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召回分析与建议
2023-02-04田晶晶魏玖长孙宁徐思红
田晶晶 魏玖长 孙宁 徐思红
摘 要:召回是一种国际通行的产品安全监管制度。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制造产品召回的规律与趋势,本文对2013-2020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发布的产品召回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系统分析了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的特点,并对中国制造企业出口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品,国外召回,监管,对策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5.040
0 引 言
2 02 0年以来,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增长超出预期,以美元计出口额同比增速大幅走强。从具体产品来看,电子产品、玩具、箱包、家具和灯具等出口增速提升明显。上述相关产品也是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的主要产品领域。加强对国外产品召回信息的监测与分析,对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国外产品安全监管要求有重要帮助。为进一步分析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召回的规律与趋势,本文基于2013-2020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以及日本发布的产品召回信息,结合(Global Trade Alert)网站、谷歌全球新闻信息数据库(GDELT)网站、联合国数据库(UNDATABASE)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中国制造企业适应国外产品安全监管要求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1 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特点
1.1 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召回次数基本保持稳定
2013-2020年,美国和欧盟产品召回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和欧盟每年召回次数基本保持稳定,美国每年召回280次左右,欧盟每年召回1600次左右。中国制造产品召回次数占美国和欧盟召回总次数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美国平均为54.33%,欧盟平均为68.84%。中国制造产品召回次数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为在美国与欧盟销售产品中中国制造产品占比较高。
1.2 美国、澳大利亚召回趋同,欧盟、日本召回相对独立
2013-2020年,美国、欧盟、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召回中国制造产品的次数如图3所示。各个国家和地区召回次数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产品召回监管制度不同。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召回决策主要是基于产品伤害或事故报告信息[1]。以2019年美国发布的涉及中国制造产品的139次召回为例,76.3%召回涉及产品伤害或事故。欧盟的召回决策主要是基于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信息[2],2017年至2019年中国制造产品在欧盟因标准符合性问题召回的占比分别为96.5%、97.0%、98.3%。
对比各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召回可以看出,美国召回决策主要基于产品伤害或事故报告信息(以2019年1-2月美国发布的19次召回为例,13次召回涉及产品伤害或事故,详见表1)。澳大利亚的部分召回决策参考了美国。当某一产品在美国发生召回,如果该产品也在澳大利亚销售,那么该产品也会进行召回[3]。例如美国某婴儿睡袋因“睡袋颈部开口尺寸对于0至6个月的婴儿过大,可能导致婴儿头部滑入睡袋并被睡袋罩住,从而造成窒息风险”召回后,次月澳大利亚发布相同召回公告。欧盟、日本的召回决策更为独立。欧盟产品质量标准检测选取的产品范围和类型决定了召回决策的制定(以2019年1月欧盟发布的20次召回为例,18次召回为标准符合性问题,详见表2)。日本召回决策主要基于产品伤害或事故报告信息。产品伤害或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也导致日本召回决策更加独立。影响美国、欧盟、日本以及澳大利亚召回决策的因素差异较大,这也提示中国制造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应遵守不同的产品安全监管要求。
1.3 电子电器与儿童用品是召回的主要产品领域
2013-2020年,美国、欧盟召回中国制造产品类型如图4和图5所示。美国召回的中国制造产品中电子电器占比43%,欧盟召回的中国制造产品中电子电器占比24%。欧盟召回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儿童用品占比55%,美国召回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儿童用品占比21%。电子电器和儿童用品在美国和欧盟召回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占比均超过60%,是召回的主要产品领域,但在美国与欧盟产品召回中它们的占比差别却非常大[4]。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与欧盟产品缺陷线索来源不同。美国以产品伤害监测、事故报告以及消费者投诉等作为主要线索源,欧盟是以产品质量标准检测结果作为主要线索源。与此同时,美国与欧盟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产品危险识别、可能性评价、缺陷判定标准等方面也稍有差别。
1.4 健康風险导致召回次数占比显著增多
2013-2020年,美国、欧盟召回中国制造产品中风险类型分布如图6-7所示。美国因受伤风险和火灾风险导致的中国制造产品召回占比非常高。2020年因健康风险导致的召回显著增长,达到12次,2019年为0次,2018年为1次。欧盟因受伤风险和火灾风险导致的中国制造产品召回占比较美国明显偏低,但是因健康风险导致的召回从2019年开始占比显著增长,2020年健康风险导致的召回共459次,占2020年总召回总次数44.6%。这表明引发人体慢性伤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从美国和欧盟召回我国的纺织服装来看,涉及窒息风险的召回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侧面说明我国制造产品涉及传统安全风险水平已得到较大改善。
2 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应对策略
2.1 强化对国外产品召回要求的理解
各国产品安全监管发展阶段与技术要求各不相同,美国与欧盟产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较为完善[5]。我国产品召回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对产品召回认识不够,对外贸易中过于重视市场开拓而忽略了进口国的产品安全监管要求,使得企业可能面临责令召回甚至被处罚的局面[6]。例如2021年格力在美国因除湿机缺陷调查过程中相关行为和流程不符合美国产品安全监管的要求,被美国政府罚款9100万美元。因此,建议企业加强对国外产品召回要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适应监管的能力。
2.2 构建安全事故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
产品伤害监测工作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产品安全监管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产品安全风险引发伤害或事故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尽早发现识别出产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及早为企业提供质量改进决策依据,避免在国外发生召回进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建议企业构建产品安全事故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根据进口国产品安全监管要求及时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及早发掘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科学合理进行相关决策[7]。
2.3 重点关注儿童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
儿童用品具有产品种类多、技术迭代速度快、产品样式新颖等一系列特点,这也导致产品安全风险类别多、产品技术标准要求更新快、易受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等,因产品伤害涉及未成年人,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产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为避免或降低中国制造产品發生召回的概率,儿童用品企业应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共同构建行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技术共享知识库,推动我国儿童用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儿童安全与健康。
2.4 加强对化学品引发健康风险的研究
新兴产品或新风险,如水晶泥(硼过量问题)、气球和指画颜料(亚硝胺过量问题)、皮革制品(六价铬过量问题)等引发的健康风险,可能存在安全监管法规与技术标准滞后等情况。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健康风险将成为今后触发召回活动的重点问题。相关技术机构、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组织企业推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共同加强对健康风险的研究。
2.5 提升企业产品售后服务技术能力
通过对各国消费品召回统计来看,电子电器、儿童用品是召回主要产品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导致的健康风险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企业应在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售后服务技术能力[8]。例如针对出口规模较大的产品,重点研究进口国消费者的使用行为,编制符合进口国消费者阅读习惯的产品使用手册,增强国外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熟悉度,降低相关伤害或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追溯机制建设,对发现的缺陷产品及时进行召回,切实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3 结 论
通过对2013-2020年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发布的产品召回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产品在国外召回情况总体基本稳定,各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召回监管要求差异较大,电子电器与儿童用品是主要召回领域,健康风险引发召回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等特点。针对上述行业问题,从企业监管政策研究、产品安全事故监测、重点产品领域研究、健康风险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售后服务技术能力提升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制造产品国外召回应对策略,可以为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宋黎, 姜肇财, 徐思红. 欧盟消费品快速预警(RAPEX系统)通报情况及对我国消费品召回的启示[J]. 标准科学, 2018(11): 19-24.
[2]徐云靖, 董文芳. 美国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及其应用[J]. 伤害医学, 2019, 8 (2): 46-50.
[3]王丹丹, 王佳良, 邵帅. 澳大利亚机动车产品准入规则及最新法规动态研究[J]. 标准科学, 2022 (8): 99-102.
[4]王长林, 丁洁. 《消费品召回 电子电器风险评估》国家标准解析[J]. 标准科学, 2021 (3):77-82.
[5]非食品类消费品风险评估指南(在第2001/95/EC号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指令下)[Z].
[6]王新刚,李祖兰.全球市场产品召回双重标准研究:公平感知偏差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2):12-27.[6]
[7]莫英俊,赵健.消费品召回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3):177-181.
[8]张晓瑞,尹彦,李文昭.全球产品召回情况及贸易关联性分析[J].标准科学,2021(11):30-33.
作者简介
田晶晶,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品安全大数据分析技术。
魏玖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公共安全管理。
孙宁,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品安全大数据分析技术。
徐思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品安全大数据分析技术。
(责任编辑:袁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