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凝集素在交叉配血过程中的影响

2023-01-24张薇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5期
关键词:受血者凝集素悬液

张薇薇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对患者实施输血前合理展开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显著,其对于输血安全性可做出充分保证。但是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如果血清中表现出较高冷凝集素抗体滴度,则会使得交叉配血困难度显著增加[1-2]。对于冷凝集而言,其主要因为自身抗体导致,于低温条件下红细胞会呈现出凝集成团的情况。通常在< 31 ℃的条件下表现出冷凝集反应现象,其最强温度条件主要集中于0~4 ℃,并呈现出最显著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在温度呈现出一定程度升高后,会逐渐表现出凝块消失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的现象,对此就冷凝集素的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分析的意义显 著[3-4]。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疑难交叉配血凝集患者(因为冷凝集素导致)作为试验对象,合理采用改良凝聚胺法、盐水法、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法对特异性抗体实施鉴定,合理展开血清学分析操作,主要探析在实施交叉配血试验期间冷凝集素产生的影响,以对患者输血的安全性做出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疑难交叉配血凝集患者(因为冷凝集素导致)作为试验对象。其中女29例,男21例;年龄区间为46~71岁,平均为(59.25±2.59)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疾病类型主要集中于肿瘤、血透以及发热等方面。②对于临床输血指征均满足。排除标准:①非冷凝集素原因导致呈现出交叉配血凝集现象。②不具备输血指征。

1.2 方法

1.2.1 合理对患者展开交叉配血试验操作 选择2支干燥洁净试管分别完成次管以及主管的标注,准备献血者1滴红细胞悬液(3%~5%)以及受血者2滴血浆于主管中加入;准备受血者1滴红细胞(3%~5%)以及献血者2滴血浆于次管中加入,此外各准备0.6 mL低离子介质溶液于每管中分别加入,将其混匀后,保持1 min室温孵育,且各准备凝聚氨溶液(1滴)于每管中加入,混匀后保持15 s静置。于3 5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s,去除上清液,静置待表现出沥干现象后,将试管轻轻摇动。观察红细胞是否表现出凝集现象,如呈现出凝集现象,准备1滴重悬液于各管中加入,确保轻轻混合后,对凝集有无散开进行观察,通过显微镜对结果进行判定。

1.2.2 合理对患者展开冷凝集素试验操作 对患者2 mL 静脉血进行采集,于37 ℃条件下进行放置,观察凝固后将血清实施分离。针对患者1 mL抗凝血进行采集,针对红细胞利用温生理盐水实施3次洗涤,最后确保红细胞悬液(2%)成功完成配置。之后选择小试管10支,分别准备0.2 mL生理盐水于各管中加入,准备0.2 mL血清中于第一管中加入,之后保持逐管稀释。在确保混匀后,将0.2 mL去除,对于对照主要采用第10管展开。此外,准备红细胞悬液(0.2 mL,2%)于各管中加入,保持摇匀后,于冰箱(4 ℃)中进行2~4 h放置,之后就具体结果进行观察,针对表现出显著凝集现象的滴度进行认真记录。

2 结果

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合理采用凝聚胺法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操作,就主管以及次管反应进行观察发现,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凝集颗粒现象,呈现出部分显著特点。于37 ℃条件下保持5~10 min水浴,通过轻缓摇动确保颗粒能够缓慢散开,之后于玻片中导入,通过显微镜实施观察发现,红细胞表现出弥漫以及散在排列的现象,针对其他亚型抗体造成免疫反应影响结果可以顺利排除,成功完成交叉配血。准备O型正常人红细胞于患者血清中加入,最终发现在<32 ℃表现出凝集现象;在4 ℃时表现出的凝集现象明显,之后逐渐升高温度,直至37 ℃进行观察,发现凝集均全部消失。对凝集素抗体滴度实施认真测定,就最终结果进行分析,范围为1/64~1/512。

3 讨论

对于交叉配血试验而言,主要包括副试验以及主试验两种。对于主试验而言,主要利用受血者血清以及供血者红细胞血液完成试验,对二者之间是否表现出反应抗体进行检测;对于副试验,主要利用供血者血清以及受血者红细胞悬液完成临床试验,对二者之间是否表现出不合抗体加以检测。临床开展交叉配血试验目的在于对供血者以及受血者之间ABO血型匹配正确与否加以鉴定,对于受血者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出现给予充分避免。

冷凝集素作为自身IgM完全抗体之一,于低温条件下,受此种抗体的影响,会使得同型红细胞或者自身表现出可逆性凝集的现象。通常于0~4 ℃会表现出凝集反应高峰的现象,当温度逐渐上升,保持37 ℃后对凝集现象进行观察,最终发现全部消失[5]。对于一定浓度冷凝集素抗体而言,于部分人群中均会发现。在通常情况下,对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进行分析,正常人均<1/16,从而不会导致表现出系列症状现象。但是因为系列病理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冷凝集素效价呈现出一定程度增高现象,从而对应表现出冷凝集素综合征现象[6-12]。因为冷凝集素的影响,会使得系列检验项目呈现出失真现象,尤其以血常规受到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于血型结果的测定均会产生对应影响,尤其针对交叉配血试验会产生显著 影响[13-20]。

本次研究发现,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合理采用凝聚胺法完成交叉配血试验操作,就主管以及次管反应进行观察发现,均表现出程度不同凝集颗粒现象,呈现出部分显著特点,之后于37 ℃条件下保持 5~10 min水浴,通过轻缓摇动确保颗粒能够缓慢散开,之后于玻片中导入,通过显微镜实施观察发现,红细胞表现出弥漫以及散在排列的现象,针对其他亚型抗体造成免疫反应影响结果可以顺利排除,成功完成交叉配血。准备O型正常人红细胞于患者血清中加入,最终发现在<32 ℃表现出凝集现象。在4 ℃时表现出的凝集现象明显,之后逐渐升高温度,直至37 ℃进行观察,发现凝集均全部消失。对凝集素抗体滴度实施认真测定,就最终结果进行分析,范围为1/64~1/512,对此未避免呈现出血液凝集情况,要求在开展输血工作前积极做好37 ℃水浴工作,以充分实现用血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日常配血期间,较易因为冷凝集而表现出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此时需要针对血清合理完成系列冷凝集素检测工作。针对冷凝集素具体检测期间,需要同其他抗体以及RBC自身凝聚进行有效鉴别。如患者表现出冷凝集现象,则针对其在给予交叉配血期间,对于加温输注工作需要认真完成,以将血清中表现出的冷凝集素影响充分消除,且在输血期间需要对缓慢滴入做出充分保证,以对患者用血的安全性做出保证,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猜你喜欢

受血者凝集素悬液
大型真菌凝集素的结构、糖特异性以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鱼类凝集素概述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薯蓣皂苷元纳米混悬液的制备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相关性