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经验
2023-01-25刘小春张卫华
刘小春,张卫华,赵 娴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国医大师郭诚杰是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临床诊治疾病经验丰富,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疏通调补”,是著名针灸大家[1-2]。郭诚杰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方面有独特认识。急性周围性面瘫是发病在2周内,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主要累及面神经核及面神经,其西医病理改变主要是面神经管的循环障碍、神经水肿及非特异性炎症[3-5]。
1 悉明病因,确立治则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风寒侵袭所致,国医大师郭诚杰进一步提出,风邪兼夹合而为病是基本病因。国医大师郭诚杰提出“疏通调补”的学术思想,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较好[6]。
1.1 病主实证,疏通为要 郭诚杰针对外感六淫实邪,采用疏散外邪大法,使邪退病安。生理情况下全身机体以通为顺,病理状态下,人体机能不通则引起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失常[7]。国医大师郭诚杰直驱脏腑经脉实邪,运用对穴透刺法促进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使堵塞经脉的实邪尽去,气血畅达,经脉得养。
中医学认为,经络具有沟通内外,外络肢节,网络全身作用,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黄帝内经》把用针灸疏通经络称之为“解结”,意思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利,气血流畅。针灸疗法通过给予穴位以适量的刺激,使之得气,兴奋活跃局部穴位,激发经络本身功能,经络畅通则血行气通,使机能恢复平衡,祛邪外出,达到“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的目的[8]。
1.2 病兼虚者,宜当调补 “虚”是一种病理状态,虚证是人体正气虚弱所产生的各种表现。《内经》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医宗必读》曰:“积之有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无力抗邪,邪气趁机留着于虚处,痹阻经脉[9]。国医大师郭诚杰认为正气虚乏,气血不足,难以驱邪外出。
“调”即调理,本病患者会产生心理负担,应重视日常调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发三方面防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主张调情志,调饮食起居等,纠正紊乱的经脉,逆转病情向愈。
“补”即补益不足,对于素体虚弱、因病致虚、年老体弱者,主以药补,扶助正气,正复则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故治疗上注重壮脾胃以促进生化之源,扶正气使脾胃气血得补,舒筋通络使阳明经脉气血得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国医大师郭诚杰强调用药应中病即止,忌针药攻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始终应顾护正气。
2 病分二期,分期疏通
郭诚杰强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是以风邪为主,侵袭面部,导致局部经络气血不通,此时病邪在络,病位较浅,积极进行针刺干预以疏散外邪,通经活络,通行局部经脉,引邪外出,截邪深入,又不损伤正气,认为该病急性期病程在14 d内,分为进展期(病程7 d内)和稳定期(病程8~14 d)。进展期为外邪侵袭血管神经,其功能紊乱导致小动脉痉挛,面部血管受压,进而出现水肿引发面神经缺血发生面瘫[10],治疗时刺激量宜小,以远端穴位为主,面部穴位佐之。稳定期的邪气亢盛,正气未损,正邪相争,势均力敌,邪正相争于表而致面瘫,对其进行积极干预,选取面部穴位,远端佐之,以求邪祛正安。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对周围性面瘫早期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可提高患者痊愈率[11]。
2.1 进展期,循经远道取穴为主 处于进展期的患者,郭诚杰以远端合谷穴(双)、太冲穴(双)为主,配合手足阳经面部阿是穴位。《内经》曰:“病在上者,取之下。”疾病在头部,取四肢远端穴位。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唇吻不收,合谷主之”表明合谷穴广泛应用于面瘫治疗。《百症赋》有云:“太冲泻唇以速愈”阐述了太冲穴治疗面瘫效果较好。《针灸大成》曰:“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二穴是气血阴阳内外出入的通道,配伍应用可沟通内外,疏通经络,调节上下气机,调理气血。远道取合谷、太冲穴,一手一足、一阴一阳,能较好的通调局部经气,与手足阳经的面部穴位配合应用,相辅相成,行面部气血而畅通经络,加强疗效。临床报道也证实了开“四关”配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12]。
郭诚杰指出进展期是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期,此时病邪尚浅,重视远道穴位的补泻,而局部取穴宜少,取1~2个穴位,至多不超过3个,针刺宜浅,刺激宜轻,达到促进炎症吸收和神经恢复的目的。主穴采用巨刺透达法,《灵枢·官针篇》载:“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治疗法,故针刺健侧太冲、合谷穴,捻转泻法,中等强度刺激,激发经气。局部浮刺法:针刺深度表浅,刺激量宜小禁大,微有胀感为宜,1 次/d,每次留针15~20 min。
2.2 稳定期,巧用甲乙对穴,循环针刺 “对穴”又称“穴对”,是两个腧穴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提高临床疗效[13]。透刺法是一针两穴,两穴相透,使经气相互贯通[14]。国医大师郭诚杰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将二者巧妙结合,以疏通经脉。通过针刺透穴,扩大了针刺范围,能够使穴位的敏感度增强,加强针感扩散传导直达病所,有效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而经筋、筋肌得以润养,板滞的面部得以恢复[15]。因手足三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少阳经是多气少血之经,故当脉络空虚时,面部阳明经和少阳经脉气血逆乱,易发生口角斜、闭眼不能等。国医大师郭诚杰以手足三阳经的面部穴位为主,辅以合谷、太冲二穴,有研究表明治疗周围性面瘫针刺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取穴[16]。为防止出现穴位适应性及局部皮肤受损,郭诚杰采用甲乙组穴位,交替使用,循环针刺。甲组:阳白透鱼腰,颧髎透迎香,颊车透地仓;乙组:鱼腰透丝竹空,四白透地仓,地仓透牵正。①分支取穴加减:阳白透鱼腰促额纹恢复;若上唇明显斜,地仓透水沟;下唇斜明显,地仓透承浆;眼睑不能闭合,丝竹空透鱼腰。②针刺深度:发病初期,邪在经筋浅层,故仅将针刺至浅部肌肉层。③平针扇形透刺法:针刺面部穴位时,针尖与皮肤呈15°,从1个穴位倾斜进针,缓缓向第2个穴位透刺,再以第1个穴位为基础,用同法向第2个穴位左右各旁刺,呈扇形分布,施以较快频率捻转,除浮在肌表邪气。远道穴位,轻手法,少捻转,微得气即可,该法有通调局部经气之效,疏通经脉,促病恢复。刺激量:甲乙组穴1组/次,1 次/d,交替使用,减少局部刺激同时增加治疗作用,每次留针15~20 min,轻度刺激,不带电,针刺患侧。
3 分型用穴,尽显其能
郭诚杰认为在急性期有风寒外袭、风热侵袭、风痰阻络证型,根据邪气性质采用分型治疗。风寒外袭则加刺尺泽、列缺以祛风散寒,配合远红外线照射,距患侧面部35~45 cm,1次/d,每次15~20 min。风热侵袭加刺外关、昆仑,配合点刺少商出血,因外关穴与阳维脉相通,阳维脉维络诸阳,主一身之表,针刺外关有疏风清热解表之效;昆仑穴将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而自身携带着五腧穴经穴的“火热之性,故能驱邪外出,散热化气[17]。风痰阻络加刺足三里、丰隆,因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若气血运行不畅,加之素体脾胃虚弱,痰浊内生,针足三里可通畅经脉,充盈气血,推动痰浊外出,丰隆穴为治痰经验要穴,两穴合用,可活血通络,健脾化痰。
4 扶正截邪,主以药补
国医大师郭诚杰认为素体虚弱,年老体弱者,体内正气不足,经络空虚者,则以“补”为要,益气养血、扶助正气,正复则安,应用牵正散加减。常用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9 g,当归、炙甘草各6 g,黄芪30 g,陈皮、山药各15 g,六神曲12 g。1次煎取,早晚2次温服,常令文火小沸,令药味出,煮之调和。
牵正散以疏散外风,化痰通络为主要功效,方中白附子入阳明经,祛风化痰,治头面之风;白僵蚕清化轻浮上走头面,祛风化痰散结;全蝎为治风之要药,长于息风通络[18]。黄芪、当归药对用量比例5∶1,补气生血,黄芪乃补气药中的“动药”,当归为补血之主药,两药配伍,益气生血,气血双补,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当归药在此比例下益气补血功效较显著[19-20]。
郭诚杰重视顾护胃气,张景岳云:“凡欲察病者,必先察胃气;凡治病者,必先顾护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胃气受损,脾健运无力,不利于药物的传化吸收,影响药效发挥,使疾病缠绵不愈,故方用陈皮、六神曲、山药,陈皮能理气调中,六神曲能消食和胃,山药健脾养胃;炙甘草调和诸药。
5 重视调护,心理疏导
郭诚杰重视日常调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发三方面防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①未病先防:指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干预工作,消除疾病诱因,防止疾病发生,国医大师郭诚杰嘱遇到冷空气时要戴口罩,注意面部保暖,防风,避其邪气,起居规律,促进经脉气血恢复。②既病防变:指疾病发生初期,病位较浅,根据现有经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方法,以杜绝疾病进一步发展,郭诚杰嘱托患者治疗期间用手揉搓患侧面部4~5次,2~3 min/次;每日热敷2~3次,3~5 min/次。③瘥后防发:在疾病向愈阶段,重视预防性调护防止复发,郭诚杰嘱患者在愈后避风寒,加强患侧面部肌肉功能锻炼。
6 典型病案
常某某,男,36岁,2015年3月4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活动不灵 2 d。患者自诉: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左侧面部肌肉活动不灵,无头痛头晕不适,无明显耳后疼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寒发热,晨起发现其左侧口角向右侧斜,无言语不利,无半侧肢体麻木及活动不灵,食纳可,睡眠可,二便调畅。遂来我科门诊。一般检查:患者左侧闭目无力,左侧口角向右侧斜,夹食漏饮、鼓腮漏气,无言语不利,无肢体麻木及活动不灵,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面瘫;中医诊断:口僻,风寒侵袭证。治则:通经活络,疏风散寒。治疗:进展期以远端穴位为主,面部阿是穴为辅,针刺健侧合谷穴、太冲穴,尺泽、列缺行捻转泻法,中等强度刺激,配面部局部穴位轻刺激,微有胀感为宜,1次/d,每次留针15~20 min,配合远红外线照射。稳定期以面部穴位为主,远端穴位佐之,甲乙两组为主穴治疗,甲组:阳白透鱼腰,颧髎透迎香,颊车透地仓;乙组:鱼腰透丝竹空,四白透地仓,颊车透地仓(均为患侧),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循环针刺,1组/次,1次/d,配合太冲(双侧)、合谷(双侧),尺泽(双侧)、列缺(双侧),每次留针15~20 min,轻度刺激,不宜带电,配合远红外线照射。经3周治疗,患者自诉左侧面部活动自如,左侧闭目有力,无夹食漏饮,鼓腮漏气。
按:本例因感受风寒邪气,侵袭阳经经脉,遂致经络不通,面部板滞发生此病,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风寒侵袭证,以通经活络,疏风散寒为治法。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主张分期论治,进展期病以循经远道取穴为主,配合手足阳经面部阿是穴位以舒筋通络,符合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此阶段针刺宜浅,刺激量宜轻,避免强刺激加重面部水肿及神经损伤。稳定期巧用对穴透刺,一针多穴,一穴多经,激发经气,运用甲乙组穴,循环交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促进面瘫康复。郭诚杰重视安抚患者焦躁情绪,嘱托患者治愈后避风寒,勿揉眼,畅情志,注意休息,加强患侧面部肌肉功能锻炼。
7 小 结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急性期是风、寒、热、痰之邪侵袭人体面部,邪气客于卫表;进展期病邪由表入里,客在经筋;稳定期病邪渐次内传,停留在分肉间、经络。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邪风之至……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郭诚杰在临床中形成了“疏通调补”学术思想,应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