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2023-01-31吴小娃张珺瑶吴艳丽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张 乐,吴小娃,张珺瑶,卢 岑,吴艳丽

(江门市中心血站,广东 江门 529000)

临床输血是救治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血液及血液制品需求量持续增长,医疗机构需储备充足的血液制品应对临床救治的需求。相关研究[1-2]显示有47.02%的初次献血者不愿再次献血,而献血不良反应成为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后的一定时间内,因为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采血护士,巡视医生的工作态度以及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影响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3]。而部分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后发生的恶心、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不利影响[4]。为加强江门市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提升血站医护人员认知水平,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本研究对本市中心血站2017—2020年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7—2020年江门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调查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2 采血方法

本血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5]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6]标准对本市无偿献血者进行体检、全面评估和采血。采血量选择一次200 mL或400 mL 2种规格,献全血间隔期≥180 d,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2周、<24 次·年-1。

1.3 献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

按献血过程中/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7]。

1)轻度:献血者自诉感觉头晕眼花、心悸心慌,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

2)中度:在轻度反应基础上表现为恶心呕吐、失去知觉、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意识模糊,或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心律减慢等;

3)重度:除轻度/中度外,同时伴有严重抽搐、大小便失禁、全身痉挛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统计软件Epi Info3.3.2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血站2017—2020年无偿献血共采血180 221人次,其中18~29岁、学生群体、初次献血者人次数最多,共报告不良反应1265例次,总发生率为0.702%。其中女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18~29岁年龄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学生群体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职业为高,时间分布中以夏季(6—8月)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以上者,1次献血400 mL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次献血200 m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表1(续)

2.2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对1265例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显示1265例次献血不良反应中86.48%为轻度,重度不良发生率仅为1.90%;精神紧张是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占不良反应总数的65.69%,其次为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空腹/饥饿等;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等候时间长、采血环境差、空气不流通、人员拥挤、医务人员态度差或技术不熟练等。见表2。

表2 1265例次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n(%)

3 讨论

江门市2017—2020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相对比男性高,可能与女性身体素质相对比男性弱,男女体质存在较大差异有关,与季雯婕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人群分布以学生群体为主,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29岁年龄段,可能与该人群自主性强,乐于尝试献血事物有关,该人群也是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主要群体,表明献血者的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此外该两类群体年纪偏小,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充分且多为初次献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不良反应发生率时间分布以夏季相对较高,可能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关。李颖[9]研究结果显示,在医院室内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在献血车内献血者,表明若采血环境狭小、空气不流通、闷热时,可能会使献血者在生理上持续出汗,心理上烦躁、焦虑而出现反射性血管反应导致血液浓缩,致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增加[10]。而其他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包括等候时间长、采血环境差、空气不流通、人员拥挤、医务人员态度差或技术不熟练等[11],表明本市无偿献血环境、服务能力和质量等亟待进一步提高,也可考虑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类型的激励措施提高献血积极性[12]。

对无偿献血者不同献血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数据分析显示,1次献血400 mL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次献血200 mL的献血者,而在1次献血200 mL的无偿献血者中多以初次献血者为主,情绪过度紧张为主要影响因素,原因为精神紧张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脑供血一过性不足。也可能因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够充分,尚未完全做好献血准备而心理上存在一定恐惧、害怕等情形,在生理上表现为精神紧张和血压下降[13]。1次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中大多以重复献血为主,多次献血熟知献血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充分掌握相关献血知识和生理知识,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小[14]。献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其次为献血者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空腹或饥饿、晕血或晕针等情况下,因为机体处于应急代偿状态,脑血供血一过性不足而出现不良反应[15]。

针对本研究结果,可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1)采取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闻媒介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和覆盖面,在机关、学校、街道和社区等单位采用讲座、滚动视频、海报等方式普及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2)科学合理安排采血的时间、地点,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尽可能消除献血者的恐惧、紧张的情绪。3)采血的医护人员要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献血者,必要时可播放音乐、电视、录像,以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献血前应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献血群体,通过和蔼可亲的交谈沟通,营造愉悦的献血氛围使其处于最佳献血状态。4)充分了解献血者心理状况和健康情况,必要时开展心理疏导,积极传递公益爱心,充分告知献血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和进餐后方可献血,尽量避免在睡眠不足、空腹和疲劳情况下献血。5)加强采血护士技能培训,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操作,采血时确保动作轻柔,争取一针穿刺成功,以减少献血者穿刺时的不适和疼痛。6)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筛选献血者、评估献血适应证是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全面综合评估献血者身体、心理素质,对身心条件不合格者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有经常晕针晕血史者不能参加献血。7)采血过程中务必注意观察,一旦发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止采血,并及时正确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采血后要叮嘱献血者正确按压针眼,避免采血部位局部血肿。8)团体单位组织预约献血时要提前做好沟通和场所布置工作,科学选择采血场地,应提前一天布局好采血室,建议选择宽敞、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环境优雅、空气流通的会议室或多功能室作为采血场所,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做好良好秩序维护,避免拥挤,既利于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9)全面加强本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全力实现采供血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效地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