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探索

2023-01-31孙文军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井冈山市国土空间

孙文军 徐 玥

(南京众诚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9)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长期高强度的国土空间开发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20年,江西省森林结构不够合理,针叶林比例达48.90%,667 m2平均蓄积量偏低(仅为5.26 m3),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比仅20.40%[1];河湖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有所萎缩、功能有所退化,生态质量下降;城镇开发活动挤占生态空间;废弃矿山点多面大(1 840座),绿色矿山(138座)占比较低,矿山开采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筑牢生态本底、优化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塑造美丽生态国土的重要推动力[2]。因此,江西省需要积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1 井冈山市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背景与概况

1.1 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背景

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3]。为贯彻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落实《江西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谋划辖区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落地,井冈山市按照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系统评价、综合研判井冈山市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1.2 井冈山市概况

井冈山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市南北约50.1 km,东西约52.3 km,总面积1 455.53 km2。井冈山市山地面积占87%,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典型山区城市,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 m。整体来看,井冈山市西南高、东部低,西南部为中山,东部为低山、丘陵、盆地,西南至东面走向是典型的单斜地形;水系属赣江水系,以三级支流的山间溪流为主,具有丰富的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山涧溪流密布,峡谷瀑布众多,河流水库遍布。井冈山市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河流有6条,干支流总长222.3 km,市内主要河流有龙江河、郑溪河、拿山河、行洲河、仙水河和大旺水。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上看,井冈山市属于罗霄山脉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区域内山地面积大,降雨丰富。由于水土流失敏感性高,井冈山市天然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大,导致其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退化,山洪灾害频发。此外,当地还存在矿产资源开发无序,局部地区工业污染蔓延速度加快等问题。从江西省主体功能区划来看,井冈山市属于赣西北—赣西山地森林生态屏障、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特别突出。

2 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

为了如实反映井冈山市突出的生态问题,明确国土空间整体修复的目标任务,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笔者查找了自然地理数据资料、生态基础数据资料、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资料、经济社会数据资料及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

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主要技术路线如下。首先,分析区域生态特征与核心问题,对全域进行生态状况评估和重点区域识别。其次,基于MSPA模型确定生态源地,利用MCR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结合整治修复的总体目标构建生态网络安全格局。最后,从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敏感脆弱、生态损害破坏等角度,进一步划分生态空间修复重点区,进而落实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修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美丽江西生态修复样板区建设等各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库,完善生态修复指标体系,提出生态修复策略,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 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关键环节和重点技术

3.1 科学评估现状

3.1.1 林质林相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待提升。井冈山市林地资源丰富,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为106.15 m3/hm2,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质量不够高。井冈山市低产低效林偏多,森林结构不够合理,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占比少,针叶纯林比重偏大,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和灌丛地占比仍需要扩大。虽然井冈山市已全面停止商品林采伐,但是森林龄组结构仍不合理,中龄林多,成熟林、过熟林面积较少,综合效能较低。

由于依山建房、拓宽道路、开山建路等,部分林区原有的林地被破坏,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能力较弱。部分关系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地区林地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生态系统破损退化,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1.2 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大,生态环境质量待提高。井冈山市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属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井冈山市现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但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缺乏全面系统的生物及其环境资源数据,对重点保护对象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掌握不够,严重影响保护工作的开展。

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与盗采盗伐等人为损害对林内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一定威胁,加之水土流失、矿山开发、城镇化发展、环境污染等多种不利因素,重要栖息地面积有一定程度萎缩,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增加。相关部门对河流湿地保护力度不够,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1.3 采矿活动破坏地质环境,矿山修复仍需要积极开展。井冈山市因矿山开采导致部分地区地质环境受到污染,且采矿场形成的陡坡及开采产生的废石(土)在降雨天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隐患。矿山建筑物、采矿场、选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和运输道路等建设均占用或破坏土地资源,占用的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荒地。露天采场、工业广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建设破坏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

以地下开采方式为主的矿山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经巷道开挖、大量地下水抽排,水层相互贯通、矿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下水漏失,并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导致影响区地面沉陷、泉水干枯、农田无法耕作等。

3.1.4 水生态安全风险较大,水生态系统治理需要加强。因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井冈山市水资源生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城镇建设侵占河湖水域现象突出,局部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排污管理不到位,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③农村河塘被随意排污、倾倒垃圾,农村水环境问题突出;④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力度有待加大。井冈山市需要全面开展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恢复河流生态空间,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

井冈山市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实地踏勘调研发现,牛吼江(六七河、六八河)、小江河(郑溪河、龙江河)、蜀水河(黄坳水)、遂川江及其支流水系存在河道堤岸损毁和河道两岸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河川淤塞现象突出,雨季易造成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滑坡等也是导致井冈山境内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目前井冈山境内存在128处地质灾害点,以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为主[4]。

3.2 构建生态格局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已成为目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振兴乡村的重要保障[5]。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斑块-廊道-基质”的生态学经典分析模型,系统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城镇相互交融的生态系统安全格局。

3.2.1 识别生态源地。对“三调”数据进行重分类,将生态用地设为前景数据、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设为背景数据,利用GuidosToolbox软件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识 别 出 核 心 区。之 后根据景观连通性原理,先筛选核心区中面积大于200 hm2的地块,再计算大于200 hm2地块的斑块重要性指数(dPC),最后筛选出dPC大于9的地块作为生态源地。井冈山市共筛选出9个生态源地。

3.2.2 提取生态廊道。将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建设用地距离作为威胁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再根据已识别的生态源地和构建的综合阻力面,将生态源地的几何中心作为源/汇点,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得到最小成本路径,识别潜在生态廊道;然后根据重力模型,识别出主要生态廊道。河流不仅是生物生存、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栖息环境,也是生物物质、能量传递的主要通道,因此将井冈山市的主要河流作为显性廊道。

3.2.3 提取生态节点。生态节点是连接相邻源之间的潜在跳板,其一般位于生态廊道上,分布在生态功能最薄弱处,可以将分散的各斑块串联起来,以此对生态流的运转起到决定作用。结合生态系统基础评价,井冈山市最终规划构建“一核三片,一网九源”的全域生态空间格局。

3.3 明确修复分区

精准评价并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前提和基础[6]。笔者基于区域的生态功能重要性、主体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及重要生态问题,通过叠加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性评价结论,并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最终确定将井冈山市划分为四大生态保护修复片区,分别为东部牛吼江流域整治修复区、南部遂川江流域生态修复区、中部井冈山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区和西部小江河流域整治修复区。针对不同修复类型提出不同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保护与修复受损区域生态系统。

3.3.1 修复分区原则。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良好的要求,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关系,依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修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②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加强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整体保护和塑造。根据生态系统退化、受损程度和恢复力,合理选择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等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③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长远结合、久久为功,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分期部署、分段实施的思路,科学确定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合理布局项目工程、统筹实施各类工程。结合实际,协同推进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保护修复效果。

3.3.2 修复分区思路。首先,牢固树立“大系统”“大生态”“大格局”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生命共同体”“三生协调”“适宜性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明确各类生态要素的关联,明确整体与局部统一,区内保护与发展协调,区际相互协调发展。其次,开展井冈山市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结合林地质量等级、生态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情况,通过叠加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性评价结论。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和评估,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识别和诊断结果,考虑地形地貌和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自然生态单元和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治理措施的系统性,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井冈山市的生态保护修复片区进行划分。

3.3.3 修复分区方法。在借鉴各种分区和区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划分方法。“自上而下”划分方法是基于国土空间整体性、系统性而展开,在国土空间地域分异、功能主导的基础上,针对其关键特征、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界定,从宏观到微观、从高级到低级逐步分解,依次划分不同等级分区的过程。“自下而上”划分是基于区域单元异质性、相似性展开,在区域单元主导功能、典型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其功能状况、主要问题进行单元评价分析,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低级到高级层层合并,依次划分不同等级分区的过程。

3.4 落实建设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国土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出的安排[7]。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多尺度、多层次的系统修复,前期规划固然重要,后期的项目落实更加必不可少。国土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8]。因此,必须科学务实,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有的放矢,衔接重点任务,远近期相结合,列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项目。多规协同、提升规划的协调性,已成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的客观需求[9]。笔者基于前期现状调研、问题诊断、部门座谈等多个环节,结合四大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实施生态系统质量稳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小流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地质环境治理、土地整治五大一级重点任务,对各级重点任务进行细分,形成3个层级、共17项具体任务的“十四五”期间井冈山市生态修复重点任务体系(见表1)。

表1 “十四五”期间井冈山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4 结语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单元,是实现美丽生态国土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井冈山市为例,从现状分析、目标定位、格局优化、修复分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完善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体系框架,以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国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类型和修复方法差异巨大,而生态修复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井冈山市国土空间
奋进碧小 扬帆起航——记井冈山市碧溪镇中心小学
空间是什么?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创享空间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简析井冈山市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社会实践教学点介绍 井冈山市神山村
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和对策解析——基于井冈山市的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