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研究
——以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为例

2023-02-03马莹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职业

孟 虹,马莹莹,杜 暘

(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天津 300350)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在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由此可见,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其次是培养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合作意识;最后是增强劳动及生产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思想和行动的两个方面。

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在思想上就是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摒弃错误的劳动观念。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形成乐于劳动、乐于创造劳动的正确观念,形成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过程的正确态度,让学生能够从劳动中收获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新时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在行动上要注重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社会服务劳动、公益性劳动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其创造性劳动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劳动,可以接触和掌握各类劳动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会与他人合作、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在2019年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劳动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中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专业教育、职业精神、课程设置三者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上。首先是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的开展面向的是就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的也是就业,所以劳动教育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它既能够促进专业教育的实施,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劳动价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指导,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其次是职业精神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中职学校的职业素养中提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与劳动教育中劳动品质、劳动情感具有高度的联结性。最后是课程设置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除了公共基础课,还有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需要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培养过程就是劳动融入其中的过程,所以课程的设置与劳动教育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1 专业教育、职业精神、课程设置三者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二、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内涵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简单将“劳动”理解为“劳动教育”的问题,如教师常以打扫卫生作为处罚学生的教育方式、劳动教育只是概念灌输等,导致劳动教育泛化,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劳动平等观、劳动践行观,不利于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缺乏课程体系的问题

许多中职学校仅仅将劳动教育设置为实习实训课程,没有形成符合职业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造成劳动教学内容零散化、简单化,缺乏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课程统筹设计。

(三)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缺乏实践载体的问题

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缺少学生劳动实践的场地载体,学生经常坐在教室“听劳动、看劳动”,没有“出力流汗干劳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四)中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缺乏科学评价的问题

部分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没有对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缺乏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缺少监管、反馈机制。

三、新时代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机电”模式探索

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是天津市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学校与家庭、社会、企业三方协同联动,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人才育成六要素,即校园文化、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五育并举、能力测评,形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1+3+6”互融新模式,有效解决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无职业教育特色、无科学体系遵循、无专业师资队伍、无劳动实践载体、无效果评价标准等痛点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形成新时代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机电”模式。

图2 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互融新模式

(一)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出台《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通过“三个结合”,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将劳动教育的时间、内容、形式定下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劳动育人体系。

一是将劳动教育纳入“大思政”教育格局,每周四下午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每学期共计16课时;二是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是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场地,分层、分类开展通识性劳动实践课、技能应用型劳动实践课和劳动安全体验课,每学期共计16课时;四是组织校内劳技课和校外志愿服务,每学期不少于4次,让学生在真实劳动中体会劳动价值和乐趣;五是开展家庭劳动日主题活动,培养主动参与日常劳动的意识,提高劳动服务生活的能力;六是以“劳动+综合素养课”的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二)提升劳动教育师资水平

学校于2018年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部,现有12名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专门从事劳动教育工作,团队成员包含国务院特贴技能专家、天津市技能大师、劳模、岗位能手等高级讲师和高级技师。学校还聘请企业专家、“非遗”大师兼任校内劳动教育教师,定期到校开展“主题劳动日”活动,极大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吸引力,形成了能教会干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搭建了“专兼职结合、校内外联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三)开展劳动教育场地建设

学校党委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打造完成“两基地两中心”的校内劳动教育专用场地,与“家庭、社会、企业”联动建立多元劳动实践载体,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1.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通识性劳动技能实践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以开展通识性劳动实践为主,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宣传区、认知区、实践区。宣传区利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宣传。认知区分为工业认知区和农业认知区。工业认知区结合本校工科背景,通过对10余台(套)现代化机床设备和常用工具48件认知讲解,认知了解近代工业发展历史,充分感受“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农业认知区陈列展示了30余种五谷杂粮和10种农作物,通过认知学习,使学生“勤四体、分五谷”,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实践区设三大类通识性劳动内容,分别是家庭水电类、组合拆装类和交通出行类,各类型劳动项目按照难易程度设计开发出更换电灯、组装转运推车、更换备胎等20余门劳动实践课程,形成劳动实践课程的梯次配置,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劳动实践,实现每学期全校8700余名学生8小时通识性劳动实践全覆盖。

2.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让劳动作品成为企业产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由学校与天津天锻航空有限公司、太平洋传动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打造,现有五轴等实用型设备五十余台套,分为“基础加工区”和“复合加工区”两个功能区。基地按照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引入项目订单,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机床操作、材料、刀具、工艺等综合技能的强化实践,劳动实践过程就是企业生产过程,作品即产品,产品即商品,使学生深刻理解任何平凡的劳动都是创造,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进一步树立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3.打造劳动安全体验中心,夯实劳动安全观

安全体验中心建设面积2100平方米,是国内院校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安全教育基地,涵盖心肺复苏、消防、交通、电气类、机械类、安全生产、防护用品、安全标识、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电气焊等37个体验项目。全校学生每学期开设4课时的劳动安全体验课,通过视频、音频、交互动画、VR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增强安全教育效果,感受“安全事故”瞬间发生时的震撼,使安全学习与亲身体验更具有真实感,在心里打上深深的“安全”烙印。

4.打造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建立劳动教育科学评价体系

2018年,学校成立“五育”综合素质测评中心,五位校内专家分别针对“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开展测评工作,是日常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评机构。在劳动教育方面,已建立包含4000余道题目的题库,创新构建“3+3+4”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3个维度”即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观念、劳动品质,“3类手段”即劳动教育过程评价、劳动教育增值评价、劳动教育综合评价,“4个层次”即“学校主导—家庭参与—企业反馈—社会支持”,其中学校这一角度具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学校测评,分别解决劳动教育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的问题。

图3 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5.打造校外劳动实践载体,多元参与技能回报社会

一是通过家委会开展家校联动,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日常生活劳动,掌握必备生活技能;二是开展社区共建,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技能献社会”为劳动主题,发挥学生专业特长进行电器维修、照相修图、老年照护等社区劳动,用专业技能贡献社会价值;三是在企业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岗位真实环境中体验生产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四、新时代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机电”模式应用成效

通过探索实践,劳动教育的效果在学校已初显成效,具体体现在:

(一)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新风尚

学生们通过参与劳动,掌握了劳动技能,提升了劳动素养,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校内的事情积极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校外的事情热心做”的劳动氛围,学生从内心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素养带动职业综合素养实现全面提升。

(二)面向社会资源共享释放劳动育人新效能

学校秉承校内劳动教育资源“自主使用、社会共享”的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至今已接待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共计30000多人次来校参观体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全面带动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搭建职业教育“课程群+基地群+师资群+评价群”的劳动教育新生态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打造了劳动教育课程群,形成了“‘两基地两中心’+专业实训场+家庭、社会、企业”为载体的基地群,锻炼了“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师资群,构建了包含劳动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群,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标准链,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劳动育人经验做法得到了广泛推广

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学校劳动教育成果作为典型案例,在人社部劳动教育课题研讨会、天津市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研讨会、天津市劳动教育联盟成立大会等会议上进行分享。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批津南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动安全体验中心获批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天津市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安全教育实践基地、津南区消防安全体验馆。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是与劳动联系极为紧密的办学实体。学校高度重视并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构建新时代技工院校“家校企社四位一体”劳动教育模式,坚持“六结合”的原则,构建符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努力培育更多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高素质高技能工匠人才,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职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