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
2023-02-05刘三婷
摘 要:体育活动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于中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放松身心,获得快乐,释放压力;于幼儿而言,体育活动是促进生长发育,激发创造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能不断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活动。归属感是幼儿社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在贯彻幼小衔接、锻炼幼儿能力时,应充分发掘本土资源,提高幼儿对身边环境的熟悉程度,便于幼儿以放松的心态融入体育活动。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小衔接;区域体育活动;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1-0143-04
一、 引言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与生活环境,大部分幼儿对其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熟悉程度不够,归属感不强,因而对其爱国爱家的情感培养有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幼儿更乐于处于自身熟悉的环境之中。因此,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日常体育活动环境的设计中,对幼儿归属感的培养和对身心的放松均有着正向的作用。
二、 挖掘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环境的原因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学前阶段,传统观念下对幼儿所采取的培养方式主要是顺其自然,加以约束。对大多数幼儿而言,其精力旺盛,好奇心与探索欲强,尤其喜爱活动与玩乐。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活动不仅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锻炼其品格,培育其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品质,更对幼儿社会化的锻炼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一生中的其余时段难以拥有幼儿时段的无忧无虑与单纯快乐,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幼儿享受游戏和生活的机会,为其创造更好的活动环境。所以,幼儿园必须拥有合适的体育活动环境,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与提升。
然而,幼儿的认知与思维水平进步速度较快,其兴趣所向并不稳定,导致固定的体育活动环境并不能成功吸引幼儿永久热爱体育运动。同时没有合适气氛的营造,使得幼儿不能完全投入活动当中。传统的幼儿园常常有活动设施数量少、种类单一、趣味程度不够等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导致幼儿兴趣丧失较快,也有可能导致多名幼儿使用同一设施,降低了幼儿从活动中汲取乐趣的效率,甚至引发拥堵,严重的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分区域、多种类、多变化的体育运动环境的创设成为新时代幼儿园在设计活动环境初始的最佳选择。多种多样的活动设施与游戏设置,是对幼儿天性的尊重与对童心的守护,是用有限资源为幼儿创造美好童年回忆的方式。同时,区域化活动环境的设置与小学阶段常见的学生活动形式相符合,起到了幼小衔接的促进作用;基于当地环境资源设计相应活动,是对幼儿兴趣的更好维护与对其天性更好的激发。
三、 传统幼儿活动环境的劣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形式的重点不断变化,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基于竞争不断激烈的大背景,家长越来越认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家长群体普遍将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超前学习与了解方面,常常忽略幼儿园与小学的活动组织形式与教育方式大相径庭,而这恰恰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所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从幼儿转变为学生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渐养成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融入集体,拥有与他人和谐共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逐渐脱离教师和家长的管理,逐步锻炼自理能力。在体育活动设施方面,两者的差异更为显著。传统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设施常常以滑梯、蹦床、秋千等游乐设施为主;而小学主要是单杠、双杠、乒乓球、足球、篮球等。这充分体现了两个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在幼儿阶段,教育以尊崇幼儿玩乐的天性同时加以不良行为习惯的制止为主,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看管几乎从不离开。而进入小学,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比例大大减小,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而家长也失去了陪伴学生左右的权利,更多的注意事项需要由学生自行了解发掘。由此可见,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提供的体育活动设施种类、形式差别巨大,其原因与学生年龄差异有关,也和当今教育对不同阶段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不同有关。
四、 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创设方法
(一)依托本土多樣环境,设计规划分区
幼儿的兴趣爱好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幼儿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构成、交际环境各不相同,其兴趣爱好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及相关人员在进行活动设施的设置时,需要提前预留足够的场地,并充分以本土资源为依托,尽可能照顾更多幼儿的需求,以实现素质教育成果的最大化。立足于泉港依山傍水的良好环境,众多儿童娱乐设施应运而生。天然的丛林、陡峭的山路,无一不是幼儿释放天性、愉快玩耍的良好环境。幼儿园设施的设置可以充分参考幼儿成长的环境,将相似的地形、环境等引入园中,形成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球类、绳类运动器械也广受喜爱,这样的设计同样能够给予充分的空间。在设施创建前,幼儿园相关方应充分考虑好设施的安全性与后续保障。首先是要确立各个设施的位置,确保其合理性与安全性,使所有区域都能够被充分利用,实现分区规划运动区域;其次是要保证设施本身的安全与牢固,提前确立检修时间与使用建议;最后是要提前规划好设施建成后管理人员的分工值班安排,以最大限度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本土原始环境,复刻当地常见的山路、湖水景观、丛林、寺庙等环境,增强幼儿的投入与归属感。
(二)依托本土资源,组织多样活动
创设分区体育活动环境的初衷,是用有限的空间为更多幼儿提供最想要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然而运动种类众多,特别是在进入小学后相关设备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教师可将活动的范围进行扩大,着眼于外部一些适合幼儿进行活动同时能确保幼儿安全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集体的出游活动。例如,幼儿园周边的公园就是很好的春游地。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幼儿及家长做好准备工作,并让幼儿参与到活动的计划制订中来,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拟定一份春游出行计划并提前告知家长。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午后,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公园,充分接触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与生命活力。在室外环境中,幼儿可以释放天性、放松身心,充分增强对本土环境的熟悉程度与归属感。同时,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增强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提高其知识储备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组织相应的活动,例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跳格子等,让幼儿在充分享受阳光沐浴的同时锻炼身体素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了计划的制订,锻炼了组织领导能力和基础思维能力,同时充分释放了天性,能够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也在不断地跑动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多得。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为其今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虑幼小衔接,丰富活动内容
由于小学的运动设施摆放方式和类型与幼儿园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在考虑幼小衔接的背景下,有关各方应当充分考虑需求,将小学常用常见的活动引入幼儿园,使幼儿提前熟悉相关器械的使用方法,熟悉相应的环境,尽早实现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幼小衔接。例如在室外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当地环境布置沙土城堡,并提供相关道具,让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搭建想要塑造的事物。这样的设置与规划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充分激发了其设计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热爱自然的习惯,使其能够投入外部环境的清新自如之中,为其日后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预防后天近视的发生,减少抑郁发生的概率,锻炼幼儿的合作组织能力。这样基于幼儿自身成长生活环境而进行活动设施的布置,充分发掘了本土资源,节约成本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园亦可以引入小型篮球场、乒乓球台、舞蹈教室等常见的体育活动设施,并在每日规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开设相关的课程,幼儿和家长可根据兴趣和实际情况报名参与,为学生提升自身、拓宽眼界、培养气质、增强体质、培养锻炼习惯等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依托本土环境,模仿式的设计也有利于幼儿在玩乐过程中实现回归教育的目标。园方应注意有限空间的合理分配,充分落实分区活动的宗旨和目标,使得不同幼儿的兴趣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为幼儿未来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考虑幼儿心理,规划分区场景布置
处于幼儿园学段的幼儿,其普遍存在“活动以兴趣为主导”的特点。因此,如果想让幼儿充分投入体育活动并养成每日锻炼的良好习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布置与设计就必不可少。在充分挖掘本土环境分区设计的背景下,用相关设施充分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后续的相关活动才能陆续顺利地开展,幼儿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例如,对不同区域的分隔部分可以进行一定的设计,在不同的区域营造出符合当地地理位置环境的“深海游鱼”“丛林探秘”“神秘山洞”等景色,充分吸引幼儿的兴趣;在不同项目的场地分隔处可以用藤条、栅栏等生活中常见的设施进行划分,通过贴近实际的布景与回归自然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多多观察幼儿园周边的景点环境或是自然布景,将其融入幼儿园活动区域的环境设计。考虑好场地的分配与相应氛围的营造,可以使得幼儿园内充满激情与活力,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和不怕困难、坚韧不屈的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回归本土特色场景的布置对幼儿兴趣的引导,远远胜于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对幼儿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熟悉程度与归属感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改造分区区域,组织趣味活动
考虑到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远远胜于对单纯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组织开展趣味活动,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得到体能的锻炼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适宜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有钻山洞、车轮滚滚、老鹰捉小鸡、小蚂蚁搬家等。这些活动带有明显的故事性与情景设置性,非常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也容易从当地现有的环境中获取灵感进行设计布置,更容易在全园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在选择活动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为不同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背景。当传统节日到来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符合传统节日主题的运动项目,在锻炼幼儿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幼儿的文化素养教育,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端午节,开展“龙舟竞渡”竞速赛,模仿当地举办的赛龙舟活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增强他们对生活地的归属感。在重阳节举办“插茱萸”活动,以当地特色文化为指引,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鼓励幼儿多走多看,回归当地文化特色,使春节过得充实而有内涵。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对家乡环境、家乡文化、家乡美食的介绍活动,并将其融入日常的趣味游戏,提高幼儿对本土环境的熟悉与热爱程度,充分发掘本土资源,实现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日常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充分体现了本土资源对幼儿成长的指导作用。
(六)创新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
幼儿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可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引导家长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材料的创新设计,促使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共同创作也能进一步拉近亲子关系。通常情况下,幼儿教育的游戏材料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像一些树杈儿或者是石头子之类的事物,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下节课的学习材料准备作为作业的主体内容,要求家长同幼儿一起进行学习材料的收集,在此过程中要保障幼儿的安全,教师可以将课程所需的授课材料进行范例展示,引导幼儿明确收集和选取的范围。在新课程教学中,幼儿将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带到课堂中进行展示,教师还应当带领幼儿根据收集来的材料进行体育游戏材料的制作,教师可以通过先给幼儿展示制作过程,再引导幼兒大胆创作,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材料。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制作游戏中会使用到的由竹子编制而成的游戏用具,教师在制作教学之前,应当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尤其是竹子一类较为锋利的原材料有着一定的危险,教师一定要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制作所需的体育游戏材料,调动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积极性,提升幼儿在材料制作过程中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幼儿在游戏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游戏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进行差异化的表达,并根据自身所设计的游戏材料设计独属于自己的游戏活动形式,挖掘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创造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幼儿更全情地投入体育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游戏学习的欲望。
(七)拓展活动区域,挖掘本土资源
幼儿运动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活动区域大小和活动熟悉与否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出本土资源,拓展活动区域,为幼儿的运动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使得幼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运动过程中,使其成为运动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木头和绳子的组合形式设计出秋千,借助木头设计平衡木,利用沙坑设计跳远场地,借助这些本土化的运动器械,幼儿的活动区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运动的兴趣也得到了更深度的满足,幼儿可以在这些本土化的运动场地中进行走、跑、跳、平衡等基本的动作训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运动场地对幼儿运动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倘若没有运动场所,幼儿就失去了运动的媒介,运动过程自然也就无从进行,教师应当给幼儿提供各种运动场地满足不同幼儿不同运动项目对场地的需要,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体育综合素养,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设计相应活动,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明智之举。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运动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对人体健康的保持和良好心态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体育运动设施方面贯彻幼小衔接思维,是绝佳的选择与方法。幼儿园以本土特色为指导的区域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需要相关各方尊重幼儿的需求,回归本质教育问题,考虑现实问题,合理分化区域,并依托本土资源设置趣味特色活动。
参考文献:
[1]郭钱.趣味分区,让童年更快乐——幼儿园分区体育活动的创设[J].家长,2020(32):12,14.
[2]王晴依.幼儿园中班幼儿晨间自主分区运动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5):30.
课题项目:文章系泉港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开展本土化体育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QG1452-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三婷(1992~),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