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路径探究

2023-02-01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

家长 2023年3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师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 孙 榕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应聚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出大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等理念,开展大单元的主题教学。在此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基于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立场,构建历史大概念、历史大项目、历史大问题等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的结构化,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学生养成整体的学习思维,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建立科学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

一、初中历史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严格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历史事件的发展等进行教学,并对某些重点历史知识进行照本宣科式的多次讲述,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了枯燥、重复等偏差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单元主题教学指导下的历史课堂可以打破课本中历史知识的编排顺序与客观的历史发展的展现形式,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历史知识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为学生删改课内的部分重复性内容,并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补充与单元学习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等,增加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满足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产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学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以整体教学的思路开展教学,创建大单元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这样的课堂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靠学生独立完成历史知识的建构,有利于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教师进行大单元主题的历史教学,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主动探究历史原理、主动发现历史事件规律、主动提出历史问题等一系列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的科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使其熟练掌握关于学习历史的各种技巧,助力学生提升自学能力。

(三)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样性特点,涉及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如社会转型、政治变革、思想迭代、文化变迁、科技发展等,知识点较为繁琐,若教师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可能导致学生记忆难度加大,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总体指导下,教师可以运用全局性视野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历史大概念、大框架、大设计等,有机地整合历史学习中的各种要素,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进行学习,减轻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负担和学习压力,将消极的学习情绪转变为积极乐观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健康成长,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

二、初中历史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路径

(一)明确大单元目标,创造历史教学良好开端

如何确定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是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最先面临的问题,是教师正确运用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关键任务,更是历史大单元主题课堂教学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大单元教学的目标选择,为后续的历史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

学科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应当利用好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仔细研读,对教育部规定的历史学科教育目的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掌握初中大单元历史教学的总体方向。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单元目录的信息,对每个单元的篇目编排、知识点编排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结合学校课程的相关安排制定大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并结合课本的目录与单元导语,掌握大单元主题教学在全书中的知识定位。通过观察本书目录,教师可以知道这一大单元上承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下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因此本大单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中体现这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做好内容的过渡,顺利从对夏商周早期社会的学习转换为对秦汉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学习,再到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多民族政权时期的学习,完成历史知识的高效衔接。

其次,教师应当立足于大单元教学视野,观察此单元中的课程设置,发现这一大单元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七个子单元,按照课程排布顺序分别是“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及“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我们不难发现,该单元是以秦与汉的发展历史为大单元的基本线索,依据得出的这一大单元主题线索,教师可以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秦与汉作为两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与发展情况。最后,在确定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时刻围绕这一主题目标开展具体的教学,准确把握大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等,使历史课堂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二)整合大单元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大单元主题教学需要教师立足整体,以结构化的视野组织单元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当将历史学习中零散的知识点统一为整体,努力发掘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更为系统化的大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大单元教学内容,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历史学习的开放性,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并引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当站在整体的角度把握大单元教学的思路,在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内容整合。本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是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情况。其次,教师还要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整合这一大单元中关于早期国家的产生知识、关于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发展知识、关于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关于甲骨文的重要意义、关于春秋时期的基本概况、关于战国时期的时代风貌、关于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与影响等,使大单元的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历史事件的排列顺序或者突破时间限制,横向地展开内容整合。

再次,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课本教学内容,在讲解百家争鸣这一现象时,结合语文课程中背诵的《论语》一书中的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以及初中学过的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教师将这些语文知识与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百家争鸣时期思想上的开放包容,理解“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志”这一历史知识。同时,通过孟子等的说理文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动荡混乱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打通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最后,利用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讲习该单元“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带领学生参观线上的博物馆,如利用虚拟技术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参观看到早期的文物,如商金杖、商青铜立人像、商青铜神树等,观察到早期的文字符号。这样的内容整合拉近了学生与早期社会的心理距离,加深了学生对青铜器与甲骨文等的了解,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优化大单元任务,增强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大单元教学任务是大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合理设置历史学习中的大单元学习任务,发挥大单元任务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正向驱动作用,让学生在指定的学习任务中充分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任务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育问题意识,提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的思维方式,提升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增强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

历史大单元任务的合理设计应当建立在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历史学习情况基础之上。教师应当考虑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发扬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教师需要给出适宜的大单元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顺着任务的指引开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课程设计一共有八个子单元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任务设计。针对第一个子单元“明朝的统治”,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即朱元璋是如何不断加强皇权的。针对第二个子单元“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师可以抓住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大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针对第三个子单元“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明朝主要有哪些科技成就。针对第四个子单元“明朝的灭亡”,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集体讨论,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在第五个子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清政府的角度,思考其为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教师还可以基于这五个子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布置前五个单元的总结性学习任务,即探究与比较明朝区别于与前期朝代的特征,帮助学生把握关于明朝的总体概况,提升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

在第六个子单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清朝前期关于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在第七个子单元“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中,教师仍然可以从措施类的角度自主总结清朝君主强化的措施,并与明朝皇权的加强对比起来学习。在第八个子单元“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清朝有哪些主要的文学成就。

在各个子单元的任务布置完成后,教师应当立足大单元整体,让学生开展最后的总结性学习任务,即将明清时期统一起来,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过程。

(四)创设大单元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

由于学生在历史教材中接触到的大部分历史知识多距离实际生活较为久远,学生难以对这些历史知识形成有效的感知。在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大单元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验,构建轻松高效的历史学习环境。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例,依据初中学生阅历不足的发展规律,他们可能对本单元中涉及的20世纪社会生活知识与21 世纪的科技发展状况的了解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这样的教学实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高度结合起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科技产品。学生由此想到手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移动充电桩等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产品。学生找出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科技产品后,教师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产品都反映出我国哪些领域的重大成就。于是,学生由手机想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由高铁想到交通设施的完善、由移动支付想到货币的更新迭代等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顺利地进入本单元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之中。

在这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两个纪录片片段,一个是针对20世纪的社会生活,一个是针对21 世纪的社会生活。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个纪录片片段呈现出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风貌。学生则可以从服装穿戴上、交通方式上、思想观念上、物质水平上、精神需求上、科技发展上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比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突破了历史的限制,感知20 世纪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近现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深刻变迁,深化学生对大单元学习主题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造了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同时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课堂情境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不再以“历史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化身“历史当局者”,充分感知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良好的历史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结语

在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明确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把握好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并对单元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的相关任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指引,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大单元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贯彻大单元的主题教学是初中历史顺应教育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教师应当把握教育改革的契机,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学会运用大单元教学新思路开展历史的主题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