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2023-02-05唐骏义何云玲韩鑫睿高逸宸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粮食产量农民收入

唐骏义 何云玲 韩鑫睿 高逸宸

摘要:糧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 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② 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③ 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④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农民收入;动态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5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61044);云南大学科技创新类项目(202204031)。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Tang Junyi1, He Yunling1, Han Xinrui2, Gao Yichen3

( 1.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2.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3.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gra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farmers income, and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ational policy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n farmers income and food production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22, this passage used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utilize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income and food production, exploite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identify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income and food production, and adopte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to study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food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over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ood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did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n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 but an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 could lead to an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② co-integr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both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and short-term fluctuations between farmers income and food production; ③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food produ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 but farmers income had a long-term positive impact on food production; and ④ variance decomposi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ers income mainly comes from internal factors, while food production was dominated by itself in the early stage, and was dominated by farmers income after the fourth period. Therefore, this passage provided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armers, policies, technology, and foreign experience to achieve "double growth" of Chinas food and farmers income,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the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Key words: grain production, proportion of grain sown area, farmers income, dynamic relationships

粮食安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与区域安全、国家安全、人的安全密切相关[1],尤其是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而言,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农民既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三农”问题的主体,农民收入作为“三农”问题的关键[2],一直是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方面,由于粮食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相比于其他行业,种粮收益相对较低且不稳定,而且有研究[3]发现,近年来即使粮食价格上升,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没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有更多稳定的收入选择,而且已有的研究[4]显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存在正向影响,这可能导致农村土地荒废,粮食生产下降,进而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而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事关国家安全,是古今中外治国安民的头等大事[5],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提到“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标志着粮食安全已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重点关注了粮食的稳产保供和农民的增收。因此,研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

基于此,许多学者围绕粮食生产、农民收入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民收入的关系出发,魏君英等[6]和秦志勇等[7]运用相关分析、协整分析、Granger检验等计量方法分别分析了1990—2006、1991—2011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发现,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农民收入的下降;王放等[8]利用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农药、水利设施等因素与农民收入建立灰色关联模型,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联性最小,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之间存在矛盾;而唐建成等[9]通过构建影响农民收入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四川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得出,粮食播种面积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吴思饴等[10]通过OLS回归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粮食播种面积对农民收入起到正向作用。另一方面是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杨铭等[11]通过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发现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呈正向影响;而黄志斌等[12]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统计方法研究福建省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发现,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即粮食产量增加会导致农民收入减少;刘海英等[13]考察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城镇化率、支农财政、粮食进口、农业保险等因素发现,粮食增产与农民收入存在一致性;马啸天等[14]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新疆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显著。总之,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国家、省份、县域)、不同时段数据、不同的计量方法开展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存在不一致,因此,对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具体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深入探讨中国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数据序列完整的1978—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数据、1983—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收入数据。先利用相关分析初步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简单关系,然后构建协整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探讨粮食产量与农民纯收入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再通过Granger检验判识粮食产量与农民纯收入的相互关系,并利用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民农业收入对检验结果进行辅助验证说明。最后建立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来研究中国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演变关系,并使用方差分解解析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变化冲击对它们自身及响应变量的贡献率。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中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和“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为防止数据初核和终核带来的误差,各个数据均以最新出版的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

为全面反映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选取的粮食生产变量为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农民收入变量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除明确提到“农业收入”外,“农民收入”均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业收入。其中,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和城镇住户收支调查实行统一化改革,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代替人均纯收入统计指标,但通过实际数据对比发现,两统计口径下的数据变化不大[15],可以看作同一数据。

2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分析

2.1 相关分析

为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先对 1978—2022年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方便表示,将粮食产量序列定义为X1,农民收入序列定义为X2,结果如表1所示,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呈强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

2.2 协整分析

为探讨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研究采用EG两步检验法,在检验前,先确定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是同阶单整。农民收入序列和粮食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和白噪声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两者都能通过1阶差分后的单位根和白噪声检验,是1阶单整的,因此,X1和X2能够建立协整关系。

EG两步检验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对序列进行OLS回归,然后对回归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若该检验能通过,则表明研究期内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表3可知,R2为0.942 4,说明拟合程度高;回归的各项系数均达到1%以上的显著水平,表明该模型拟合显著;提取模型拟合的残差,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1%的水平上接受了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假设。综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正向关系,该关系可表述为:農民收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0.149%,即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短期内常常受到其它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变量间关系偏离稳定状态。因此,本研究考虑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将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长期和短期关系结合起来。

提取OLS模型中的残差,根据残差的自相关系数图(图1),在3阶处截尾,确定误差修正模型中的滞后阶数为3或4,两个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3、4阶滞后的修正模型均达到显著,但4阶滞后的拟合优度R2更高,因此选取4阶滞后来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综上,结合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2),得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存在长期关系:拟合系数0.149>0,且拟合系数显著,说明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存在长期正向关系。同时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也存在短期关系:农民收入滞后4阶差分项的系数值为0.310 5,且系数显著,表明农民收入波动会对粮食产量波动带来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期限以4年左右为节点;误差修正项系数值为-0.742 5,且系数显著,说明当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长期关系出现波动时,该模型会以74.25%的调整力度将这种偏离关系拉回原始状态。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农户当年收入增加,但不会立即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往往会观察3~4年,待收入持续增加或平稳在一定水平后才会对粮食生产投入更多资金与技术,从而提升粮食产量,所以模型的滞后阶数(年份)以及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稳定关系的短期波动会出现在以4年左右为单位的时间节点上。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及时关注农民的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时效和期限的粮食政策。

2.3 Granger因果检验

为判断我国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农民收入是粮食产量的Granger原因,表明收入对粮食产量有一定影响,结合前面的相关分析进一步得出,农民收入增加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升;而粮食产量不是农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表明粮食产量对收入没有明显影响,即粮食增产不会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为验证这一结果,再次选取了粮食播种面积比重(X3)、农业收入(X4)两个指标,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由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比得来。将这两个指标按照上述建模的方法依次通过单位根检验、白噪声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7~表10所示,粮食播种面积比重(X3)和农业收入(X4)通过了各项检验,两者呈负相关关系(-0.729);从协整模型的系数上看,粮食播种面积比重ln(X3)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收入ln(X4)减少0.038个单位,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比重是农业收入的Granger原因,说明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的增加反而导致农业收入减少,且这种关系长期存在。因此,国家需投入更多资金来保障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双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但农民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因为粮食产量的提升所致,同时,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的增加反而会负向作用于农业收入,这往往导致农户减少粮食播种去生产其它经济作物,从而造成粮食产量下降或停滞不前,十分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2.4 脉冲响应函数

为揭示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演化关系,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先构建VAR模型,利用AIC、HQ、FPE、HQ信息准则确定模型滞后阶数,结果见表11,AIC、HQ、FPE最小值均出现在滞后4阶,只有SC出现在其它阶数,故选择4阶滞后。

根据VAR模型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图,结果见图2、图3。由图2可知,粮食产量的变化在第1期对农民收入冲击为0,在第2期之后,95%置信区间跨过脉冲函数零值线两侧,表明粮食产量增加对农民收入在后期无显著影响。由图3可知,在第1期给农民收入一个正向冲击,对粮食产量无显著提升(95%置信区间在零值两侧),第2期之后,正向冲击不断加大,在第4期达到最大值3.6%后逐渐减小至1%左右,且均为正向影响。说明当农民收入受到外部某一因素的正向冲击后,大约经过1年的时间由农户经济活动传递给粮食生产,在2~4期给粮食产量带来正向冲击且影响不断增加,在第4期后影响逐渐减弱,但此后一直保持正向影响,表明农民收入的增加对粮食产量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对粮食增产有积极影响,从而保障粮食稳定生产。

2.5 方差分解

通过方差分解来解析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变化冲击对它们自身及响应变量的贡献率随时间的演变。由表12可知,粮食产量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变化贡献率几乎趋于零,表明农民收入变化几乎由自身因素影响,即粮食产量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变化影响不大。一开始,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由自身因素引起,但贡献率不断减小,在第3期陡然下降至57.31%,在第4期被农民收入的影响力(57.52%)超过,即在第4期后,农民收入变化是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农民收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后期超过了70%,远大于粮食产量自身因素的影響,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

3 结论与讨论

(1)协整分析表明,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既存在长期正向关系:即农民收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0.149%;也存在短期波动,这种波动以4年左右为节点。这与吴连翠[16]对安徽省粮食补贴效应的研究有相似之处。可能的解释是:农民收入在某一年提高,但不会在下一年立即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而是观望3~4年的时间,待收入增长稳定后,再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2)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粮食增产能给农民收入带来增加,而农民收入增加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升。对此合理的解释是:随着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成效显著[17],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提高了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的增加,背后是经营规模的扩大,这可能挤占农民外出务工的精力,致使农民工资性收入下降,从而抵消粮食生产和政策带来的红利[18]。

(3)Granger检验表明,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农民收入降低,且这种关系长期存在。合理的解释是: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大,经济效益低,种粮的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报酬率较低[19]。

(4)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粮食产量增加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随着粮食生产环境的改变(如气候变化、价格波动等),导致农资价格不断上升,进而生产成本增加[20],削减了粮食增产带来的收益;但农民收入增加对粮食产量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了国家推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必要性,本研究显示:这种影响在第4期左右最大,达到3.6%。

(5)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粮食产量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几乎为零,粮食产量在前三期受自身因素影响,在第4期后受农民收入主导,其贡献率超过70%。这也说明了保障农民尤其是粮农的收入稳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1],因此,需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千方百计保障农民的收入。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为实现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双增长”,提出以下建议:① 切实保障农户的利益:农户作为种粮的主体,种粮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种粮农户的财政投入,加强种植粮食的补贴力度,从而提高农民的积极性。② 政府调控降低生产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22],使农户能够最大限度地从种粮中获利。③ 加强种子技术的开发与建设,提高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23]:种子作为粮食生产的前端资料,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数量与质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粮食安全。④ 打造区域独特的粮食品牌,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利润,如黑龙江“五常大米”等知名品牌。⑤ 加强种粮补贴政策的解读与宣传,现有研究表明,部分种粮户对政策存在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导致补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应拓宽补贴政策的宣传渠道[24],如深入基层宣传、定期学习交流等,进而提高农户对政策的了解及积极性。⑥ 借鉴国际粮食补贴政策的成功经验,如欧盟1958年就通过了农产品补贴条约《罗马条约》,经不断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很好地维护了欧盟的农产品安全[25]。⑦ 及时跟踪农户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时效和期限的产粮政策:农民收入的提高往往不会立即反映在粮食生产上,因此,出台符合时限的政策措施对粮食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帅.联合国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理念探析[J].国际展望,2023, 15(1):116-135+157-158.

[2] 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9-24+79.

[3] 李义伦.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103-107.

[4] 刘晓丽,潘方卉.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9(1):99-107.

[5] 肖湘雄,周梦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回溯与展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6):44-51.

[6] 魏君英,何蒲明.基于粮食安全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6):100-101.

[7] 秦志勇,李远景.基于粮食安全角度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6(3): 21-24.

[8] 王放,王雅鹏.河南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矛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2):5210-5212.

[9] 唐建成,肖成刚,宋洁.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以四川省为例[J].调研世界,2015(2):28-33.

[10] 吳思饴,梅亚琪.农民纯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0):8754-8755.

[11] 杨铭,徐梦茹,夏彩瑞.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10):26-29.

[12] 黄志斌,杨建州.基于VAR模型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4):29-33.

[13] 刘海英,王殿武,谢建政.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一致性关系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8(6):80-85+188.

[14] 马啸天,梁荣平.新疆农产品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2):163-166+171.

[15] 汪宗顺.粮食价格、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1):68-75+7-8.

[16] 吴连翠.基于农户生产行为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1:140-143.

[17] 高鸣,王颖.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与改革方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5):14-26.

[18] 李红莉,张俊飚,童庆蒙.增产是否增收:基于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5-115.

[19] 曹光四,曹燕燕.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难的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江西为例[J].浙江学刊,2006(1):195-199.

[20] 白梦娇.气候变化下我国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21-22.

[21] 王雅鹏.对我国粮食安全路径选择的思考:基于农民增收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4-11.

[22] 郭其友,万大艳.基于VAR模型下粮食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与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6):87-91+125.

[23] 杜志雄.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中国农村经济,2022(12):11-13.

[24] 邓金珊.基于农户视角的粮食补贴政策绩效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7:45-46.

[25] 陈红敏.欧盟粮食补贴政策及其对中国启示的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2.

猜你喜欢

粮食产量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组合预测法在我国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