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标准管理系统建设与探讨

2023-02-02曹永生赵敏

中国标准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标准制标准化标准

曹永生 赵敏

摘 要:为进一步规范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实现对地方标准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提升地方标准质量,提高标准信息化水平,本文分析了市地方标准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实现了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对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进行了探讨,助力地方标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地方标准,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7.017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ion of Local Standards Management System

CAO Yong-sheng1 ZHAO Min2

(1. Nanj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 Nanjing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regulate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of local standards in Nanjing, realize scientifi c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local standar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cal standard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standards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demands of the local standards management system, rea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standards management system in Nanjing, and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which facilita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standards.

Keywords: local standard, standards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discussion

0 引 言

2018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新法第十三条规定了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明确了市级地方标准法定地位。2020年《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相继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了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南京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地方标准相关政策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的要求,聚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效益提升和治理水平提升,结合南京实际,积极开展了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好地发挥地方标准在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南京市各行政主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标准的应用与发展,开展各领域标准体系研究,用标准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申报和立项的地方标准数量有了大幅提升,2018年仅有21个标准获批立项,而2022年立项标准数量则达61个,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目前,市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以及标准的管理都是靠建立文档、电子表格等人工方式来完成,流程长环节多,内容繁杂,标准进展跟踪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标准质量也较难提升。为进一步规范市地方标准的管理,实施标准制修订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优化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严格监控标准制修订的各个环节[1],市地方标准管理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

1 需求分析

建设地方标准管理系统,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地方标准的科学管理,转变工作方式,优化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地方标准制修订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标准质量,实现地方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动态化管理[2]。系统主要需求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1 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实现地方标准自计划下达到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标准审查、报批发布等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标准制修订流程,通过系统实现各环节的自动流转,提升线上交互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执行力,降低差错率。记录全流程操作日志,自动保存,做到可查找、可追溯,责权明确。避免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来回重复提交相关资料,省时省力,节约成本,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1.2 动态跟踪与预警

在标准制修订实施过程中,动态跟踪了解每个阶段、每个节点任务进展情况。展示不同用户的待处理任务,方便用户操作。当任务即将超期时,系统提前预警,及时发送短信和消息提醒,避免影响整个项目的工作进度。当阶段性任务完成时,系统会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并将业务自动流转到下一个环节,保证任务的连续性和及时性。系统的动态跟踪与预警,更好地促进了人机交互,提升了系统的友好度。

1.3 标准在线编辑

地方标准的编写需符合GB/T 1.1的规范的要求,采用标准专用编辑器将大大提高标准的编写效率,也避免格式上的差错,故系统需提供标准在线编辑功能,能够直接在系统中进行标准的编写,实现所见即所得,并能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需支持标准文本的格式化导出以及逐步实现标准文本的导入,不断增强和完善标准在线编辑功能。

1.4 协同办公

标准文本的编写往往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团队的协作,因此在系统实现时,需能将标准按章节划分模块,分配给不同编写人员,共同参与标准的编写。当多人同时在线编辑时,互不影响,相互协作,系统自动保存编辑历史,防止信息丢失,提升了标准编写效率。

1.5 标准检索与管理

能够提供地方标准的题录检索与文本阅读服务,便于地方标准的推广应用。实现对地方标准基本信息的加工与维护,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

1.6 统计分析

能够实现多角度、多维度地对地方标准项目信息、制修订全过程信息、用户信息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功能的应用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地方标准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各类信息,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本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2 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了B/S架构,实现三层结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有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并使用SpringBoot框架、MyBatis数据库框架和Vue.js前端框架。

● 前端设计:采用MVC架构,给出了良好的用户交互体验。

● 后端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包括表现层、服务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java语言和spring框架进行开发,实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 数据库设计:采用MySQL关系数据库,使用MyBatis进行ORM映射,并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 安全性设计:使用Shiro安全框架,通过它来处理身份认证,授权与会话管理。同时为了防止SQL注入、XSS等攻击,要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 缓存设计:使用Redis作为缓存中间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3 系统功能

本系统主要包含了个人中心、通知公告、标准研制、标准复审、反馈与评估、标准管理、统计分析、专家管理、系统管理九大功能模块,基本实现了地方标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如图1所示。

3.1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主要包含了我的待办、我的消息和我的收藏等功能。我的待办显示了当前未完成需要处理的各类任务事项,可点击直接进入办理,方便用户快速处理。我的消息包含了标准研制过程中,各阶段完成情况的信息提醒以及其他提醒、预警等信息。我的收藏是对所需要关注的标准进行收集,便于跟踪和管理,方便查找和应用。

3.2 通知公告

拟定并发布地方标准相关的通知、公告等信息,用户可查询、查看相关内容。

3.3 标准研制

该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是地方标准形成的关键部分。系统中,地方标准以项目为单位,并按照地方标准制定程序自动流转,主要分为标准起草、标准审查、标准报批三个阶段,共21个环节,流程规范、完整。

标准起草阶段有八个环节(见图2),每个环节都显示了正处于该环节的标准项目数量。该阶段也是系统亮点和创新点的体现,实现了标准文本的在线编辑和协同办公,项目组可以将标准按章节分配给不同的成员来完成,各成员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进行标准编写操作,相互协作,互不影响,提高了标准编写效率。标准在线编写,功能完备,格式规范,操作简便,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登录系统即可操作,方便快捷,文档保存及时,降低了文档丢失的风险。

标准审查阶段(见图3),项目组可以通过系统直接提交地方标准资料,无需提供纸质文档,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标准审查人员可以直接在系统中对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批注,精准提示,并能及时将审查结果反馈给项目组,由项目组修改或补正。所有记录均保存在系统中,便于追溯。

标准报批阶段(见图4)对地方标准编制情况进行最后审查,通过后可根据标准完成情况生成相关通知公告,并由系统自动赋予标准编号,实时进行标准发布。

标准整个研制过程,均能实时展示标准所处的阶段和环节,有助于跟踪标准的进展情况,如有超期超时情况,则系统会预警提示,促进标准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各个阶段,系统都能通过消息或短信的方式将标准的进展情况及时地推送给项目组,加强了与标准审查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标准编制效率。

3.4 标准复审

系统自动筛选出已发布超过五年的地方标准,形成列表,方便标准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需复审的地方标准情况。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复审结果,对标准进行相应的处理,完成标准复审工作。

3.5 反馈与评估

对已发布的地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地方标准的应用情况,从标准的技术水平、实际应用、实施效果等维度,通过多指标、多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综合评估结果以及对标准的复审建议,供相关主管部门参考。

3.6 标准管理

根据不同条件、多角度实现对地方标准信息的检索,查看标准详细信息,并提供对地方标准基本信息的维护、更新,确保标准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

3.7 统计分析

提供了不同的统计口径,实现对地方标准信息的多方位统计,如统计标准立项与发布情况、标准制修订情况、标准各阶段进展情况、实施效果反馈与评估情况等,实时掌握地方标准发展状况,为管理者相关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3.8 专家管理

收集各领域专家信息,对专家根据领域、学科等进行分类管理,并逐步建立专家库,系统中参与标准审查的专家信息自动纳入专家库,逐步完善专家库建设,为后续相关标准审查遴选专家提供依据[3]。

3.9 系统管理

提供系统基础的管理功能,如用户管理、单位管理、角色管理、编号管理等,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4 建设探讨

地方标准管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探讨其扩展性、交互性以及系统性的建设。一是可考虑增加地方标准的立项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4],有效保障立项质量,并完善项目全过程管理。二是增强线上处理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增强交互能力。如线上项目评审、视频审查会议等。三是统筹规划,自上而下规范建设,增强系统性,并与标准相关应用系统、业务系统、公开系统及备案系统等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应用链,提升地方标准应用和管理水平。

5 结 语

地方标准管理系统的建设对规范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科学管理地方标准,实现地方标准信息化建设都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系统的建设重在应用,随着系统的推广使用,可能会存在更多、更深入的应用需求,系统还需继续优化和完善,来适应地方标准高质量发展,进而不断推进地方标准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云志.辽宁省地方标准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品牌与标准化,2019(2):34-36+40.

[2]郑才华,菅昆琳,张睿. 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4):191-192.

[3]王锦瑾,曾伟.基于TQM的地方标准立项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20):22-25.

[4]武秀侠,董长娟,王兴国,等.团体标准制修訂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想[J]. 中国标准化,2022(8):42-45.

作者简介

曹永生,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研究及标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赵敏,四级调研员,主要从事标准化行政管理相关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制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忠诚的标准
ISO焊接材料标准制修订一览表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2015标准回顾 危险品、新产品等多项标准制修订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标准制修订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