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模式下桉树单株生长指标及植物多样性分析

2023-01-31周俊瑜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保存率纯林林间

周俊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广西 来宾 546100)

0 引言

桉树引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有100多年历史,且该树种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对不良环境抵御能力强,材质优良,速生性显著,因此固碳汇碳效益明显。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桉树以全区占比14%的林地生产出全区80%的木材,支撑3 000亿元木材加工产业发展,且仅利用占据全国0.6%的林地贡献出全国40%的优质木材,每年固碳量超过4 000万t,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国家木材安全[1]。“十四五”时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着力推动桉树从短周期培育向长周期培育转变。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力争利用10 a左右时间实现“桉树种植布局优化、单产稳步提高、功能协调稳定”等造林目标,以此将桉树速生林转向永丰林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国有林场应该将以上发展目标作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新型桉树林培育模式,以提高桉树生态稳定性、林间生物多样性、林地生产可持续性。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设计

2013年3月,笔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开展试验。试验共分2组,纯林组和混交林组,纯林组全部种植桉树,混交林组种植桉树与红椎[桉树为主要树种(80%),红椎为次生树种(20%)],造林地面积均为1 hm2,且两块试验地前3 a作物均为桉树。两块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为均等(地力水平均在中级,土壤有机质含量10~30 g/kg、碱解氮含量60~120 mg/kg、速效磷含量0.75~1.50 mg/kg、速效钾含量50~150 mg/kg)。同时,两块造林地坡度基本一致,25°以上坡度面积占比不超过总试验面积的5%,且两块造林地均处于向阳坡。对比两组试验地基础信息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纯林组造林技术措施

1.2.1 育苗。选择速生桉品种广林9号,于2013年3月播种,利用轻基质育苗法育苗。将珍珠岩、泥炭土、椰糠、黄心土按质量比2.0∶4.0∶1.0∶1.5配制成轻基质。播种后,每7 d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施肥,使得苗木快速生长,21 d后更换营养液(氮磷钾质量比为3∶2∶1)。育苗期间,苗圃内温度始终维持在25~35 ℃。夏季有连续高温天气时,用遮阳网覆盖或者用水喷湿地面。当苗木长成一级、二级大苗时出圃,移植到试验地造林。

1.2.2 整地移植。造林之前,对于25°以下地区采用三犁三耙和全面翻犁方法整地[2]。其中,三犁三耙主要指利用东方红75号履带拖拉机带动圆盘犁进行犁地,整地深度约28 cm;全面翻犁主要指利用D6履带拖拉机进行整地,整地深度约30 cm。对于坡度在25°以上地区采用人工挖穴方法,种植穴规格约为35 cm×40 cm×40 cm。2015年4月上山造林,667 m2栽植110~120株。

1.2.3 施肥。基肥主要施加桉树复混肥料,在上山造林前7 d左右,每穴施加0.5 kg,施肥后覆表土2~3 cm。幼苗长至1 m左右后,每穴施加桉树专用肥0.3 kg;在造林第2年3—4月,施加桉树专用肥0.5 kg/穴;之后在造林第3年、第4年,每株施加桉树复混肥0.85 kg;均采用穴施法,离树根30 cm处开施肥穴,施肥后覆土。

1.2.4 病虫害防控。造林地桉树幼林青枯病和桉树成林油桐尺蛾发生较为严重。针对桉树青枯病,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溶液对土壤消毒,夏季及时开沟排水,减少地表径流病菌传播,及时集中销毁处理病枝、落叶枝,并且用硫酸铜溶液对病株坑穴进行消毒,在暴发盛期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针对桉树成林油桐尺蛾,在成虫盛期用黑光灯进行物理诱杀,同时喷洒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 200倍液或20%克螨虫乳油1 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8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

1.3 混交林组造林技术措施

在以上纯林组种植方案基础上,将广林9号速生桉与红椎进行混交,混交林中红椎与桉树的种植比例为1∶4(即20%次生树种+80%主生树种)。其中,广林9号速生桉在2015年4月上山造林;红椎生长速度小于桉树,为更好地形成林间树冠层次,红椎定植时间比桉树早两三年[3]。

1.4 观察指标

2022年10月,测定两组试验地桉树单株生长指标、造林地林间植物多样性和桉树平均单位面积产值、桉树保存率。

随机抽取试验地10株植株,测定植株树高(使用罗盘仪和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量)、胸径(利用软尺,以坡上位为起始至植株1.3 m高的树干直径)、材积量(在树高1.3 m处,利用胡伯尔公式V=g1/2L测定材积,其中L表示树干长,g1/2为断面积)、冠幅(测得树干投影长度,利用皮尺测量,并多次测量南北长度、东西长度,得出数据平均值)、病虫害发生率(病虫株数/总调查株数×100%)。

采用样方调查法,在两块试验地分别设置5个3 m×3 m小样方,记录土壤容重(称重法)、毛管孔隙(毛管最大持水量×土壤容重)、草木层+林间上层+林间中层植物种类(观测法)、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其中,均匀度指数利用Pielou均匀度指数测量法测定,多样性指数利用林下植物Shannon-Wienner指数表法测定[4]。

平均单位面积产值,即每667 m2桉树产值总和;保存率=可保存的或已销售的林木数量/全部株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数据以%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试验地桉树单株生长指标

由表1可知,混交林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冠幅高于纯林组,病虫害发生率低于纯林组。

表1 两组试验地桉树单株生长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试验地桉树单株生长指标对比(±s)

桉树单株生长指标 纯林组 混交林组 t P平均树高/m 18.07±1.52 19.35±1.06 2.184 0.042平均胸径/cm 11.02±1.34 13.15±2.47 2.379 0.028平均材积/m3 37.36±2.59 42.29±2.14 4.640 <0.001冠幅/m 3.64±0.82 4.65±0.44 3.432 0.003病虫害发生率/% 38.24±6.37 24.85±5.82 4.907 <0.001 667 m2平均产值/元 7 902±22.31 9 215±25.64 — <0.001

2.2 两组试验地林间植物多样性

由表2可知,混交林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草木层植物种类、林间上层、林间中层植物种类、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优于纯林组,但是土壤容重对比差异不明显(t=0.348,P=0.730>0.05),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

表2 两组试验地林间植物多样性(±s)

表2 两组试验地林间植物多样性(±s)

检测指标 纯林组 混交林组 t P土壤容重/(g/cm3) 1.124±0.33 1.172±0.42 0.348 0.730毛管孔隙/% 32.21±4.86 36.13±4.77 2.229 0.034草木层植物种类/种 117.66±18.26 162.35±11.37 8.046 <0.001林间上层/种 1.03±0.03 2.08±0.04 81.333 <0.001林间中层植物种类/种 1.25±0.26 3.86±0.41 20.821 <0.001均匀度指数 0.661±0.01 0.843±0.01 49.843 <0.001多样性指数 0.685±0.02 0.926±0.02 33.000 <0.001

2.3 两组试验地桉树平均单位面积产值、保存率

由表3可知,混交林组试验地桉树平均单位面积产值、保存率均高于纯林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3 两组试验地桉树平均单位面积产值、保存率(x—±s)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除土壤容重对比差异不明显外(P>0.05),混交林组单株生长指标、林间植物多样性和平均单位面积产值、桉树保存率均优于纯林组(P<0.05)。由此可见,混交营林可提高林间综合生产率,在林间合理搭配树种可使其生长更为迅速[5];可综合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综合利用光能与热能,有利于提高林间病虫害整体防治效果,降低火灾和病虫害发生率、蔓延速度。该营林方式更加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与传统单一造林相比,其生态防护效益更高,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能力更强。

张培等[6]认为混交营林模式更能集聚土壤养分,帮助桉树根系对营养物质进行综合吸收与利用,同时林下凋落物量更多,林木生长质量更好。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为此次研究提供有力佐证。桉树属于高大乔木,红椎无论是树高还是冠幅方面均低于桉树,将二者混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利用林间内膛,合理利用冠层空间。此外,桉树属于速生树种,红椎属于慢生树种,二者发芽与落叶时间不同,喜光与耐阴性不同,两种树种可以为林地提供丰富落叶层,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与纯林相比更为复杂,枯落物更为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地表生物量与有机物质总蓄积量。虽然在此次试验中土壤容重对比差异不够明显,但是毛管孔隙指标显著优于单一纯林。混交林中的生物物种与单一纯林相比更多,生物链循环机制更强,生物链条更为完善[7]。混交林中害虫生物天敌较多,益虫、益鸟的存在可以减少部分害虫侵害。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病虫害暴发率更低,林木生长质量更好,林间保存率和平均单位面积产值更高。因此,桉树适生区国有林场及其他造林地应大规模推广桉树混交营林模式,以此助推桉树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保存率纯林林间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餐桌上的生命2——从林间到厨房
心中无戒堕深渊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