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2023-01-24江苏南通市永兴小学226000郑小芳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编者课文

江苏南通市永兴小学(226000) 郑小芳

课后练习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一部分,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重要资源。统编教材中,每一道课后练习都体现编者意图,目标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在课后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的层面上,而是要对课后练习中隐含的教学价值进行深层解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

一、揣摩编者意图,挖掘教学价值

统编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类型众多,不同的类型隐含着编者不同的教学意图。教师要对课后练习认真解读,揣摩编者的用意,弄清楚编者为什么要如此设置,这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

(一)直接价值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认真研读课后练习,揣摩编者的意图,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课后练习中这样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从这个习题来看,它已经在内容与方法上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就可以紧扣“朗读课文,想象画面”的要求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其次,当学生对乡下人家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中的每一个部分,试着给课文配画并给每幅画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最后,学生在经过学习交流之后,纷纷结合课文内容给自己绘制的图画起了好听的名字:“瓜藤攀房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乡村晚餐图”“月夜睡梦图”……有了这样的阅读学习活动作为基础,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

《乡下人家》的课后练习不仅为师生明确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为学生“怎么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支撑,即“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洞察编者的意图,在明确学习内容和传授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让教学效益最大化。

(二)隐含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其实都是与具体的情境脱不开关系的。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后练习都很好地体现出情境性这一特点,这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凭借。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为例,课后练习二这样要求学生:“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这道习题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赵州桥,其实就隐含着一定的情境。教师可以分两步开展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词语,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进行反复朗读,了解这些词语是围绕赵州桥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力求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词语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说明,凸显课后练习中隐含的情境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奠定了基础。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的课后练习与学习内容和方法有关,有的与情境有关,教师应注重挖掘课后练习中隐含的教学价值,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巧借课后练习,落实言语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让学生品读课文的要求,这样的课后练习指向言语与思维共生的目标,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

(一)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课后练习中关于读的训练,要求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本主旨、体会文本情感,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习一的要求是:“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课后练习主要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朗读课文、读中想象和学习交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读,还要读中有想象,读中有思考。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朗读、想象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得到发展。

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得到提升的。教师只有以课后练习为依托,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表达,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在品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有许多是对文本关键语言的品味训练,教师依托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可以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获得言语思维的发展。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课后练习二中要求学生“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加点的词语有“冲、飞、衔、站、吞”。这道练习就是要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语言。在教学时,教师要把这道练习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让学生仔细想想作者是如何把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得如此准确生动的;然后引导学生聚焦这几个动词,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如果去掉这些动词的话,文本语言在表达效果上又会有什么区别。在阅读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文本语言用词准确的特点,而且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进行了仔细观察,才能把翠鸟的特点形象地表达出来。

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采取单独讲解课后练习的方法,而是把语言品味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思维,有效地落实了本单元“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一语文要素。

三、注重练习统整,提升学生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设计的课后练习大都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注重课后练习之间的关联统整,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借助课后练习,要素目标统整

统编语文教材里的课后练习是编者精心选编的。这些课后练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它们共同指向统一的训练目标。教师要善于从课后练习的不同维度入手,注重习题之间的整合,以帮助学生搭建良好的认知框架,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围绕这些语文要素,编者在课后设置了几道练习题: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2.抄写表现白鹅高傲特点的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的;3.读句子,感受这样表达的好处。很显然,这些课后练习都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置的。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语文要素对课后练习进行统整,使语文要素目标在课后练习中得以充分落实。首先,教师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文本语言的趣味。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白鹅特点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想一想这些地方表现出白鹅的哪些特点,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趣味。最后,教师借助大屏幕把课后练习三中的句子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感受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在这样的学习交流中,学生明白了作者以比喻句、拟人句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非但不会令人感到难以理解,还会使读者产生一种可爱有趣之感。这样,从整体感知到批注阅读、自主品味再到关键词句品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本语言的趣味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基于语文要素对课后练习进行统整,从整体观照到微观细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帮助学生找到了课后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了统整思维在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课后练习实施方面的教学价值。

(二)借助课后练习,促进学习进阶

课后练习不仅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在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这一方面就体现得比较明显。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课后练习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为例,课后共有三道练习:练习一要求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练习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过程讲一讲;练习三让学生从“我”对小刺猬的称呼变化中感受“我”的情感变化。如果把这三道练习进行整合对比就会发现,这三道练习完全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呈现出鲜明的进阶性特点。在明白课后练习的教学目标定位后,教师在课后练习一的教学中要把主要目标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文章生动的语言上;在课后练习二的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感知语言和内化语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情节讲一讲;而在课后练习三的教学中则是要把重点聚焦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上,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带刺的朋友》一课的课后练习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阶性特点出发,从读、讲、思等方面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开放课后练习,教学走向灵动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这就意味着在课后练习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开放的思想观念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注重课后练习的实践运用,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

(一)练习转化,相互融通

课后练习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与补充,课后练习与课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后练习与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关联,促使学生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文。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关于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以及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将《松鼠》仿照《白鹭》的形式改写成一篇散文,也可以让学生把《白鹭》一课呈现出的信息分条写下来,仿照《松鼠》一文的表达形式把《白鹭》改写成一篇说明文。这样,借助课后练习来提高学生在说明文与散文之间互相转换融通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对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让课后练习在教师创造性的转换中增值,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二)内外链接,深化主题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的编排上特别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借助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展开互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把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落到实处。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课后练习三这样要求:“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这道练习题考查的其实就是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情况。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是听说的比较多,实际了解的却很少,因此,教师就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借助资料先谈谈对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看法;随着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周瑜和诸葛亮的评价有了哪些变化,评价的理由又是什么;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要了解的人物故事及原因说一说,为学生的课后阅读以及名著阅读交流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进行阅读引导,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草船借箭》一课的课后练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搜集资料、深度阅读以及拓展阅读的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内在认知思维,彰显了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统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每一道习题都是编者精心编排的,隐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对这些课后练习认真解读,揣摩编者的意图,以便最大化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编者课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编者语
背课文
编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