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形枕在老年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体位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31金欢欢程彦如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压体位视网膜

刘 喆,金欢欢,程彦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郑州 450000)

视网膜脱离为老年眼科常见疾病,致盲率相对较高[1],为防止术后眼压升高,临床通常于术后采取面向下体位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即使用常规普通枕头垫枕于面部,露出口鼻,并将软海绵垫垫于四肢关节处,可有效缓解面向下体位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挤压,但长时间维持面向下体位可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情况,降低面向下体位耐受时间,导致出现睡眠中断的现象,影响睡眠质量[2]。使用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护理,可自然抬高身体,符合人体自然生理弯曲,可缓解胸部压迫感,笔者推测将U形枕应用于老年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可能会延长面向下体位耐受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本研究对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1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64)和U型枕组(n=65)。常规组男35例(54.69%),女29例(45.31%);年龄(60~71)岁,平均(64.13±3.27)岁;手术类型为惰性气体注入术37例(57.81%),硅油注入术27例(42.19%);疾病类型为牵引性15例(23.44%),视网膜裂孔性33例(51.56%),渗出性脱离16例(25.00%)。U型枕组男33例(50.77%),女32例(49.23%);年龄(59~70)岁,平均(64.15±3.29)岁;手术类型为惰性气体注入术36例(55.38%),硅油注入术29例(44.62%);疾病类型为牵引性17例(26.15%),视网膜裂孔性33例(50.77%),渗出性脱离15例(23.08%)。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首次接受手术治疗;2)术前基线眼压正常;3)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护理工作;4)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青光眼等其他眼科疾病;2)伴有颈椎、腰椎病变;3)合并有恶性肿瘤。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 护理方法

1)常规组体位护理: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俯卧位方法,使用枕头垫(常规面包型纤维枕头)将额头垫高,保持面向下体位,使鼻和眼悬于空中,并嘱咐将双手放置于头两侧,将四肢肘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等处垫上海绵垫。2)U型枕组体位护理:选用柔软棉布裁剪为一块长60 cm×10 cm(外侧)和一块48 cm×10 cm(内侧)的长方形并制作成U型枕(填充物为晴纶棉),U型上底面35 cm、枕高15 cm(图1)。将U形枕置于患者额颊处,以辅助患者坚持面向下体位,同时避免眼部、颊部受压,将口鼻处于悬空位置,确保呼吸通畅;固定头部,防止各种不良姿势(仰卧位、侧卧位等)出现,通过坐位面向下与俯卧面向下交替进行,减轻长时间同一体位压迫患者胸腹部产生的不适感,增加耐受时间;同时转移患者注意力(和家属聊天、听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填充物为晴纶棉,上底面左右长度为35 cm、高度为15 cm。图1 自制U型枕

同时,2组患者均给予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长时间受压迫导致的酸痛和疲劳,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学习舌尖顶腭部抑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术后指导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鼓励与支持,于出院前为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防止眼痛、高眼压、感染等并发症,并嘱定期复查,通过复查情况给予相应指导,避免剧烈头部振动,合理用眼。2组均干预2周,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协助体位管理,并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出院后在家属监督下进行体位管理,2周后于门诊随访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时间指标:对比2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期间每天睡眠时间、体位维持最长和平均时间。体位维持平均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期间保持面向下俯卧位不中断的总时长/术后住院观察天数。

2)睡眠质量: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总分21分,包括睡眠质量(3分)、睡眠时间(3分)、睡眠紊乱(3分)、睡眠效率(3分)、入睡时间(3分)、催眠药物(3分)和日间功能障碍(3分)7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3)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4]评估2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HAMA和HAMD总分分别为56分和96分,HAMA大于7分、HAMD大于8分表示伴有阳性(焦虑/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说明情况越严重。

4)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患者腰部不适、胸部压迫感、颈部不适、窒息感、眼压增高和角膜变性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时间指标比较

U型枕组术后住院期间每天睡眠时间、体位维持最长和平均时间均较常规组长(P<0.01或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时间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U型枕组干预后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常规组低(P<0.01或P<0.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分

2.3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U型枕组干预后A和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U型枕组5例(7.69%)出现并发症,常规组17例(26.56%)出现并发症,U型枕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老年人为视网膜脱离主要受累群体,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因视网膜脱离术后易出现角膜变性等并发症,以及为提高视网膜复位率,需于术后保持低头、俯卧位等强迫体位2~3周,但长期强迫体位会引起患者严重生理不适,极大影响老年患者的康复进程[5],因此,临床通常于面部、四肢关节处垫软海绵垫进行体位管理,但长期面向下体位压迫胸腹部易产生心慌、胸闷及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致使体位维持时间缩短,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一情况可对睡眠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6]。辅以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干预,可适当抬高头颈部,改善患者贴于床面难以正常呼吸的弊端,并减轻胸腹部受压情况,应用于老年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可能会延长体位维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睡眠。

视网膜脱离术后若不能保持正确体位,可致填充物挤压视网膜的效果降低,且眼压容易上升,视力下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中,U形枕组术后每天睡眠时间、体位维持最长和平均时间均较常规组长(P<0.01或P<0.001),说明在老年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辅以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干预在延长体位维持及睡眠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U形枕组并发症发生率仅7.6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6.56%(P<0.01),与杨雪梅[8]的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该体位管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长期面向下体位致使肩颈肌肉紧张,肌肉耗氧量增加,发生无氧运动,导致肩颈部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且胸腹部压迫引起的心慌、胸闷导致患者不能长时间维持面向下体位,而辅以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干预的方法,在患者额颊处放置U形枕,U形枕以颈部工学设计为主要特点,能确保头颈部、口鼻与床面保持距离,能确保呼吸通畅,并进行体位交替(坐位面、俯卧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胸腹部长期处于俯卧位所受的压迫,利于肩颈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状态,增加舒适度,进而延长体位维持及睡眠时间,利于视网膜早期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视网膜脱离后需长期保持强迫体位以及日常活动受限制,患者会产生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不适,以入睡困难、睡眠紊乱等为主要表现。冯晓霞[9]的研究显示,U形枕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面向下体位可有效延长入睡持续时间;吴芙萍等[10]研究显示,将U形枕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可增加舒适度及改善睡眠质量,上述研究均体现了辅以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护理策略的优越性。本研究中,U型枕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HAMA和HAMD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1或P<0.001),说明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干预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辅以U形枕进行面向下体位干预通过抬高肩颈部缓解对胸腹部的压迫,减少胸闷、颈部不适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患者生理不适感。同时转移注意力(和家属聊天、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有帮助。此外,家属给予的鼓励与支持,可增加患者康复的自信心并予以坚持,减轻心理压力与负担。生理舒适度的增加以及心理压力的缓解,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将U形枕应用于老年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管理可改善体位维持效量及睡眠质量,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此外,本研究只纳入了术前眼压正常患者,U形枕在高眼压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体位管理中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眼压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