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3-01-31冯德伟李玉洁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阑尾穿孔阑尾炎

汤 鑫,冯德伟,李玉洁

(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二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穿孔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患者常出现右下腹部剧烈疼痛、发烧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可诱发弥漫性腹膜炎和败血症,危及生命安全[1]。阑尾切除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而开腹阑尾切除术是最为传统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切除病灶达到治疗目的。但开腹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较强,不利于术后康复,增加患者身心负担[2-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逐渐成为主流,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易恢复等优势[4]。但关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文章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二科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8例(归为对照组)和同期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8例(归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8~58岁,平均(34.28±4.8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0~42 h,平均(25.64±8.46)h。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5.02±4.8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45 h,平均(26.12±8.38)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穿孔性阑尾炎;2)入院时意识清楚,签署手术方案同意书;3)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2)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3)发病前4周有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服用史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于右下腹行麦氏切口,探查并将阑尾切除,后采用荷包法包埋阑尾根部残端,并用周围肠系膜组织覆盖,常规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观察无出血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实施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于脐上做一弧形切口(约1 cm)以建立气腹(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调整舒适体位后,分别于左下腹上方1 cm处(主操作孔)及耻骨联合上0.5 cm处(辅助操作孔)各做一切口,置入套管针。探查腹腔寻找阑尾根部,充分暴露阑尾,用抓钳将阑尾头部提起,阑尾系膜血管上血管夹后离段系膜,电凝阑尾系膜至根部后剪断阑尾。经操作孔将阑尾取出,将阑尾残端包埋还纳入腹腔。术后常规冲洗腹腔并引流,观察无出血后解除气腹,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2)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抽取2组静脉血3 mL,离心(3000 r·min-1,离心半径15 cm,10 min)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3)并发症:观察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及腹腔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2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组术前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MDA均高于术前,SOD均低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2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进行微创治疗的同时兼具诊断功能,其允许医生通过腹腔镜探查功能较清晰观察腹腔及阑尾情况,切除穿孔阑尾,在根治阑尾炎的同时排查其他风险因素[5],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恢复。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且在腹腔镜辅助下术中视野清晰,医生能够快速精准找到穿孔阑尾,将其切除,继而减少出血量和对机体的损伤,使患者术后能够尽快下床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缩短住院时间[6]。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为腹腔镜采用三孔操作,且需要建立气腹及置管,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虽有微创优势,但仍存在创伤性,而手术创伤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使身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7]。而严重的氧化应激会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力,影响康复。MDA、SOD均是评估氧化应激反应的有效生化指标,其中MDA在由氧自由基代谢过程中产生,其水平变化能够反映机体内氧自由基的水平[8]。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参与维持机体内氧化-抗氧化的平衡,而当机体内有大量氧自由基产生时,SOD能够与超氧阴离子结合产生过氧化氢,起到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和组织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组MDA高于术前,SOD低于术前,且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及开腹手术均会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复。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切口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性刺激较轻,带来的氧化应激反应更低[10]。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减少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考虑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及出血的发生风险,此外腹腔镜探查功能利于将腹腔残余脓肿的彻底冲洗及清除。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减轻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阑尾穿孔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