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力珠类玩具质量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研究

2023-02-02季炜炜杨音葛小银陈璐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磁力调研玩具

季炜炜 杨音 葛小银 陈璐

摘 要:近年来,磁力珠类玩具盛行,伤害事故频发,此类玩具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磁力珠玩具的风险评估较少,局限在检测层面。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抽样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产品质量、消费者意识、市场监管等多个角度来對磁力珠类玩具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评估,并给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磁力珠,质量安全,风险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7.032

基金项目:本文受2022年度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J2022075)资助。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Index System of Magnetic Bead Toys

JI Wei-wei1* YANG Yin1 GE Xiao-yin2 CHEN Lu2

(1. Nan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 Defective Product Administration Technical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gnetic bead toys have become popular, causing frequent injury accident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of such toy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re are few risk assessments of magnetic bead toy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are limited to the detection level. The paper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sampling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afety risks of magnetic bead toy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product quality, consumer awareness, and market supervision, and further provides suggestions.

Keywords: magnetic beads,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0 引 言

近年来,磁力珠类玩具引起的,伤害事故频发,此类玩具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磁力球玩具的风险评估较少,市场监管总局在2021年5月,针对磁性玩具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发布了磁性玩具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对磁性黏土玩具产品进行了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分析了质量安全风险点,给出了消费提示。宋子郡、王佳[2-3]对上海市磁力类玩具市场现状和存在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使用建议。

目前对磁力珠类玩具的质量安全风险还没有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消费者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类玩具的风险评估成为磁力珠类玩具质量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抽样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产品质量、消费者意识、市场监管等多个角度对磁力珠类玩具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评估。

1 磁力珠类玩具质量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研究

1.1 问卷调研分析

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旨在分析消费者在磁力珠购买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问卷调研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问卷对象为江苏省内中小学生的家长。内容涉及磁力珠类玩具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次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836份。经统计,有93.3%的孩子或身边的孩子在玩磁力类的玩具,表明磁力玩具在中小学中风靡。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分布

在磁力珠类玩具的使用者中,25.96%为学龄前儿童(2~5岁),54.07%为低年级儿童(6~10岁),两者总占比超过80%。中高年级和初中以上玩磁力珠的儿童比例相对较少,为20%。这表明磁力珠玩具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小朋友中比较流行。

(2)磁力珠类玩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分析

有35.89 %的孩子在磁力珠类玩具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过一些问题。在出现的问题中,20.5%的儿童曾经吸入鼻腔或者误吞,45.51%出现掉色或者表面涂层脱落的情况,18.75%出现被表面划伤或者刺伤,7.62%的孩子情况很严重需要就医处理,还有7.62%出现其他的风险。出现问题的概率将近40%,高风险率将近10%。这表明磁力珠类玩具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极易出现安全问题。

(3)磁力珠类玩具危害性的获知途径

经统计,20.81%的家长还不知道磁力珠玩具的危害,79.19%的家长知道磁力珠的危险。获知途径69.26%来自网络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新闻等),44.98%来自电视新闻,13.88%来自医院伤害事故报告,32.30%来自家长群或者亲朋好友。

由此可见,家长们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部分来源于周边的家长和亲朋好友,极少部分来源于医院的伤害事故报告,还有尚未知道磁力珠危害的。家长们获知风险的信息渠道相对单一,需引起重视。

(4)家长对磁力类玩具可能存在的风险知晓程度分析

目前有74.04%的消费者知晓磁力类玩具体积小,存在易被吞咽的风险;61.60%的家长知晓磁力类玩具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60.29%的家长知道若两颗以上磁力球吞入体内,全导致肠道黏结,需手术取出;45.69%的家长知道磁通量过高的风险。

(5)购买磁力类玩具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家长们购买磁力珠玩具的意愿。74.76%的家长认为磁力珠类玩具益智,可以锻炼动手能力。50.24%的家长仅是因为孩子喜欢,28.35%的家长认为其外形新颖,想给孩子尝试。还有20%是因为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在玩。可见家长更看重其益智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功能,同时也被其靓丽的外形吸引。

(6)警示标识规范性

家长们购买的磁力珠类玩具中,仅有20.10%的警示标识明显,在显眼位置标明:(1)产品中含有磁性小零件;(2)不适合14岁及以下儿童使用;(3)千万不能吞食,一旦吞食需立即就医。50.36%的产品虽然有警示标识,但不在显眼位置,消费者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并快速识别风险。29.55%的产品甚至完全没有警示标识。大多数产品的警示标识不完整、不醒目甚至没有,导致家长不能第一时间获知该类玩具的风险。

(7)购买途径分析

通过分析家长们购买磁力珠类玩具的途径,有74.04%的磁力类玩具来自电商网购,53.23%来自商场超市,26.56%来自朋友赠送,14.76%来自学校周边的小店。可见磁力珠类玩具绝大多数来源于电商网购及商超购买。对于此类玩具的銷售渠道需要进一步规范。

经问卷调研,可以从消费者角度识别出磁力珠类玩具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下:

(1)安全警示标识不明显;

(2)风险宣传大部分在网络或者媒体,线下很少;

(3)消费者获知风险的途径单一,信息渠道不通畅;

(4)消费者对磁力珠类玩具风险意识薄弱;(5)磁力珠购买无有效管控;(6)消费者伤害处理意识薄弱。

可见,不仅需关注玩具本身的质量安全,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也急需提高。

1.2 抽样检测分析

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市面上现有的磁力珠类产品进行抽样检查。本次磁力珠类玩具采用购买样品的方式采集样品,样品来源包括网络购物平台以及学校周边的商店、玩具批发市场等。本次磁力珠类玩具检测采样35批次,其中13批次来自线下实体商店,22批次来自网络购物平台(京东、淘宝)。采购样品时,同一企业、同一品牌的同一类产品不得重复,采购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根据问卷调研以及文献调研的结果,确定样品检测的指标以及检测方法见表1。

此次共抽查的35批次磁力珠类玩具,全部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不合格项目涉及磁体和磁性部件(磁通量指数)、警示标识及信息、薄膜、小零件、可迁移元素中硼元素含量等。

(1)磁通量超标

磁体和磁性部件的磁通量指数作为磁力珠的主要检测项目,按照GB 6675.2-2014中5.27磁通量指数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本次磁力珠产品的磁通量检测结果范围在54.64~271.26 kg2mm2,是标准要求的1.1~5.4倍。磁通量越高意味着磁性越强。35批次磁力珠都均超出了标准要求范围,不合格率为100%。50%的样品磁通量集中在150~200 kg2mm2,为标准要求的3~4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小零件与小球不合格

玩具小零件安全风险主要危害为窒息,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一旦小零件脱落,可能会被儿童放入口中,从而易产生窒息风险。小零件的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 6675.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的规定。本次检测,35批次磁力珠玩具均能完全容入小零件试验器,直径为3~5毫米,22例为球状,7例为棒状,不合格率为100%。一般的小零件,儿童误吞窒息风险较小,但是磁力珠类玩具,不仅尺寸小,而且带有磁性,会在体内聚合,其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小零件,极端状况下可能引发肠穿孔或肠梗阻等严重危害。

(3)含有可迁移元素,但未超标

磁力珠颜色鲜艳,类似糖果,它的原材料是钕铁硼磁铁,内含重金属和可迁移硼元素。重金属容易在儿童体内累积,而长期高剂量的硼元素暴露或摄入会对儿童的生殖系统、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提出了8种重金属的限值要求。由于国家标准GB 6675.4-2014对硼元素没有进行限量要求,因而采用了较严格的欧盟标准EN 71-3:2013+A3-2018《玩具安全 第3部分:某些元素的迁移》进行了此次风险监测,规定可迁移硼元素的限量为300 mg/kg。

本次检测过程中并未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可迁移硼元素0.55~3.99 mg/kg,也全部在合格范围内。

(4)警示标识及信息不明显

玩具标识和使用说明的作用,是指导消费者正确购买适合儿童的玩具,并指导家长和儿童正确使用玩具,以减少因使用不当或者缺少必要警示说明而造成的伤害。因此玩具产品生产商应当按照标准,使用可辨认的中文标注标识和使用说明。按照GB 6675.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和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的要求检测。

本次检查35批次样品中,14批次标识缺失,不合格率为40 %。浏览各电商平台,只有“淘宝”一家平台在搜索页上给出了醒目的消费提醒:“巴克球(又名磁力球、磁力珠等)有强磁性,请远离婴幼儿,请勿吞食,如误食,请速就医!”。消费提醒也写明:“家长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警示说明,并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防止意外事件发生。”12批次的产品厂家的提醒语设置在包装的最底部,不易识别,安全隐患极高。

(5)执行标准缺失

GB/T 5296.5-2006《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5部分:玩具》产品标准编号有如下规定:在包装、使用说明或标签上应标明产品所执行标准的编号。

本次检测35批次磁力珠玩具样品中,15个未标注执行标准,视同没有标准,不合格率为43%。另外20批次的样品执行标准差异较大,有5批次样品执行行业标准SJ∕T 10410-2016《永磁铁氧体材料》;有5批次样品采用团体标准T/ZCXH-001-2020《磁性玩具-巴克球》;另有2批次样品为同一企业生产,执行同一个企业标准Q/LLBKQ 001-2019《巴克球》。根据现有信息,相关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中部分指标不符合GB 6675的要求,且相关风险因素也没有完全标注出来。

(6)年龄范围缺失或不当

GB/T 5296.5-2006《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5部分:玩具》年龄范围有如下规定:在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书及标签上应标明玩具所适用的年龄范围。适用年龄范围及说明性的年龄标志标注要求应符合GB 6675的规定。

本次检测35批次磁力珠玩具样品中12例样品未标注使用年龄,不合格率为34.3%。14例样品标注使用年龄范围为14周岁以上,3例样品标注使用年龄范围为20周岁以上。根据GB 6675.1-2014《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14岁以上使用的不能称之为“儿童玩具”,但是上述样品在销售过程多称为玩具,也未经CCC认证,不符合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7)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或薄膜不符合标准

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物理与机械性能》规定,用于包装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平均厚度大于或等于0.038 mm,且每一次测得的厚度不應小于0.032 mm。或者应有界限清晰的孔,孔的总面积至少占1%(除用作外包装的收缩薄膜)。本次检测的35批次的样品中有1例样品除外包装的收缩薄膜外,带有0.025 mm的塑料薄膜,且表面不带孔,含厚度过薄的无孔薄膜,存在软塑料薄膜覆盖儿童面部或被吸入引起的窒息风险,不合格率在2.86%。

经抽样分析,可以从磁力珠自身质量角度识别出磁力珠类玩具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下:

(1)磁通量超标;

(2)小零件与小球不合格;

(3)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或薄膜不符合标准;

(4)执行标准差异;

(5)警告、标识信息缺失;

(6)未标注使用年龄;

(7)存在重金属和可迁移硼元素;

(8)表皮涂层脱落或者变色。

1.3 现场调研分析

通过对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现场调研可知:南京市近三年吞食磁力珠的案例均为男童,年龄在2~6岁,数量2~41颗,患儿就医时情况均较为严重,只有一例在经过护理后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其余均需进行手术治疗。其中一名3岁患儿情况严重,肠壁穿孔,经术后在ICU治疗后痊愈。通过医院调研可知,部分家长伤害处理意识薄弱,认为症状较轻,不需要就医,待出现严重症状时,往往重症率高,只能经过手术处理。

通过对学校周边文具店以及各类玩具店的实体调研,未见任何宣传片、海报或者实体的警示立牌,可见监管系统线下宣传力度不足,在问卷调研中也体现出相同的结论。同时,通过对监管系统的调研可知,虽然抽检检查力度增加,但没有针对磁力珠类玩具风险的应急预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1.4 磁力珠类玩具质量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上述调研结果,得出如下风险指标体系(见表2),包括4个环节,共18个风险指标。

2 磁力珠类玩具风险控制建议

综上所述,磁力珠类玩具具有较大的风险,并且已产生较多不良的伤害事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此类产品的风险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2.1 规范生产程序

生产商在开发和生产针对不同年龄段磁性类玩具产品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要求,尤其注意小零件、磁通量等高风险的因素,在产品外包装上明显、醒目地标注“禁止给14周岁以下儿童玩耍”,并注明可能发生的伤害。同时建议企业积极参与磁力珠类玩具相关标准的制定。基于磁力珠类产品的安全风险高,不建议其作为儿童玩具生产和销售。

2.2 规范销售流程

磁力珠类产品安全风险大,建议产品在玩具专营店进行售卖管控。电商网络平台在售卖时,需规范产品关键词,建议禁止网络商家使用“儿童”“儿童玩具”“玩具类型:金属玩具”“益智”等明显为儿童玩具的关键词命名磁力珠类产品。同时建议线上电商平台不仅在产品页面,在初始搜索页面也应该显示醒目的消费警示。线下实体店均应张贴明显的风险海报或者“磁力珠立牌”,并由销售人员宣贯风险因素,禁止销售给年龄低于产品年龄限制的儿童使用。

2.3 提升消费者对磁力珠类玩具的风险意识

消费者应关注政府网站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官方网页,了解玩具产品质量状况。选购产品时,在正规商场和网站购买,并检查相关警示标识是否完整规范,拒绝三无产品。在使用产品时,关注玩具标签和使用说明书,根据警示说明在儿童玩耍过程中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并采取措施避免伤害。使用过程中,若家长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玩具中带有磁性的小零件,或发现儿童出现腹痛、呕吐等疑似吞食磁性小零件的症状时,切记不要耽误时间,应立即送医进行救治。

2.4 监管部门提升工作推进力度

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增加对磁力珠类玩具产品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的频次及覆盖面,增加实施不符合产品召回制度,对企业所提供的CCC证书进行详细审查,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不合规销售商家的惩罚力度,杜绝销售不合规产品,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进一步加大对该类产品的监管力度。

加强宣贯力度,提升消费者风险意识。消费者大部分的信息来源于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可以运用新媒体加强宣贯力度,提升消费者对此类玩具的风险意识。市场监管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单位,通过开展玩具质量安全风险知识宣贯,拍摄相关纪录片,告知质量安全隐患。同时仅凭线上的宣传还不够,应加大力度推进线下“磁力珠立牌”或者海报宣传进入学校、医院以及玩具商店,以宣教的方式提升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市场监管部门在引导标委会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完善现有的标准体系,加快磁力珠类玩具的标准制修订,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磁力珠类玩具质量,降低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制度,确保此类玩具生产、销售、使用、监管全流程的安全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黄宁律,何曙.磁性黏土(磁力泥)玩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20(3):49-51.

[2]宋子珺,朱杨苏,肖建芳.磁力类类似玩具质量安全风险分析[J].质量与标准化,2020(6):40-42.

[3]王佳.磁力珠市场现状及风险分析[J ] .质量与认证,2020(8):90-91.

作者简介

季炜炜,通信作者,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杨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与标准化。

葛小银,硕士,局长,负责南京地区缺陷消费品召回日常管理工作。

陈璐,硕士,科长,负责南京地区缺陷消费品召回日常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磁力调研玩具
磁力文件夹
磁力珠
制作磁力小车
磁力不怕水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