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问题与对策

2023-01-25□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原著研究生

□李 静

当今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碰撞,马克思主义历经170余年依旧彰显它的魅力——真理性和科学性。百余年我们党依旧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我国迈向新台阶的钥匙,重视培养高校学子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素养,提高运用经典著作中的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因此从源头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找到当代研究生研读经典著作的症结,改变以往的研读模式,能够提高当代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

一、当代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问题

(一)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驱动力不足。

1.内在需求不大。研究生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在需求涉及阅读意愿主动性的问题。当代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外在可观测到的变化,更对人们的某些行为习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阅读行为习惯由原来的纸质阅读转变为电子阅读,由文字摄取知识逐渐倾向于短视频内容获取,更倾向于快速、便捷、更具反差刺激感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的能力。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多以书籍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它所展现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魅力,与当代部分研究生所被吸引的通俗易懂、具有趣味等类别的内容有区别,使得研究生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作家的人格魅力,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带给我们的启迪,不能深入挖掘其中所传达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不能正确明确自己内心需求和追求的目标,因此就导致研究生主动阅读的内在需求不明显。

2.外在刺激不强。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除了靠自己内在驱动力督促自己之外,还需要外在环境给予支持。当今各大高校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因此会相继展开有关的课程设置、讲座宣讲以及社会实践等相关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精神层面的高度。但这里就会存在些许问题,据了解,少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严谨,导致学生对相关课程不能给予重视;还有极少部分讲座宣讲“挂牛头卖狗肉”,主讲教授在向学生传授经验时偏离宣讲主题,使得部分学生对此产生质疑,达不到讲座该有的效果;还有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使得少数学生“弄虚作假”,这样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高校内设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关的机制非常少,这也会使得非专业研究生不重视经典著作的研读。

(二)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1.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研究生的本专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程度影响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据访问调查显示,本专业的研究生主动研读的意愿普遍要比非专业研究生高得多,而且在研读态度、研读方法以及研读成效方面要更系统更专业化。非专业的研究生所能接触到的经典著作大多还停留在公共课或者公开讲座上,由于非专业研究生所攻读的领域大多与他们的本专业领域相关程度更高,且学院对其的鞭策引导不够深入,所以就导致除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专业研究生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并不会分配时间积极主动地去研读一些马克思经典著作。

2.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政党。党员是从人民群众的先进分子选拔出来的,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要比群众更具自觉性、先进性,他们在思想上要比其他人更加关注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而会更多地去了解党的历史由来及发展概况,这种使命感会驱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研读,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党,并借助经典著作中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方法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党员在思想方面相较于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相关知识不够敏感,思想觉悟以及思想前瞻能力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在研读的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的积极性较差,因此研读的效果就会比党员要差。

3.大学生与研究生的区别。大学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的主要获取渠道为课堂、图书馆以及教师。根据访问调查可知,大学生对《矛盾论》《实践论》《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相关著作了解比较浅,在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兴趣不足、获取渠道少、授课形式单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于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要求不高,大部分高校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中国发展史、党的发展史等知识,掌握基本的常规知识,而不去要求他们进行高质量的研读,研读区别于阅读,大部分大学生只是停留在阅读层面上,并不能深入挖掘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研究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摄取时要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方可为研读,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对问题展开进行剖析研究。且进行研读的过程不能再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而是要自觉主动地去找寻课堂以外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以达到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再者阅读的来源不能以教材等二手文献为主,而是要研读经典原著本身,这就避免了被二手文献中语义表达不准确的内容“误入歧途”,最关键的一点是能够通过原著本身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作家进行“对话”,也就是说,站在作家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去揣摩作家所表达的具体涵义;最后就是研读一定要有所收获,应用经典著作中的方法观点来把握当今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回答时代给出的问题,剖析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学活用经典著作中所提供给我们的观点办法,以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手段方法欠缺。

1.主观意识影响研读效果。研究生经过大学四年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基本知识后,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发散性开创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削弱。大学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是按照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该知识点,而研读原著时要尽量避免原有的知识定向思考,要结合作家当时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诸多因素来还原作家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而深刻把握其中的原理精髓。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中所说:“一个人如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原著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2]研究生在研读时要忠于原著本身的见解,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研读,不能主观臆想作家写作的本意,不可随意曲解原著本身的用意,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原著本身,也就是要身临其境去研读。

2.人物背景了解不全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包含的真理并不是由马克思一个人所撰写的,在形成这些经典文本时,马克思也是借鉴了许多前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无论是原著还是任何一本书,里面所提到的人物、地点、时间等都是构成一本书最基本的要素,这些都是成为一本书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了解作家在写原著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以什么样的目的进行创作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原著中的原理。部分研究生在研读时往往不注重这些细微的细节,当研读过程中出现不了解的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时,容易选择“视而不见”,不去做研读以外的工作,这就致使研读时会因为不了解其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造成对某句话或某段话理解不深刻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加入自己主观意见曲解原著本身的内容。当我们有比较扎实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思考时,那么有一些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主次分明,抓重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原理包含着多位作家的思想精髓,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一本著作的整体性、科学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不仅涵盖哲学方面的内容,还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科学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但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和发展方向不同,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具体的,列宁也曾提到:“不同的历史时期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面,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那一方面……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并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取决于总的历史条件。”[3]也就是说抓重点来研读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必要的,要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思想水平以及时代发展需要,选择性地运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和思想。例如研究问题偏向哲学方面的应当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多学习其中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法思想,偏向政治经学方面应当从《哲学的贫困》《政治经学批判》中汲取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相关知识,党建方面的学生应当从《共产党宣言》中关注党的性质、纲领、发展脉络等方面下手。这样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选择会使研读更有效率更有理论根据性。

二、当代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对策

(一)调动研究生研读经典著作的积极性。厘清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研究生清楚地认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学生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要从原理上弄清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概念原理不能模糊,消除他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担忧心理,激发其研读欲望,通过研读经典著作,研究生能够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正确地掌握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认清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总趋势,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得到提升,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二是开拓研究生理解万物发展的视野,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研究生来说,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本专业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提高研究生的研究素养能力,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路径的方法,在仔细研读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感悟这些作家攀登科学高峰上所展现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对于当代人们浮躁的不端正心态给予净化作用。

转换传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模式。研究生接触经典著作的渠道无外乎这几种:课堂、讲座、图书馆。以这几种渠道为媒介可以对传输方法进行改变,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单一讲授法,将课堂互动研讨以及实践教学等模式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研讨热情,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鞭策;讲座尽量多引入形象鲜明与时代发展接轨的现实例子进行讲解;图书馆可以设置专栏或马克思主义一角等特定“分馆”以此吸引研究生研读,并采用打卡等模式形成持久有效的研读氛围。

(二)结合时代需求宣传研读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继续坚定“四个自信”,努力破除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应当继续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经典著作中理解本质,汲取智慧,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出谋献计。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是“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4]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已经有170余年,它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崭新的价值意蕴,且在不同的国家也展现不一样的魅力。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才使得我们国家从神州大陆沉睡中苏醒、于百废待兴中奋进,中国人民自此站起来,摆脱了悲惨的命运。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经典作家的人物传记或者观看影视作品,因此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宣传研读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显得尤为重要。

(三)利用辅助工具有效研读。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执行力。当我们认识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进行研读探索。应用好现代工具进行辅助阅读会使我们研读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具备研读条件时,对于研读的方法也要掌握起来,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硬条件就是利用网络工具等采用简便的手段进行关键信息检索以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软条件就是要掌握研读的方法,要从经典著作中掌握学习经典著作的科学方法,理解作家的思想精髓,将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中国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达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除此之外,还要遵循学习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讳莫如深,想要一字不漏地完全进入到作家的境界理解他的一言一行,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应循序渐进地研读,不可急于求成浅尝辄止地读,带着钻研的态度才能在研读后有所收获,也就是说要摆脱当今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浮躁心态,做到慢慢读,深刻研。

读原著的目的并不是陷入死记硬背、教条主义的死循环中,而是要领会马克思主义里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以达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5]中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一直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路上带领中华民族一步步开启新篇章,而掌握其中的精髓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研读原著才能正确把握其中的原理。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原著研究生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拔牙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水家乡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