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探讨

2023-01-27吴树畅于群生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碳中和双碳碳达峰

吴树畅 于群生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基础能源,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社会经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煤炭企业提出绿色低碳转型新要求。因此,文章在“雙碳”目标下,梳理煤炭企业现阶段绿色低碳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基于企业内部环境探讨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包括发展洁净煤、CCUS等绿色高新技术;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能源供给;提升碳全面预算管理;推进落实碳信息披露机制,同时基于外部环境提出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碳税政策;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完善碳排放审计制度的绿色低碳转型对策。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引言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已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粗犷式的发展模式致使我国碳排放成倍增长,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气候变化正影响着我国人民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气候问题已然成为当前生态问题中的主要矛盾点。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我国2020年碳排放总量为98.99亿吨(图1),碳排放约占全球的30.7%,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我国对于碳排放的控制,将会对全球碳中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于2030年前努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均明确了“双碳”目标的重要地位和基本思路。

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与能源生产消费相关,其中煤炭生产消费的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80%。“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势必会产生深远影响,过去煤炭企业粗犷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而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一)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富强举足轻重,尤其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日趋复杂,能源安全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可采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且存在部分大矿采富弃贫、私矿乱挖乱采的现象,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低碳转型伴随着企业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质量,提高先进产能,提升煤炭资源自给率,这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禀赋的能源资源已成为各行业快速发展的原生力量,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但这也凸显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能源资源的特点,而煤炭、石油等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能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结构中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发展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健康发展。

(三)推动社会经济全面绿色发展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适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由耗能高、排放多、污染重的发展模式向耗能低、排放少、污染轻的发展模式转变,这对于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体系、回归高质量发展模式及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社会经济全面绿色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绿色增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二、文献综述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的作品《寂寞的春天》,引发了全世界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绿色转型问题也进入了各界学者的视线。关于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谢和平等人(2018)提出煤炭企业要有勇气对煤炭落后产能、生态损害、煤炭污染排放进行革命,实现煤炭行业生产利用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杨志江、罗掌华(2019)认为技术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陈浮等人(2021)指出我国煤炭排放基本已实现达峰,但留给煤炭企业绿色转型的时间已不多,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出“能源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防污、低碳共同治理。曾诗鸿等人(2021)认为要实现碳中和,完成低碳转型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集成绿色低碳技术。张瑾华、陈强远(2021)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阐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制定环境措施、建立多效环境制度、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推动形成绿色消费。欧阳志远等(2021)提出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问题入手,逐一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综上所述,本文将在“双碳”目标下,分析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并基于煤炭企业内部与外部这两个视角,探讨适宜的转型路径。

三、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义非凡,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仍存在一定障碍,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一)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资金不足的风险

一方面,煤炭企业为了应对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势必要对传统产业链中耗能高、污染重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换代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继而购买新型节能环保设备,加大绿色低碳研发投入等。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煤炭企业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绿色持续发展能力,但这一过程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短期内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投资方由于受绿色信贷政策的影响,只能提高煤炭企业的融资成本或融资门槛,加大了煤炭企业筹资难度和压力。这给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影响下,煤炭企业受碳排放额度的限制,煤炭的挖掘生产无法达到之前的水平,煤炭产能因此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销售收入也将随之下降。此外,煤炭企业在绿色环保政策的要求下会增加碳减排治理成本。在外部筹资、融资困难和内部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煤炭企业资金短缺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给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不利影响。

(二)技术研发能力制约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仍较为落后,在绿色低碳转型最为关键的低碳能源技术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深度“脱碳”技术储备不足。我国煤炭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方面颇有心得,但要实现煤炭的低碳化,则必须发展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技术被视为未来绿色低碳化发展战略之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不过目前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每吨碳成本高达300至900元,高昂的成本不利于其推广使用,现阶段无法与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愿景相匹配。若CCUS成本低于碳排放交易权成本或CCUS实现经济成本可行,那么CCUS技术势必将会推动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变革。

(三)对煤炭的高依赖性减缓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我国能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通过对比近十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情况可知(图2),虽然煤炭消费占比近十年下降接近15个百分点,但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仍高达56.8%,煤炭消费需求仍居高不下。

在过去,我国依托于传统能源资源,建立起了全方位的工业体系,目前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是应对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场”。但就目前来看,清洁能源使用成本依旧偏高,工业企业仍偏向以经济成本为导向,绿色生产意识欠缺,对煤炭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能源(煤炭发电)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2030年前,我国预计年均经济增速约为5%,年均能源消耗增速在2%左右。而短期内清洁能源供给也无法满足能源消耗增速的需求,对煤炭的高依赖性在未来十年将会阻碍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因此,在“双碳”目标下,亟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突破依赖煤炭供能的市场限制。

四、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路径

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长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践行绿色、低碳之路,而且需要企业外部提供转型政策支持,共同驱动煤炭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一)内部革新是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要求

1. 发展洁净煤、CCUS等绿色高新技术

煤炭企业应开展绿色高新技术创新,高新低碳技术是完成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煤炭的特性决定了煤炭是高碳排放能源,要实现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就必须将洁净煤技术与CCUS技术结合使用,通过清洁技术解决煤炭生产中所产生的灰尘及含硫气体,再利用CCUS及时将排放的碳进行捕捉、利用或封存,使其资源化,从而实现煤炭生产的绿色化、低碳化。但目前洁净煤技术无法与“双碳”目标相匹配,CCUS的经济应用成本偏高、规模小且无法直接转换为企业的经济增长。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前进方向,加大洁净煤、CCUS科研创新的力度,增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完善碳排放处理配套设施,优化碳排放处理流程,通过发展低耗能的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企业、摒弃落后产能,降低绿色低碳经济成本,加快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2. 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能源供给

煤炭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煤炭企业可以利用矿区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地下矿井的高温发展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做到煤炭资源与清洁能源的深度互补。煤炭企业要发挥资源优势,使煤炭资源与风能、光能、热能等清洁资源协同发展,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减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煤炭的依赖程度,同时缓解煤炭企业碳排放压力,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3. 提升碳全面预算管理

发展碳预算管理是煤炭企業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管理措施。煤炭企业通过建立碳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升级企业现有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可以合理运用预算管理系统为煤炭企业碳排放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调控,有助于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发展企业碳预算管理可以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切实满足“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排放的科学管理的需求,促进我国煤炭企业朝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4. 推进落实碳信息披露机制

在双碳背景下,煤炭企业应提高碳排放信息披露内容质量与可信度,通过建立专门的碳信息披露监督管理部门或岗位,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管理,扩大碳信息覆盖面,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通过年报、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主动将企业碳交易等信息充分披露出来。高质量的碳信息披露将成为促进碳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撑,是践行碳减排义务、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二)外界的政策支持是煤炭绿色低碳转型的外在条件

1.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碳税政策

基于市场运行机制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碳税等减排措施与“自上而下”的政府命令相比,可以更持续、更有效地提升碳减排效率,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这将在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者,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经济政策体系,在发展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与碳税政策,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煤炭等排放高、集中度高的企业,落实碳排放交易机制,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后,逐步降低其免费碳排放额,合理控制碳排放交易价,使碳排放的市场价值能够得到真实反映,从而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煤炭企业采取低碳减排措施,自觉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对碳排放分散、监管困难的煤炭企业征收碳税,规范其碳减排义务,并对碳排放合格的煤炭企业可以提供适当碳税优惠,缓解其绿色低碳转型压力。

2. 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煤炭等能源供应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大量金融投资(表1),投资需求主要包括新建基础设施投资和既有设施改造的投资,也包括绿色转型下加速煤炭资源基础设施退役的资产损失与搁置成本。此外,煤炭企业科研创新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为了满足绿色低碳转型的投融资需求,提高绿色高新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倡导金融服务机构围绕“双碳”目标推动产品创新,并利用现有的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为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同时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针对煤炭企业绿色创新的专项激励补贴政策,弥补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成本差距,缓解绿色低碳技术的成本压力。建立绿色生产投融资机制,加大投融资力度,为煤炭企业提供绿色IPO、绿色贷款等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切实为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支持。

3. 完善碳排放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碳排放审计制度,对煤炭企业碳排放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及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等进行持续的监督、鉴证及评价。第三方审计要以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开展对“双碳”目标政策的审计,关注转型过程中“双碳”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差的情况;对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和效果、污染防治的進展情况进行审计;对绿色低碳转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强调对减碳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的审计。通过构建碳审计标准,强化对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的持续监督,督促帮扶煤炭企业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五、总结与展望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加快我国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复苏和绿色发展。而煤炭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谨慎乐观,充分考虑绿色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在未来的四十年里,煤炭企业应牢牢抓住时代机遇,自上而下共同应对“双碳”目标,积极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世界资源研究所.零碳之路:“十四五”开启中国绿色发展新篇章[R].2020.

[2]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环境监察,2020(12):8-9.

[3]张瑾华,陈强远.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路径分析[J].企业经济,2021,40(08):36-43.

[4]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J].煤炭学报,2019,44(07):1949-1960.

[5]曾诗鸿,李根,翁智雄,李腾飞.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研究[J].环境保护,2021,49(16):26-29.

[6]沈谦,杨晓梅.坚定发展煤化工产业坚持走好绿色低碳道路[N].陕西日报,2021-09-17(003).

[7]谢和平,刘虹,任世华.煤炭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N].中国能源报,2018-06-18(004).

[8]杨志江,罗掌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1):9-12.

[9]陈浮,于昊辰,卞正富,尹登玉.碳中和愿景下煤炭行业发展的危机与应对[J].煤炭学报,2021,46(06):1808-1820.

[10]欧阳志远,史作廷,石敏俊,杨德伟,龙如银,周宏春,林思佳,郭瑞芳,王宇杰.“碳达峰碳中和”:挑战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42(05):1-11.

[11]聂艳红.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2018(14):106-109.

[12]陈向国.杜祥琬:“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节能与环保,2021(08):12-14.

[13]刘小林.信息化推动我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电信,2017(01):17-22.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于群生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碳中和双碳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