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建筑建模课程课证融通的实证研究

2023-02-03刘智绪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证考核内容证书

刘智绪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工作,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1+X”证书制度下,“1”是指学历证书,“+”是指在学历证书以外延伸与拓展,“X”是指职业技能证书。这里的职业证书与以往有所区别。以往的职业证书一般要求完成毕业并且满足从业工作年限才能考取,但是“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证书只要专业满足,在校学生也能进行考试取证。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自身学习兴趣、未来就业取向等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考试取证。“1+X”证书制度下的教育改革,在学生完成学历证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一、“1+X”证书制度下建筑建模技能现状分析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为更好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积极申请建筑信息模型(BIM)“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并获得批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设,BIM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也初步取得成效,但是要将BIM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广做好还存在一些障碍。

一是“X”证书认可度不高,学生积极性不高。“X”证书在行业里以及企业里认可度不高,通过一年试点工作,有些学生已经取得相关专业的X证书,但是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显现出来明显的优势。学生在就业招聘或者实习招聘时也很少被要求出示“X”相关证书,因此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对“X”证书考试的兴趣。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差,“X”证书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考试,很多学生就自动放弃考试机会,造成学生只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但是考试参与率不高。鉴于此,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增强企业对“1+X”证书的认可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X”证书、提升参加“X”证书考试的热情。

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强。“1+X”证书制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目前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很少有机会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的培训一般多为短期培训,不能真正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所需。课堂教学不能提供充足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实践操作锻炼较少,不能将理论知识完全转换成实践。因此,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加强产教融合;高校亦可引入优秀的职业培训评价组织。

三是BIM的课证融通不深入,课程标准与技能标准存在脱节现象。虽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学院及教师积极配合试点工作进行课程调整,争取教学课程内容与考试内容相一致,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大、考试内容比课程知识点综合性强,完全实现课证融通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此外,课程标准与实践技能标准也存在一定差距,课程标准较为全面但是针对性较差,技能标准针对性较强但是不够全面,课程标准受课时影响不能完全达到技能标准的要求。

四是BIM课程考核方式相对落后,无法真正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我校开设BIM课程已经有很多年,且BIM课程属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表现10%+平时计算机操作任务30%+期末理论考试60%。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学生的实操技能,而BIM课程特点更偏向于计算机操作,故考核方式调整为:课堂表现10%+平时计算机操作任务30%+期末上机操作考试60%。通过学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我校已调整考核标准:证书取证与学业成绩互认。学生参加BIM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X”相关证书,即可免考期末相关专业考试,从而丰富了考核方式。BIM职业技能考试内容较全面,深度适中,而且相比学院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但是学生参加“X”证书考试人数还显不足,完全用“X”取证取代专业考核成绩还有一定差距。

二、“1+X”证书制度下BIM技能考核分析

(一)BIM等级考核制度解析

“1+X”证书制度下,BIM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是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人才评价中心),培训评价组织负责标准开发、辅助试点院校遴选、协助实施师资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以及考核颁证,证书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其中中等专业及以上在校学生或者有中等以上教育学历符合土建类相关专业即可报名参加初级考试;有中等以上教育学历并且有BIM相关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的行业从业者,或为高等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学生,或有高等及以上教育学历符合土建类相关专业即可报名参加中级考试;已取得BIM中级证书且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或为本科且有建筑信息管理类知识160课时或硕士以上在校学生,或有中等以上教育学历且有BIM相关工作经验三年以上者即可报名参加高级考试。因此,我校学生可报名BIM初级和中级考试。

(二)BIM等级考核内容分析

BIM的“X”证书考核评价实行统一大纲、命题、组织的考试制度。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20%和专业技能80%两部分,初级、中级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均采用计算机上机考核,考核时间均为180分钟。

1.初级BIM考核分析

初级BIM的考核内容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BIM建模实操三部分,见表1。

表1 初级BIM考核内容

初级BIM考核难度较小、考核内容较少,专业涉及面不广泛,主要考核基于BIM技术的建模基础,侧重BIM软件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适合学习课时为48课时以上的所有土建类专业的学生。

2.中级BIM考核分析

我校参加的中级BIM考核专业为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考核的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内容基本相同,而建模实操部分内容有所增加,其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中级BIM实操考核内容

中级BIM考核难度较大、内容较多、专业性强、涉及学科较多,在BIM建模基础上,还涉及施工、设计、造价等专业科学与BIM的结合,高职学生考核起来有一定难度,适合学习BIM建模信息课程96学时以上的学生考核。

三、课证融通BIM课程体系优化

由于中级BIM考核中涵盖了初级的所有知识点,根据我校专业特点以及所报考的中级BIM建模方向(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因此本文的课证融通BIM课程体系的优化主要根据中级BIM建模考核进行课证融通优化。

(一)合理安排BIM教学课时

BIM课程在课证融通以前,采用的是64课时,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建筑建模基础内容进行讲解+练习,BIM5D是作为协同管理的课程中的一部分来进行讲解,基于BIM的算量及计价在计量计价课程中进行介绍,这就把中级BIM考试内容分在了三门课程中加以介绍。这种方法授课虽然专业性更强,但是时间长、针对性不强,不便于学生考取“X”证书。我校经过一年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探索,发现现有BIM课程不利于学生考取“X”证书,主要矛盾集中在课时量分配及授课内容与“1+X”考核融入度不够方面,同时为了兼顾BIM初级及中级的考核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具备中级BIM的水平,将BIM课程结合BIM考核内容进行课程优化,优化后课时量由64课时调整为96课时,同时对各章节内容进行更细致调整,增加了“1+X”在课程中的融入度。调整前后对比见表3。

表3 BIM课程调整前后对比

(二)丰富BIM教学内容

将BIM中级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兼顾学生对不同内容的掌握程度,将整体课程内容重新调整整合。由于BIM中级考核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技能等级考试,不仅涉及BIM建模的内容,还包括了BIM5D的施工现场布置和施工管理知识以及BIM算量及计价的内容。一般学校在开设BIM建模课程时,课程内容主要针对BIM中的建模内容进行讲解,而BIM涉及的其他内容不会作为课程内容教授。因此,需要补充原本BIM课程设置中没有的教学内容,如:BIM5D软件脚手架设计、施工动画制作、施工现场布置的操作、BIM模型钢筋录入、钢筋优化、IM模型与清单和定额相关联等内容。

(三)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

在BIM中级考核中,技能实操考核分值比例占80%,说明BIM职业等级考试更加注重考核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这也更能反映出行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教育中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传统的BIM建模课程中,由于课时少,课堂上教师只能先讲解然后实操演练,课堂中只有少量时间分配给学生实操练习,绝大部分练习是在课下完成。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时,缺乏教师指导,练习时间不固定,学生对课下练习缺乏主动性,甚至少部分学生由于条件有限不能完成课下练习,练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后期的BIM建模课程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内容作为预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理论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演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操,提升BIM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1+X”证书制度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行业与产业对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深远意义。目前我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推广还存在一定障碍,如:“X”证书认可度不高、师资力量不足、BIM课证融通不深入、BIM课程考核方式相对落后等。为了更好地实现BIM课证融通,笔者分析了初级BIM证书和中级BIM证书考核重点,并结合考核内容探索BIM课证融通优化,为后续BIM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课证考核内容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能练习》课程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