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标准化支撑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2-04张敏李倩姜奎书王爽李宗新

中国标准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粮食标准化

张敏 李倩 姜奎书 王爽 李宗新

摘 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新形势下山东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如何继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粮食产业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标准化角度提出推动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山东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粮食,标准化,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5.021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把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并将其列在“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三大安全战略的首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作出重要判断,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是保障全国粮源供应的重要“根据地”和“大粮仓”,2021年山东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1100.1亿斤,增加10.8亿斤,连续8年过千亿斤[1],新形式下山东省如何继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2]。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粮食产业标准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标准化角度提出推动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山东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 山东粮食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是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结合山东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依据NY/ T 3177-2018《农产品分类与代码》,本文主要对小麦、玉米、水稻、薯类(甘薯等)、禾谷类杂粮(谷子、高粱等)、禾谷类杂粮(谷子、高粱)、干豆类杂粮(绿豆、赤豆、蚕豆、豌豆、扁豆、豇豆)等粮食类别进行分析。截止2020年底,山东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大,薯类和稻谷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谷子和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少[3],具体见图1。此外山东省还种植绿豆、赤豆等干豆类杂粮,由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少未在图表中呈现。

2 山东粮食产业标准化建设概况

2.1 标准化工作有益尝试

山东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粮食标准化工作,始终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维护消费者健康,提高粮食产品质量、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增强市场宏观调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粮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T/SDAS 70-2019《山东饺子用小麦粉》,T/SDAS 113-2020《山东小磨香油》,T/SDAS 159-2020《山东浓香花生油》三项团体标准成功入选“2021年粮食领域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先后推出滨州模式、莒南示范县、中裕三产融合、泗水金利康产后服务等不同批次的典型并在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上发布;截止2021年底山东省发布实施了165项粮食相关地方标准,切实提高我省粮食标准化水平;同时山东省开展了山东农业地方技术规程整体提升工程,构建了涵盖“市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技术规程”的“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涉及粮食相关技術规程281项,进一步精准规范了山东粮食产业标准化生产。

此外,各地市积极推进标准实施,如肥城市细化各环节管理技术指标,建立了作物标准化管理技术体系,实施以统一供应优良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的“四个统一”粮食标准化生产系统工程,全市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98%以上;山东齐河县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标准综合体县市规范,将“标准综合体规范”贯穿生产全过程,使粮食整建制高产创建模式得以复制。

2.2 标准体系建设概况

(1)标准类型全面,标准数量丰富

截止2021年底,粮食现行标准1436项,其中国家标准486项,行业标准785项,地方标准165项。行业标准数量最多,占比55%,其次为国家标准,占比34%,地方标准数量相对较少,占比11%。其中行业标准包括粮食行业标准(LS)、农业行业标准(NY)、机械行业标准(JB)、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气象行业标准(QX)、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等。

(2)标准基本覆盖全产业链

从粮食产业链来看,形成了包括基础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质量追溯标准和管理服务标准在内的粮食标准体系,基本覆盖了产地环境、设施设备、投入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加工、储运、质量追溯等各环节,其中生产标准数量最多,其次为产品标准和加工标准,流通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服务标准数量相对较少,详见图2。

从不同标准类型分布来看,国家标准方面生产环节数量最多,其次为产品、加工环节,而流通和管理服务环节相关国家标准数量较少,质量追溯方面暂无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本呈现相同的规律,地方标准方面生产环节标准数量最多,产品、加工、流通、质量追溯、管理服务方面均不超过10项,质量追溯和管理服务方面均有1项标准。

(3)标准基本涵盖大宗粮食产品

目前山东省主要大宗粮食种类包括小麦、玉米、水稻、甘薯、谷子、高粱、绿豆、赤豆、蚕豆、豌豆、扁豆、豇豆12个品类,相关现行有效的标准共837项,其中国家标准224项,行业标准460项,地方标准153项,其中小麦246项,玉米239项,水稻241项,甘薯41项,高粱24项,谷子12项,绿豆7项,赤豆6项,豌豆13项,蚕豆8项,扁豆和豇豆暂无相关标准,详见图3。

从不同标准类型分布来看,国家标准方面小麦标准数量最多,其次为水稻和玉米,其他粮食类标准数量较少;行业标准方面水稻标准数量最多,其次为玉米和小麦,其他粮食类标准数量较少;地方标准方面玉米标准数量最多,其次为小麦和水稻,其他粮食类标准数量较少。

(4)大部分标准标龄不长

山东粮食产业相关现行标准中,最早的标准是1984年,标龄跨度38年。粮食相关标准标龄分布见表1。2000年以后标准数量增速较快,2017年至2021年间标准数量最多,除2012-2016年标准数量有所回落,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山东省地方标准数量来看,最早的标准是20 0 4年,标龄跨度18年,2017年至2021年间标准数量最多,也是标准数量快速增长时期。

分年度来看,2010年度以来粮食相关标准数量呈现先降后升又降的趋势,2017年度标准数量最多,后逐步降低,详见图4;山东省地方标准方面,2019年发布的标准数量最多,后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与标准化发展由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发展不无关系。

3 山东粮食产业标准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效提升了粮食标准化水平,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1)标准数量分布不均衡。在生产技术、產品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多,质量追溯、流通、加工、管理服务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生产方面主要为设施设备、植物保护领域的标准,绿色生产技术、品系选育、产地环境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产品方面主要为检验检测方面的标准,产品质量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整体来看质量追溯、流通、品种选育、管理服务、绿色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方面标准数量较为欠缺;且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大宗粮食类标准数量较多,干豆类杂粮、禾谷类杂粮等杂粮类相关标准数量较少。

(2)粮食品质品牌化水平不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开始从“商品消费”转向“品牌消费”。但目前山东粮食品牌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品牌较少,除了“齐鲁粮油”公共区域品牌外,地域特色知名品牌不多,整体品牌不够强,此外毒大米、染色粮食、霉变粮食和转基因粮食等粮食安全事件频出,一定程度损害粮食品牌的形象,不利于粮食品牌建设。

(3)粮食全链条节粮减损迫在眉睫。粮食损失受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影响,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4]。山东省粮食生产小农户在经营主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生产随机性较大,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同时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28%,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不断加剧[5];随着城镇化发展,未来我国每年增加的粮食需求量将会达到300至500亿斤[6];此外粮食损失量较大,按照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3%)计算,中国每年可减少的粮食损失仍高达175亿吨,能够满足近1亿人一年的口粮消费[7],因此新发展格局构建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体系尤为重要。

(4)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粮食信息化的各项技术相对比较完善,技术也比较先进,但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平衡,准确度和可信度还有待提高。一些信息化储量技术已经应用到智能化储量系统中,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的应用各自独立,没有真正地融入到实际使用的智能化储粮系统中,存在信息孤岛的情况[8],预警、应急、调控、储藏、加工、物流、交易、供应等粮食生产环节的信息化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处理、输出环节的准确性、可靠性、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4 标准化支撑山东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动态优化粮食标准体系。动态优化原有标准。推进粮食高质量发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不适用标准清理工作。逐渐缓解标准水平低、标龄过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交叉重复等问题,持续优化粮食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粮食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科学制定急需标准。强化品种选育、绿色仓储、产品质量等方面标准研制工作。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精准鉴定评价等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完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突出高产高效、多抗广适、低损收获的品种特性,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制定粮仓分类分级标准,促进绿色仓储规范化管理,总结推广绿色仓储先进经验,培树示范典型,促进交流互鉴,助力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期研究,特别是开展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转基因产品安全评价以及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提高标准的科学性,逐步实现粮食产品全链条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2)提升粮食品质品牌化水平。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为所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企业是粮食品牌建设的主体,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加强营养健康粮食产品研发,鼓励企业结合实际,组织制定、发布地方特色粮油产品团体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粮食质量标准体系。以“1个公共品牌+N个地域特色产品+N个产业经营主体”建设模式为抓手不断改造提升原有品牌,深度挖掘新品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知名粮食品牌;探索“齐鲁粮油”示范县建设,以示范市县、示范企业为着力点,建设优质粮源种植基地,持续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以标准化为着力点,全面提升粮食产品质量,最终在粮食产业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产品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粮食品牌格局,擦亮“好品山东”品牌。

(3)提升粮食信息化发展水平。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粮食产业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粮食产业全产业链规范发展的新要求,推进预警、应急、调控、储藏、加工、物流、交易、供应等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与信息化有效衔接,按照“互联网+粮油”理念,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现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时性,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做好平台间的对接,确保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全方位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完善节粮减损相关标准,有效减少粮食产品损失浪费。以粮食的最终用途和最佳品质为指导,科学制修订粮油产品标准,完善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和综合利用率,有效节约粮食资源;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探索应用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加强储存、物流、加工等环节节粮减损相关标准研究和制定,建立符合节粮减损要求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促进节粮减损;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建立粮食损失浪费评价标准,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引导制定在物流、收獲、栽培过程中操作人员培训标准,形成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5 结 论

山东省高度重视粮食标准化工作,始终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品质量、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增强市场宏观调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粮食标准化工作,粮食产业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全产业链和大宗粮食产品,大部分标准较新、标龄不长,标准数量丰富,有效提升了粮食标准化水平,推进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在质量追溯、流通、加工、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标准化,粮食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设,粮食全链条节粮减损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动态优化粮食标准体系,推进标准有效实施,提升粮食品牌化和信息化水平,全方位推进节粮减损,为山东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1.

[2]田川.标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8(8):52-55+65.

[3]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4]王晓飞,谭旭,周立,等.做好“减法”:节粮减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农业,2021(11):4-11+118.

[5]成升魁,李云云,刘晓洁,等.关于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观的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6):911-926.

[6]陈燕.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J ] .东南学术,2020(1):176-183.

[7]程国强,朱满德.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粮食安全:趋势、影响与应对[J].中国农村经济,2020(05):13-20.

[8]吕宗旺,金会芳,甄彤,孙福艳.粮食信息化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6):116-122.

作者简介

张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粮食标准化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标准化简述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我的粮食梦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