有意从事会计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组合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辅助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库“能学、辅教、促改”的多维度功能,结合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全国的广覆盖、全开放优势,有效促进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
(四)发挥虚拟仿真教学优势
企业所需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习者的账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但是国家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管理制度的限制是“只有真实注册的公司实体才有可能有实际操作的真实账户”。一方面注册并保持公司实体需要相应的成本,承担基础性会计人才培养的学校难以真实注册并长期保持真实公司实体;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和纪律的要求,企业的账务也无法直接用于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如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真账实做”的账务处理技能训练环境和训练资源,是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针对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开展“真账实做”技能训练的难题,可以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教学的优势,相关高校可以专业群为切入点,联合相关企业开发建设真实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公司财务实训虚拟仿真系统,同时面向会计、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统计、财务管理类人才培养,实现相关联专业的全过程仿真操作,以培养财务处理相关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高校建设的公司财务实训虚拟仿真系统,即可用于校内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可开放给有需要的企业或者行业组织,开展企业在职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助力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政府引导下,以产教融合为根本路径,以校、企双方为责任主体,以行业组织为联系纽带,借鉴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思路,抓住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教学的优势,多方协同,凝心聚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