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

2023-01-25冯桂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习者思政

□冯桂玲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2017年上海市全面启动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从而推动了上海乃至全国各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随之投入“课程思政”的建设和研究,各类研究成果也随之丰富起来。在中国知网上,以“课程思政”为主题,搜索到的发表于2017年至2020年期间的文章分别为333篇、949篇、3,514篇、8,296篇,论文的数量在成倍数的增长中。

语言本身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英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大学英语是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的学生范围广、数量多,为该课程深挖思政教育元素,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较大的空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进一步明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与性质,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国家战略发展双重需求[2]。从2017年起,学者们逐渐开始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估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的视角与切入点不同,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四方面:第一,如何挖掘并凸显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如马致远(2020)、高万全(2021);第二,如何在某一教学模式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如,程香(2020)、陈莹(2021);第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如张晓瑶(2020)、李华(2021);第四,教师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如,张彧凤(2021)。这些研究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把思政要素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相关内容;如何处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系统化”和“片段化”的关系;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丰富与课堂教学时间缩减的矛盾;如何提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成就感、愉悦感;如何引起学习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如何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评估系统,这些问题都还待学者们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OBE教育理念由美国教育家Spady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被全球公认为“追求教育卓越的一个正确方向和值得借鉴的教育改革理念”[3]。OBE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所谓成果,不仅是学生所知、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大学英语的学习包括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人文性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学习,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应同时聚焦于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又聚焦于语言思政元素的教学,以帮助学习者充分实现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考核方式的完善。

二、转换教学理念

随着语言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当代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等的运用使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强调。大学英语思政元素的教学是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及获得感、成就感、愉悦感,将思政元素的教学自然地融入语言教学,让学习者在情感共鸣中自然而然地通过语言的学习接受语言所传递的思政元素。

三、设定复合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同时包含语言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教学目标。依据OBE教育理念,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前,教师应充分进行学情分析,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者的现有英语基础,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水平等)。在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篇章为单位,分析词、句、段、篇章所呈现出来的语言知识点、篇章结构,以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文化背景、逻辑关系等,结合学习者的学习背景,提炼出教学中主要的语言点与思政元素,将语言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三个层面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明确各单元语言教学与思政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更丰富,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即将同一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分化成若干小的知识板块,依据各知识板块的特点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将多层面的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同一教学单元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丰富学习者的课堂体验,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

(二)扩展教学维度,促进课堂内外联动,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随着高校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有所缩减,拓展教学维度是确保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目标和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全面实现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如智慧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网络资源及微信、雨课堂、QQ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教学在时间上的维度;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习者的背景、时事、真实案例等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课堂与课堂外的现实生活接壤,实现课堂教学在空间上的拓展。对课堂教学时空维度的拓展,有利于对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充分挖掘以及学习者对语言要素与思政要素的内化。

(三)提升学习者学习的参与感、融入感,构建“共情”课堂。大学英语思政元素的教学是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去认知、认同、内化语言中所传递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一个过程,只有学习者积极地融入学习过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目标才可能实现。如何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融入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结合语言课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活动的种类、调节教学活动的难易度,为不同性格、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都提供学习和表现机会;同时,教学案例和教学情境的设置尽可能融进学习者真实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中,以此加强学习者的学习融入感以及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朗读课文这样的环节可以请性格内向、不太喜欢发表观点、语言表达能力稍差一点儿的学习者进行,而对案例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评价的环节可以组织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些善于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强一些的学习者进行代表性发言。

五、整合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对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线上线下资源、校内外资源,结合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典型人物或企业案例、历史故事、时政信息等等来对教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拓展,使学习者通过语言在学习故事、了解历史、了解时政的过程中感悟到人性的真善美,增强作为一个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实现语言学习与思政学习的完好结合。

六、优化考核方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学习者通过语言来学习,也通过语言来表达或呈现他们所思所得。我们可以采用多元考核方式,如课堂表演、课堂讨论、观后感、读后感、小视频、演讲、调研报告等,使学习者能更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水平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思,以“考”促学的目的。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而且提升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但也对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应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何提升英语教学中语言要素与思政元素的契合度,使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语言的美以及领悟并内化语言所承载的优秀的价值观,增强学习者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依据OBE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学中语言要素与思政元素的契合度,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加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融入感、获得感,进而提升学习者对语言所承载的优秀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习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